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聊斋俚曲》语气词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聊斋俚曲》语气词研究
  • 翟燕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465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古代戏曲-戏曲语言-助词-研究-中国-清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聊斋俚曲》语气词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一 语气1

(一)语气的性质1

(二)语气与口气4

(三)语气的类别5

(四)语气的表达手段6

1.语音的表达6

2.词汇的表达7

(1)语气副词7

(2)疑问代词8

(3)叹词8

(4)语气词9

3.语法的表达9

(1)反复问句9

(2)“是”字句10

(3)重叠形式11

(4)语序变化11

4.综合的表达12

二 语气词14

(一)语气词的名称及范围14

1.第一个时期:称名笼统,无细致分类,不区别类属14

2.第二个时期:称名明确,有细致分类,注意区别类属15

(二)语气词的性质特点17

1.语气词的表音性17

2.语气词的灵活性17

3.语气词的易变性17

4.语气词的能产性17

5.语气词的系统性17

(三)语气词的相关研究概述18

1.个案研究18

2.断代研究18

3.地域研究19

4.理论研究19

三 《聊斋俚曲》语气词的研究意义20

(一)《聊斋俚曲》作品简介20

(二)《聊斋俚曲》语言特点21

1.语音方面21

2.词汇方面22

3.语法方面23

(三)《聊斋俚曲》语气词研究意义24

四 《聊斋俚曲》语气词的研究思路25

(一)《聊斋俚曲》语气词系统的拟定25

(二)《聊斋俚曲》语气词研究的方法25

1.专书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25

2.断代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26

3.穷尽式研究与例举式研究相结合26

(三)《聊斋俚曲》语气词研究的相关说明26

1.引书体例26

2.部分符号说明27

第一章 《聊斋俚曲》中的口语语气词28

第一节 么28

一 “么”的语法功能30

(一)“么”表疑问语气30

1.用在是非问句中30

(1)肯定形式的是非问句31

(2)否定形式的是非问句31

2.用在测度问句中32

3.用在反诘问句中33

(1)肯定形式的反诘问句33

(2)否定形式的反诘问句34

(二)“么”表非疑问语气35

1.用在感叹句后35

2.用在祈使句中36

3.用在陈述句后36

4.用在句中停顿处36

(1)用在句中停顿处以舒缓语气,并提请听话人注意下文36

(2)用在假设句中的分句后,辅助表达假设语气37

二 “么”的特点37

(一)表疑问语气为“么”的基本语法功能37

(二)全疑而问是“么”最主要的语法功能38

三 “么”的语音及书写形式变化39

第二节 呢40

一 “呢”的语法功能41

(一)“呢”表疑问语气41

1.用于特指问句41

(1)用在“NP(AP)+呢”句式中41

(2)用在含有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中42

(3)用在“VP+着呢了呢”句式中43

2.用于是非问句45

3.用于选择问句46

4.用于反诘问句46

(1)用于肯定形式的反诘问句46

(2)用于否定形式的反诘问句47

(二)“呢”表非疑问语气48

1.用在句子末尾,表示肯定、认同或否定语气49

2.用在句子末尾,指明事实并带有强调夸张的语气49

3.用在句子末尾,表示轻蔑不满的语气50

4.用在假设或条件小句的末尾,表示句中停顿51

二 “呢”的特点51

(一)“呢”的使用日趋普遍51

(二)表疑问语气为“呢”的基本语法功能53

(三)用于特指问句是“呢”表疑问功能的主流54

第三节 哩55

一 “哩”的语法功能56

(一)“哩”表非疑问语气56

1.用在句子末尾,指明事实并带有强调夸张的语气56

2.用在句子末尾,表示轻蔑不满的语气57

3.用在句子末尾,表示命令或催促59

4.用在句子成分之间,表示列举59

(二)“哩”表疑问语气60

1.用于特指问句60

2.用于选择问句61

3.用于反诘问句61

二 “哩”的特点62

(一)“袪疑树信”、“叙实夸张”为“哩”的基本语法功能62

(二)疑问用法的“哩”呈现萎缩态势63

1.从数量上看63

2.从疑问功能上看63

三 “哩”、“呢”、“那”之间的关系65

(一)三者在来源问题上的纠葛65

1.“呢”、“哩”的关系65

2.“呢”、“那”的关系66

(二)三者在功能上的交叉67

(三)三者在势力上的消长67

第四节 呀69

一 “呀”的语法功能70

(一)“呀”表非疑问语气70

1.用在陈述句末70

2.用在祈使句末71

3.用在感叹句末73

(1)用在名词、名词性结构、呼语后表感叹语气73

(2)用在感叹句末,表示感叹语气75

4.用在句子停顿处76

5.用在并列复句的分句后77

6.用在“A呀A(呀)”格式中77

(1)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重复77

(2)表示反复称谓或称呼78

7.用在“A呀B(呀)”格式中78

(二)“呀”表疑问语气79

1.用于是非问句79

2.用于选择问句80

3.用于反复问句80

4.用于反诘问句81

5.用于特指问句81

二 “呀”的特点82

(一)从“呀”的使用数量上看82

(二)从“呀”的功能上看83

1.“呀”对“也”的功能进行选择性继承83

2.“呀”语法功能的进一步扩展84

(1)“呀”新用法的产生84

(2)“呀”疑问功能的扩展85

第五节 哇(咓)86

一 “哇”的语法功能87

(一)“哇”表疑问语气87

(二)“哇”表感叹语气87

二 “哇”为“啊”的语音变体88

第六节 那(哪)90

一 “那(哪)”的语法功能92

(一)“那(哪)”表非疑问语气92

1.用于名词性成分后92

2.用于形容词性或动词性成分后94

3.用于句子后94

(二)“那(哪)”表疑问语气94

1.用于反复问句94

2.用于反诘问句95

3.用于选择问句95

二 “那(哪)”的特点96

(一)原语气词“那”的衰落96

(二)语气词“啊”变体“哪”的兴起100

第七节 呵(阿、啊)103

一 “呵(阿、啊)”的语法功能103

(一)“呵”的使用情况103

1.用在句中停顿处,以舒缓语气103

2.用在假设小句后,表假设语气103

3.用于呼语后,表示呼唤104

4.用于疑问句后,表示疑问语气104

(二)“阿(啊)”的使用情况104

二 “呵(阿、啊)”少用的原因105

三 “呵(阿、啊)”的来源问题108

(一)语音演变说108

(二)词汇替代说108

(三)“呵(阿、啊)”与“呀”、“哇”、“哪”的关系109

1.“呵(啊)”前音节末尾音素的分布情况110

2.“呵(阿、啊)”与语气词“呀”的关系111

(1)“呀”仍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气词111

(2)历史上存在由“呀”向“啊”演变的语言事实112

3.“呵(阿、啊)”与语气词“哇”的关系114

4.“呵(阿、啊)”与语气词“那(哪)”的关系115

第八节 罢(吧)115

一 “罢”的语法功能116

(一)用在陈述句末116

(二)用在祈使句末117

(三)用在疑问句末118

(四)用在陈述句末119

(五)用在陈述句末120

(六)用在句中121

二 “罢”的特点122

(一)在语法功能上122

(二)在书写形式上123

三 “罢”的来源124

第九节 着127

一 “着”的语法功能129

(一)用于祈使句129

1.表命令129

2.表禁止130

3.表请求或劝勉130

4.表催促131

(二)用于且然句131

1.“着”所在句式有语法标记132

2.“着”所在句式无语法标记133

(三)用于从句句尾135

1.有表结果分句的假设句135

(1)假设义连词与语气词“着”共现135

(2)假设义连词不出现,仅出现语气词“着”136

(3)“着”用在表假设关系的紧缩句中137

2.无表结果分句的假设句137

二 “着”的特点140

三 “着”三种用法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脉络141

(一)在时间上,三种用法的出现前后相续141

(二)在来源上,三者一脉相传143

1.祈使语气来源于动态助词“着”143

2.先时语气是祈使语气的进一步发展143

3.假设语气是先时语气的进一步发展144

四 “着”的读音145

(一)与押韵有关146

(二)与语音轻化有关147

第十节 则个147

第十一节 时148

一 “时”的语法功能149

(一)“时”所在小句有形式标记149

(二)“时”所在小句无形式标记150

二 “时”的特点152

第十二节 的153

一 “的”的语法功能154

(一)表确认语气154

1.对已成事实的确认154

2.对一般事理的确认155

3.对目前某种事态的肯定156

(二)表确信语气157

1.对假设或未来的某种情况作出客观判断,表明说话人的肯定态度157

2.对假设或未来的某种情况作出主观声明,表明说话人的意愿157

(三)表确询语气158

1.有疑而问159

2.无疑而问160

二 “的”的特点161

(一)从数量上看161

(二)从三者所表现的语气看161

(三)从三者之间的关系看162

三 “的”的来源162

第十三节 来164

一 “来”的语法功能167

(一)用于陈述句167

(二)用于疑问句168

1.用于特指问句168

2.用于反诘问句169

3.用于反复问句170

(三)用于祈使句171

(四)用于感叹句172

(五)用在句中173

1.在句中表停顿173

2.在句中作衬字173

二 “来”的特点174

第十四节 嗹175

第十五节 咧176

第十六节 哟176

一 “哟”的语法功能177

(一)用于呼语后,表示感叹语气177

(二)用于句中或句末,表示夸张语气177

二 “哟”的特点177

第十七节 嚛178

第十八节 咳178

第十九节 着哩178

一 “着哩”的语法功能179

(一)形+着哩179

(二)形+多着哩179

二 “着哩”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182

(一)“着”所在句式的变化183

1.动+着+宾+哩183

2.动+着+哩185

(1)宾语省略185

(2)宾语提前186

(二)“着”前谓词词性的转移187

(三)“着哩”表达功能的扩展189

第二十节 哩么190

一 “哩么”的语法功能191

(一)用于是非问句191

1.用肯定形式发问191

2.用否定形式发问191

(二)用于反诘问句192

1.用否定的形式表达对事物肯定的看法192

2.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对事物否定的看法192

二 “哩么”的来源193

(一)“哩么”源于“了+么”193

1.从语法功能上看193

2.从语音上看194

(二)“哩么”源于“哩+么”195

三 “哩么”的性质197

(一)“哩么”为两个语法单位的组合形式197

(二)“哩么”为一个独立的语气词198

四 “哩么”的相关语气词形式199

(一)呢么199

(二)呢吗199

第二十一节 罢了200

一 “罢了”的语法功能202

二 “罢了”的相关形式203

(一)也罢了203

(二)就罢了204

(三)便罢了204

三 “罢了”的来源205

第二十二节 也罢207

一 “也罢”的语法功能208

(一)表示罢了、算了;只好如此208

(二)表示让步及对现状的容忍、接受208

二 “也罢”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211

(一)动词“罢”的语义及句法位置的改变211

(二)副词“也”与动词“罢”共现213

(三)语气词“也罢”的形成及功能的扩展218

第二十三节 便了220

一 “便了”的语法功能221

(一)表示决定、允诺,告诉对方不必疑惑的语气221

(二)表示仅此而已、不过如此的语气221

二 “便了”的来源及性质222

三 “便了”的发展演变224

第二十四节 便是224

一 “便是”的语法功能224

二 “便是”的来源225

三 “便是”的发展演变228

第二十五节 就是(了)228

一 “就是(了)”的语法功能229

(一)表示肯定、确认语气229

(二)表示如此而已的语气230

二 “便是”、“就是(了)”的消长231

第二十六节 不成233

一 “不成”的语法功能233

(一)前有表反诘语气的形式标记233

(二)前无表反诘语气的形式标记234

二 “不成”的语法化过程235

三 反诘语气词“么”、“不成”的比较236

(一)“不成”可作谓语中心237

(二)“不成”可作动词补语237

1.动+不成237

2.动+不成+宾238

3.动+宾+不成238

(三)“不成”可作语气副词238

第二章 《聊斋俚曲》中的仿古语气词240

第一节 也240

一 “也”的语法功能241

(一)表示对事实的静态确认241

1.用在判断句末,表示判断语气241

2.用在陈述句末,表示强调、确认语气242

3.用在祈使句末,表示祈使语气242

4.用在感叹句末,表示感叹语气242

5.用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语气243

(二)表示事态的变化244

1.表已然244

(1)句中无表已然的形式标记244

(2)句中有表已然的形式标记244

2.表将然245

(1)句中无表将然的形式标记245

(2)句中有表将然的形式标记245

二 “也”走向衰落的原因247

(一)判断词“是”的兴起247

(二)表事态变化的“了”的兴起248

(三)新字形“呀”对“也”的替换249

第二节 矣251

一 “矣”的语法功能251

(一)用于陈述句251

1.表示已然,即事态的变化已经发生251

2.表示将然,即将要产生的新变化、出现的新情况251

3.表示判断,在功能上相当于“也”252

(二)用于感叹句252

(三)用于句中253

二 “矣”的特点253

第三节 哉254

一 “哉”的语法功能254

(一)用于疑问句254

(二)用于感叹句255

二 “哉”的特点256

(一)“哉”本身特点适合表达夸张情感256

(二)“哉”丰富了作品的情感表达形式256

(三)“哉”在韵文唱词部分迎合了押韵的需要257

第四节 乎257

第五节 而已258

第六节 耳259

第七节 焉259

第三章 《聊斋俚曲》中的语气词连用261

第一节 与“的”相关的语气词连用262

一 的罢262

(一)用于陈述句263

(二)用于祈使句263

二 的呢264

(一)用于陈述句264

(二)用于疑问句265

1.用于反诘问句265

2.用于选择问句265

三 的来265

(一)用于陈述句266

(二)用于疑问句266

四 的么266

(一)用于是非问句266

(二)用于反诘问句267

五 的了267

六 的哩268

七 的呀269

八 的来么269

九 的来呢269

第二节 与“来”相关的语气词连用270

一 来么270

(一)用于是非问句270

(二)用于反诘问句271

1.肯定形式的反诘问句271

2.否定形式的反诘问句272

(三)用于特指问句272

二 来呢273

(一)用于陈述句273

(二)用于疑问句273

1.用于特指问句273

2.用于反诘问句274

3.用于选择问句274

三 来呀274

四 来咳275

五 来哟276

第三节 与“了”相关的语气词连用277

一 了么277

(一)用于陈述句277

(二)用于疑问句277

1.用于是非问句277

2.用于反诘问句278

(三)用于感叹句279

二 了罢279

(一)用于陈述句279

(二)用于祈使句280

(三)用于疑问句281

三 了呢281

(一)用于陈述句282

(二)用于感叹句282

(三)用于疑问句282

1.用于特指问句282

2.用于反诘问句283

四 了呀283

五 了也(了耶)284

六 了么呀284

第四节 与“罢”相关的语气词连用285

一 罢呀285

二 罢呢286

三 罢么287

四 罢么呀287

第五节 与“也呀”相关的语气词连用288

一 也呵288

二 呀咳288

第四章 结论290

一 《聊斋俚曲》语气词的继承与发展290

(一)文言语气词的遗留290

1.仿古的需要291

2.塑造人物的需要291

3.押韵的需要292

(二)口语语气词的整合与发展294

1.语气词语法功能的调整294

2.语气词字音字形的调整295

(1)从字音方面看295

(2)从字形方面看296

(3)从字形和字音的关系上看297

二 《聊斋俚曲》语气词的地域特色297

(一)语气词的发展演变与共同语及其他方言呈现出差异297

1.关于“啊”语音变体“哇”的发展297

2.关于“着”的发展298

3.关于“罢”的字形变体“吧”的发展298

(二)语气词的发展演变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方言语气词298

三 《聊斋俚曲》中语气词连用的特点299

(一)语气词连用的广泛性300

(二)语气词连用的层次性300

四 《聊斋俚曲》语气词的词素化现象302

(一)着哩302

(二)哩么303

(三)不着303

(四)若着303

(五)要着303

五 《聊斋俚曲》语气词的使用与文体的关系304

六 《聊斋俚曲》语气词研究的相关启示307

(一)语气词源词特征的稳固性307

(二)语气词流变的复杂性308

(三)语气词系统的能产性308

参考文献310

后记3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