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堤坝渗漏探测的示踪方法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堤坝渗漏探测的示踪方法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
  • 樊哲超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171271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7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189页
  • 主题词:堤坝-水库渗漏-示踪法-探测技术-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堤坝渗漏探测的示踪方法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意义1

1.1.1 电法勘探技术2

1.1.2 CT技术2

1.1.3 探地雷达技术2

1.2 综合示踪方法的门类4

1.3 天然示踪理论基础及目前研究动态5

1.3.1 温度电导率示踪6

1.3.2 水文地球化学13

1.3.3 环境同位素示踪17

1.4 人工示踪理论基础及目前研究动态21

1.4.1 利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地下水水平渗透流速22

1.4.2 利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地下水流向23

1.4.3 利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地下水垂向流24

1.4 4连通试验29

1.5 本书所做的工作30

第2章 基于热传导理论的热源法研究堤坝渗漏32

2.1 钻孔中温度的测量32

2.2 钻孔温度影响因素33

2.2.1 地表温度状况33

2.2.2 地下水运动的影响34

2.2.3 岩石热物理性质的影响36

2.2.4 局部热源热效应的影响36

2.2.5 钻探对测温的影响36

2.2.6 地形起伏与高程影响36

2.2.7 地表植被的影响38

2.3 热源类型38

2.3.1 体热源38

2.3.2 面热源38

2.3.3 线热源39

2.3.4 点热源39

2.4 线热源函数39

2.4.1 瞬时线热源39

2.4.2 持续线热源41

2.5 堤坝渗漏的线热源模型41

2.5.1 热源强度的确定43

2.5.2 热源强度的确定的讨论45

2.5.3 参数β的求解47

2.6 工程实例50

2.7 本章小结56

第3章 孔中示踪法测定渗透流速流向原理和方法57

3.1 单孔点稀释模型57

3.2 流场畸变的校正系数α59

3.3 点稀释法的局限性63

3.4 广义示踪稀释公式的推导65

3.5 孔中示踪稀释测流速公式的再讨论68

3.6 垂向流的求解69

3.7 工程实例分析71

3.8 国内外同位素示踪仪的研制情况74

3.9 陈建生研制的同位素示踪仪79

3.9.1 地下水同位素示踪仪探头的设计80

3.9.2 投源设计80

3.9.3 探测部件81

3.9.4 孔中定位81

3.10 现场试验平台设计83

3.11 本章小结84

第4章 堤坝渗漏分析的模糊聚类模型研究86

4.1 普通集合和模糊集合86

4.2 模糊模式识别87

4.2.1 两个模糊集之间的距离87

4.2.2 贴近度88

4.2.3 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89

4.3 模糊聚类模型90

4.3.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向量93

4.3.2 模糊聚类计算步骤94

4.4 工程实例96

4.4.1 北江大堤石角段渗漏通道探测96

4.4.2 高水河堤防渗漏情况探测107

4.5 本章小结114

第5章 示踪法工程应用实例115

5.1 韶关电厂檬浬灰场漏水路径探测115

5.1.1 工程概况115

5.1.2 示踪分析115

5.1.3 结论123

5.2 赵家寨煤矿风井地带水文地质条件示踪研究124

5.2.1 引言124

5.2.2 示踪法原理124

5.2.3 赵家寨煤矿风井地带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25

5.2.4 结论128

5.3 水布垭左坝肩渗漏示踪方法研究128

5.3.1 示踪方法概述130

5.3.2 水布垭左坝肩渗漏通道和岩溶发育区探测131

5.3.3 结论136

5.4 本章小结137

第6章 综合示踪法在小浪底左坝肩渗漏探测中的应用138

6.1 小浪底左坝肩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渗漏情况138

6.1.1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138

6.1.2 左坝肩渗漏情况140

6.2 综合示踪试验方法144

6.3 当地降雨同位素和水化学分析145

6.4 4# 、 28#水洞排水来源分析149

6.5 30#排水洞排水来源分析150

6.5.1 30#排水洞北侧排水来源的天然示踪分析154

6.5.2 30#排水洞北侧排水来源的人工示踪分析156

6.5.3 左坝肩绕坝渗漏的连通试验证实156

6.5.4 30#排水洞其他侧主要排水的示踪分析159

6.6 2#排水洞排水孔排水来源分析162

6.7 本章小结164

第7章 总结与展望167

7.1 本书的主要研究成果167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68

参考文献1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