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宏观经济学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5037612.jpg)
- 李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6682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宏观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宏观经济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结构图】1
0.1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
0.2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
0.2.1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
0.2.2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5
0.2.3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5
0.3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模型的构成6
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8
【本章结构图】8
【本章学习目标】8
【本章关键词】8
1.1 产值的定义及计算方法8
1.1.1 产值的定义8
1.1.2 产值的计算方法9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库兹涅茨10
1.2 二部门经济产值的计算11
1.2.1 二部门经济11
1.2.2 产值的计算12
1.3 三部门经济产值的计算13
1.3.1 三部门经济13
1.3.2 按支出法计算的产值13
1.3.3 按收入法计算的产值13
1.4 四部门经济产值的计算14
1.4.1 四部门经济14
1.4.2 按支出法计算的产值14
1.4.3 按收入法计算的产值15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斯通16
1.5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17
1.6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的思考18
【本章小结】20
【思考与练习】21
【附录】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21
第2章 消费、储蓄和总支出函数24
【本章结构图】24
【本章学习目标】24
【本章关键词】24
2.1 消费函数24
2.1.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24
2.1.2 杜森贝里的消费函数26
2.1.3 弗里德曼的消费函数27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故事:消费函数28
2.2 储蓄函数29
2.2.1 凯恩斯的储蓄函数29
2.2.2 杜森贝里的储蓄函数31
2.2.3 弗里德曼的储蓄函数31
2.3 投资函数31
2.3.1 资本与投资31
2.3.2 资本边际效率函数32
2.3.3 投资边际效率函数33
2.3.4 投资支出与产值的关系34
2.4 总支出函数35
2.4.1 二部门经济的总支出函数35
2.4.2 三部门经济的总支出函数36
2.4.3 四部门经济的总支出函数37
2.5 消费、储蓄和总支出函数的数学分析38
2.5.1 消费函数38
2.5.2 储蓄函数39
2.5.3 二部门经济的总支出函数40
2.5.4 三部门经济的总支出函数40
2.5.5 四部门经济的总支出函数40
【本章小结】41
【思考与练习】41
第3章 产值的均衡42
【本章结构图】42
【本章学习目标】42
【本章关键词】42
3.1 产值均衡分析的前提条件42
3.2 二部门经济产值的均衡43
3.2.1 收入—支出法43
3.2.2 储蓄—投资法44
3.3 三部门经济产值的均衡46
3.3.1 收入—支出法46
3.3.2 漏出—注入法47
3.4 四部门经济产值的均衡49
3.4.1 收入—支出法49
3.4.2 漏出—注入法50
3.5 产值的均衡与变化51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凯恩斯52
3.6 产值均衡的数学分析53
3.6.1 二部门经济产值的均衡53
3.6.2 三部门经济产值的均衡54
3.6.3 四部门经济产值的均衡56
【本章小结】57
【思考与练习】57
第4章 产值的变化59
【本章结构图】59
【本章学习目标】59
【本章关键词】59
4.1 二部门经济产值的变化60
4.1.1 收入—支出法60
4.1.2 储蓄—投资法60
4.1.3 二部门经济的支出乘数61
4.2 三部门经济产值的变化63
4.2.1 收入—支出法63
4.2.2 漏出—注入法63
4.2.3 在边际税率为零的条件下三部门经济的支出乘数64
4.2.4 在边际税率不为零的条件下三部门经济的支出乘数65
4.3 四部门经济产值的变化66
4.3.1 收入—支出法66
4.3.2 漏出—注入法66
4.3.3 四部门经济的支出乘数67
4.4 通货紧缩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68
4.4.1 通货紧缩缺口68
4.4.2 通货膨胀缺口68
4.4.3 产值和价格水平的关系69
4.4.4 节俭是非论69
4.5 产值变化的数学分析70
4.5.1 产值的变化70
4.5.2 二部门经济的投资乘数70
4.5.3 三部门经济的政府支出乘数72
4.5.4 四部门经济的出口乘数74
4.6 产值原理的思考76
【本章小结】79
【思考与练习】79
第5章 宏观财政政策80
【本章结构图】80
【本章学习目标】80
【本章关键词】80
5.1 政府的税收和支出体系80
5.1.1 财政政策的含义80
5.1.2 政府的税收体系81
5.1.3 政府的支出体系82
5.1.4 政府的支出和税收对经济的影响82
5.2 宏观财政政策的内容83
5.2.1 内在稳定器83
5.2.2 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84
5.2.3 财政政策的比较84
5.3 宏观财政政策的收益与成本85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故事:理论与实践的自由86
5.4 宏观财政政策的应用87
5.5 宏观财政政策的思考91
【本章小结】92
【思考与练习】92
【附录】中国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93
第6章 货币的性质和供求96
【本章结构图】96
【本章学习目标】96
【本章关键词】96
6.1 货币的性质96
6.1.1 货币的职能96
6.1.2 货币本位97
6.2 货币的需求99
6.2.1 货币需求的含义99
6.2.2 交易余额99
6.2.3 预防余额99
6.2.4 投机余额99
6.3 货币的供给101
6.3.1 货币的种类101
6.3.2 货币供给量102
6.4 商业银行和存款货币103
6.4.1 商业银行及其职能103
6.4.2 商业银行的业务104
6.4.3 存款货币的创造104
6.4.4 货币供给的决定105
6.5 货币性质和供求的数学分析106
6.5.1 利息率的均衡106
6.5.2 均衡利息率的变化107
【本章小结】108
【思考与练习】108
第7章 货币数量对经济的影响109
【本章结构图】109
【本章学习目标】109
【本章关键词】109
7.1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109
7.2 凯恩斯学派的现代货币理论111
7.2.1 货币供给对利息率的影响111
7.2.2 利息率对投资的影响112
7.2.3 投资对产值的影响112
7.2.4 货币供给对经济的影响112
7.3 货币对经济影响的其他途径113
7.4 货币学派的现代货币数量论115
7.4.1 货币需求函数115
7.4.2 货币供给函数116
7.4.3 货币对经济的影响116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弗里德曼117
7.5 货币原理的数学分析118
7.6 货币原理的思考119
【本章小结】121
【思考与练习】121
第8章 宏观货币政策123
【本章结构图】123
【本章学习目标】123
【本章关键词】123
8.1 中央银行及其职能123
8.1.1 中央银行123
8.1.2 中央银行的职能124
8.2 宏观货币政策的内容125
8.2.1 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125
8.2.2 宏观货币政策的比较126
8.2.3 辅助性的货币措施127
8.2.4 货币政策的时延128
8.3 货币政策的规则128
8.3.1 货币政策的工具规则128
8.3.2 货币政策的目标规则129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故事:总统顾问131
8.4 宏观货币政策的应用132
8.5 宏观货币政策的思考134
【本章小结】136
【思考与练习】136
【附录】中国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36
第9章 产值和货币的均衡142
【本章结构图】142
【本章学习目标】142
【本章关键词】142
9.1 二部门经济产值和货币的均衡142
9.1.1 IS-LM分析142
9.1.2 IS曲线143
9.1.3 LM曲线144
9.1.4 产值和货币的同时均衡146
9.1.5 产值和货币的均衡的变化148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希克斯149
9.2 三部门经济产值和货币的均衡150
9.2.1 IS′曲线150
9.2.2 产值和货币的均衡151
9.2.3 产值和货币的均衡的变化152
9.2.4 IS′-LM分析的政策含义154
9.3 四部门经济产值和货币的均衡156
9.3.1 IS″曲线156
9.3.2 BP曲线157
9.3.3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159
9.3.4 IS″-LM分析的应用160
9.4 产值和货币均衡的数学分析161
9.4.1 二部门经济的IS曲线161
9.4.2 LM曲线162
9.4.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163
9.5 IS-LM分析的思考164
【本章小结】167
【思考与练习】167
第10章 产值和价格水平的均衡168
【本章结构图】168
【本章学习目标】168
【本章关键词】168
10.1 长期的总供给函数168
10.1.1 劳动市场的均衡168
10.1.2 总生产函数169
10.1.3 长期的总供给曲线170
10.2 短期的总供给函数173
10.2.1 凯恩斯的短期总供给曲线173
10.2.2 凯恩斯学派的短期总供给曲线175
10.3 总需求函数176
10.4 产值和价格水平的均衡178
10.4.1 凯恩斯的产值和价格水平的均衡178
10.4.2 凯恩斯学派的产值和价格水平的均衡178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萨缪尔森180
10.5 产值和价格水平均衡的数学分析181
10.5.1 长期的总供给函数181
10.5.2 凯恩斯的短期总供给函数182
10.5.3 凯恩斯学派的短期总供给曲线184
10.5.4 二部门经济的总需求函数184
10.5.5 三部门经济的总需求函数185
10.5.6 产值和价格水平的均衡186
10.6 AD-AS分析的思考187
【本章小结】188
【思考与练习】188
第11章 理性预期及其对经济的影响190
【本章结构图】190
【本章学习目标】190
【本章关键词】190
11.1 理性预期的含义190
11.2 理性预期与外推法预期和适应性预期191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卢卡斯194
11.3 理性预期条件下的产值与价格水平的均衡195
11.3.1 理性预期条件下的总供给曲线195
11.3.2 理性预期条件下的总需求曲线196
11.3.3 理性预期条件下产值和价格水平的均衡197
11.3.4 理性预期的政策含义198
11.4 理性预期原理的数学分析199
11.4.1 随机变量和期望值199
11.4.2 理性预期条件下的产值和价格水平的均衡199
11.5 理性预期原理的思考200
【本章小结】201
【思考与练习】201
第12章 失业和通货膨胀202
【本章结构图】202
【本章学习目标】202
【本章关键词】202
12.1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202
12.1.1 失业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02
12.1.2 失业的种类和原因203
12.1.3 凯恩斯学派对失业的看法204
12.1.4 新古典主义学派对失业的看法205
12.1.5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失业理论与政策206
12.2 通货膨胀和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209
12.2.1 通货膨胀的衡量209
12.2.2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211
12.2.3 通货膨胀的原因213
12.2.4 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217
12.3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218
12.3.1 菲利普斯曲线218
12.3.2 停滞膨胀221
12.3.3 对付停滞膨胀的方法223
12.4 收入政策的应用225
12.5 评失业和通货膨胀原理229
【本章小结】230
【思考与练习】231
第13章 经济的周期232
【本章结构图】232
【本章学习目标】232
【本章关键词】232
13.1 经济周期及其原因232
13.1.1 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特点232
13.1.2 经济周期变化的原因233
13.2 加速原理234
13.2.1 加速原理的含义和特点234
13.2.2 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236
13.3 汉森—萨缪尔森模型236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汉森239
13.4 卡尔多模型240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卡尔多244
13.5 新古典主义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245
13.5.1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提出245
13.5.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建议248
13.6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248
13.6.1 不变加成经济周期模型248
13.6.2 可变加成经济周期模型249
13.6.3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250
13.7 经济周期原理的思考251
【本章小结】254
【思考与练习】254
第14章 经济的增长255
【本章结构图】255
【本章学习目标】255
【本章关键词】255
14.1 经济的增长的含义255
14.1.1 经济增长的定义255
14.1.2 经济增长的累积效应256
14.1.3 经济增长的收益和成本257
14.2 经济增长的源泉257
14.3 哈罗德—多马模型259
14.3.1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提出259
14.3.2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259
14.3.3 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261
14.3.4 合意的增长率与实际的增长率263
14.3.5 合意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263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哈罗德264
14.4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265
14.4.1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提出265
14.4.2 在技术不变条件下的产量增长率265
14.4.3 在技术不变条件下平均每个工人的产量增长率266
14.4.4 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产量增长率267
14.4.5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应用267
14.5 经济增长原理的思考268
【本章小结】269
【思考与练习】269
第15章 经济的发展270
【本章结构图】270
【本章学习目标】270
【本章关键词】270
15.1 发展中国家经济上的恶性循环270
15.2 资本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272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刘易斯274
15.3 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274
15.3.1 农业发展战略274
15.3.2 平衡增长战略275
15.3.3 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战略276
15.3.4 出口工业的发展战略277
15.3.5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77
15.4 经济发展原理的思考279
【本章小结】280
【思考与练习】280
练习题答案281
参考文献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