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杰出文学家族研究 以余氏家族为对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杰出文学家族研究 以余氏家族为对象
  • 母进炎,翟显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3409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彝族-少数民族-作家-家族-研究-成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少数民族杰出文学家族研究 以余氏家族为对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主要概念阐释3

一、少数民族3

二、家族、文学家族、杰出文学家族、少数民族杰出文学家族4

三、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的联系与区别8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杰出文学家族的基本状貌和生成要素9

一、中国少数民族杰出文学家族的分布及类型9

二、中国少数民族杰出文学家族的基本状貌14

三、中国少数民族杰出文学家族的兴衰及其历史文化背景43

第二章 余氏家族的源流、联姻、境遇及文化转型84

第一节 恒系后裔,承继扯勒家族血脉84

一、西南彝族的起源与“六祖”分支85

二、鳛部扯勒彝余氏家族世系述略86

第二节 强强联姻,积淀政治文化优势90

一、四川永宁宣抚使与贵州宣慰使联姻的政治共同体91

二、巴蜀文化、夜郎文化与汉文化交响中的家族文化共同体93

三、优越的教育条件,培育家族几代杰出人才97

第三节 “奢安之变”,置之死地而后生99

一、“奢安之变”的过程和影响99

二、“奢安之变”前后余氏家族的境遇101

三、“奢安之变”的性质思考102

第四节 时代变迁与余氏家族的文化转型106

一、从尚武崇政到尚文崇学的华丽转身107

二、余氏家族文化转型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109

三、余氏家族文化转型的意义114

第三章 余氏家族与“大屯文化现象”119

第一节 “大屯文化现象”的内涵、起源和发展119

一、“大屯文化现象”的内涵119

二、“大屯文化现象”的起源和发展120

第二节 “大屯文化现象”产生的社会人文和家族场域127

一、“大屯文化现象”产生的社会人文场域127

二、“大屯文化现象”产生的家族场域130

第三节 “大屯文化现象”的风采与当代价值136

一、“大屯文化现象”的风采136

二、“大屯文化现象”的当代价值150

第四章 余氏家族文学创作论155

第一节 余氏家族文学创作特色总论155

一、描绘山水田园,树立地域文学标识156

二、开掘题材内蕴,彰显彝族文化原色158

三、吟咏个体性情,汇成一部家族心史160

第二节 寄情山水,独抒性灵——余家驹、余珍文学创作论162

一、余家驹的生平163

二、余家驹诗歌的创作特色163

三、余家驹的影响173

四、“二余”之比较174

第三节 英雄气壮,儿女情长——余昭文学创作论183

一、余昭的生平183

二、余昭诗歌创作特色184

三、余昭的影响195

第四节 玉树临风,枝干犹劲——余氏家族女诗人文学创作论196

一、安履贞、余祥元的生平196

二、安履贞、余祥元诗歌的主要内容201

三、安履贞、余祥元诗歌的创作特色210

四、“安、余”之比较218

第五节 学者品性,大家气象——余达父文学创作论219

一、余达父的生平和创作历程219

二、余达父的思想情感、家学渊源与创作个性228

三、余达父诗歌的创作特色232

四、余达父诗歌的风格246

五、余达父散文的创作特色249

六、余达父的影响257

第六节 强弩之末,尚有余力——余宏模文学创作论260

一、余宏模的生平260

二、余宏模诗歌的基本内容260

三、余宏模诗歌的创作特色及明显不足265

第五章 余氏家族对中国地域文学和家族文学的贡献271

第一节 余氏家族对中国地域文学的贡献271

一、在地域描写中彰显民族情结274

二、在继承传统中昭示创新精神280

三、“戴着脚镣跳舞”的自由舞者290

第二节 余氏家族对中国家族文学的贡献303

一、注重家族文学的当代传承304

二、以诗、史兼修作为家学路径306

三、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同步309

第三节 比较视野中的余氏家族文学313

一、与北方文化圈中的少数民族杰出文学家族比较313

二、与南方文化圈中的其他少数民族杰出文学家族比较314

三、比较视野中余氏家族文学的共性与个性归结315

第四节 余氏家族的当代文化意义316

一、余氏家族对地方民族文化的启示和引领意义317

二、少数民族杰出文学家族与当代民族文学的繁荣319

三、少数民族杰出文学家族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经验与当代文学的发展320

四、大屯土司庄园:旅游文化的靓丽风景323

五、当代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学家族传统的当代传承与复兴323

参考文献326

附录一《明史·永宁宣抚司传》333

附录二 余氏家族世系表338

附录三 贵州毕节余氏家族大屯土司庄园考察纪实340

附录四 四川叙永水潦彝族乡田野考察纪实346

后记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