图书介绍
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测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测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4998657.jpg)
- 杨晓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80247832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17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财政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测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论2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
1.1.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2
1.1.2 研究意义4
1.2 基本概念界定4
1.2.1 财政政策的概念4
1.2.2 财政政策类型6
1.2.3 财政政策工具8
1.3 财政政策效应及测度11
1.4 我国财政政策实施效应的经验分析13
1.4.1 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效应的经验分析13
1.4.2 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的经验分析14
1.4.3 稳健财政政策效应的经验分析16
1.5 国内外关于财政政策效应的研究现状17
1.6 总体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4
1.6.1 总体研究思路24
1.6.2 研究方法26
1.7 基本结构和主要结论26
2.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上)——支出政策的增长效应30
2.1 国内外关于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综述30
2.2 我国财政政策乘数效应实证分析36
2.2.1 我国IS-LM模型的初步设定37
2.2.2 数据38
2.2.3 模型的估计39
2.2.4 财政政策乘数效应的实证分析40
2.3 公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数理模型44
2.3.1 家庭部门44
2.3.2 企业部门45
2.3.3 政府部门45
2.3.4 经济均衡分析46
2.4 中国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47
2.4.1 数据与变量48
2.4.2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49
2.4.3 公共投资、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长期均衡关系检验50
2.4.4 脉冲响应分析53
2.5 我国最优公共投资规模的估计55
2.5.1 模型设定与样本数据说明55
2.5.2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56
2.5.3 产出与公共投资、私人投资和劳动力人数关系的协整检验57
2.6 结论与启示59
3.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中)——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62
3.1 文献综述63
3.2 模型68
3.2.1 资本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69
3.2.2 消费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71
3.2.3 劳动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72
3.2.4 实证模型的确定74
3.3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75
3.3.1 实证分析方法——面板数据模型75
3.3.2 数据来源76
3.3.3 实证分析过程77
3.4 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81
3.4.1 数据来源与指标计算81
3.4.2 数据平稳性检验83
3.4.3 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协整回归分析84
3.5 结论与启示85
4.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下)——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88
4.1 文献综述88
4.2 数理模型92
4.2.1 家庭部门92
4.2.2 企业部门93
4.2.3 政府部门94
4.2.4 分析过程94
4.2.5 基于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98
4.3 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101
4.3.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101
4.3.2 数据平稳性检验102
4.3.3 国债与财政支出各经济变量的基于扩展VAR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103
4.3.4 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104
4.3.5 国债负担和风险与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之间的关系107
4.4 结论与启示109
5.财政政策的就业效应分析112
5.1 失业理论简述112
5.1.1 古典学派的自愿失业理论112
5.1.2 凯恩斯主义失业理论114
5.1.3 供给学派的失业理论115
5.1.4 货币主义学派的自然失业率假说115
5.1.5 理性预期学派的失业理论116
5.1.6 发展经济学与失业理论118
5.2 国内关于失业原因问题研究的简要评述119
5.3 关于就业研究的文献综述121
5.4 财政政策促进就业的经济学分析125
5.4.1 消费者市场和厂商均衡126
5.4.2 总需求函数和财政政策130
5.4.3 税收和失业关系分析132
5.5 财政政策的就业效应实证分析132
5.5.1 实证模型的确定132
5.5.2 数据来源与指标计算133
5.5.3 数据平稳性检验134
5.5.4 协整回归135
5.6 结论和启示139
6.财政政策的价格效应分析142
6.1 传统的价格水平决定理论——货币数量论142
6.1.1 古典货币数量论142
6.1.2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143
6.1.3 现代货币数量论144
6.2 财政政策与价格水平的决定文献综述145
6.3 有关财政政策与价格水平的决定的理论150
6.3.1 家庭均衡和市场出清150
6.3.2 均衡价格水平的决定155
6.4 我国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157
6.4.1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157
6.4.2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158
6.4.3 协整关系检验159
6.4.4 误差修正模型161
6.5 结论和启示163
7.结语164
7.1 本书主要结论164
7.1.1 财政政策增长效应主要结论164
7.1.2 财政政策就业效应主要结论166
7.1.3 财政政策的价格决定效应主要结论168
7.2 政策含义168
7.2.1 支出政策取向168
7.2.2 税收政策取向169
7.2.3 国债政策取向170
7.2.4 赤字政策取向171
7.3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171
7.3.1 主要创新点171
7.3.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173
参考文献175
附表194
后记215
图1-1 本书研究框架结构图25
表2-1 我国IS—LM模型的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39
表2-2 政府支出乘数和乘数效应41
表2-3 转移支付乘数和乘数效应42
表2-4 税收乘数、乘数效应和总效应43
表2-5 时间序列ADF单位根检验49
表2-6 VAR模型滞后阶数选择51
表2-7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51
表2-8 协整系数β和调整参数α52
表2-9 约束模型的协整系数β和调整参数α52
图2-1 基于VECM模型做出的脉冲响应图形54
表2-10 LnL的平稳性检验56
表2-11 VAR模型滞后阶数选择57
表2-1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58
图2-2 我国历年公共投资占GDP比重59
表3-1 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带税负比较77
表3-2 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带模型选取的F检验78
表3-3 东部经济带税收与经济增长面板数据分析结果79
表3-4 中部地区税收与经济增长面板数据分析结果79
表3-5 中部8省税负比较80
图3-1 1985—2003年消费税率、资本税率和劳动税率83
表3-6 实际经济变量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83
表4-1 实际经济变量时间序列取对数后的单位根检验结果102
表4-2 基于扩展VAR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104
表4-3 GDP和国债等变量的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106
图5-1 古典学派:实际工资与失业113
图5-2 理性预期学派:短期菲利浦斯曲线117
图5-3 折弯的需求曲线127
表5-1 实际经济变量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134
图5-4 总就业人数协整模型拟合效果图136
图5-5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协整模型拟合效果图137
图5-6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协整模型拟合效果图139
表6-1 经济变量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158
表6-2 VAR模型滞后阶数选择标准159
表6-3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