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技术课程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信息技术课程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5051453.jpg)
- 董玉琦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22885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6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息技术课程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背景1
第一节 信息化社会的特征4
一、信息总量迅速膨胀4
二、信息传播媒体不断发展6
三、信息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9
第二节 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的挑战9
一、改变学习者的学习行为10
二、学习者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11
三、为学习者提供平等的信息化学习环境11
第三节 教育信息化11
一、教育信息化的界定12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13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构成13
第四节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15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17
三、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对素质教育实施的作用20
第二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信息技术课程及其特点23
第一节 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25
一、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简要回顾25
二、信息与通讯技术课程的理念25
三、信息与通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影响26
四、信息与通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27
五、信息与通讯技术课程单元案例37
六、信息与通讯技术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46
七、开展信息与通讯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47
第二节 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48
一、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发展历程48
二、日本中小学开展信息教育的体系化52
三、日本高中阶段信息教育课程53
四、日本初中阶段信息教育课程64
五、教师的培训66
第三节 香港特区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课程概述68
一、香港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68
二、《信息科技学习目标》简介69
第四节 台湾地区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概述74
一、台湾地区信息教育发展的过程75
二、《国民教育九年一贯课程》中的信息教育75
第五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信息技术课程的共同特点77
一、政府高度重视77
二、创设课程得以实施的学习环境79
第三章 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区别81
第一节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发展历程83
一、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起源83
二、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发展84
三、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84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问题所在85
一、“文化论”与“工具论”85
二、应汲取的教训87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提出与研究88
一、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提出88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研究89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研究90
第四节 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区别91
第四章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93
第一节 现代课程设计的特点95
一、课程设计95
二、课程设计的层次95
三、现代课程设计的特点96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98
一、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要求98
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98
三、要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并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98
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与认知发展水平99
五、加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99
第三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99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领域99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层次100
第四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101
一、关于信息科学101
二、关于信息技术101
三、信息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102
第五章 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103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105
一、研究性学习105
二、协作性学习106
三、自主性学习108
第二节 单元学习指导方案109
一、单元学习指导方案的意义109
二、单元学习指导方案的基本格式109
第三节 单元教学案例110
一、教学单元的总体说明110
二、单元学习指导方案110
三、教学过程及其分析113
第六章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成果的评价115
第一节 评价的概念与类型117
一、评价的概念117
二、评价的类型118
三、教育评价119
第二节 学习成果及其属性120
一、什么是学习成果120
二、学习成果的属性120
第三节 学习成果的评价121
一、学习成果评价的意义与作用121
二、学习成果评价的特点121
三、学习成果评价的依据121
四、学习成果评价的内容122
五、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123
第四节 学生的学习成果简介123
一、田闻诗同学为组长的小组(选题:长春市义务教育的基本状况)124
二、高卓同学为组长的小组(选题:对信息教育的看法)125
第七章 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131
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意义133
一、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133
二、教材是开展教与学的指导性或建议性资料134
三、教材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134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特点与对策134
一、信息技术发展快——及时更新134
二、社会需求变化快——不断调整135
三、使用对象差异较大——增加弹性135
四、使用环境不尽一致——适度选择135
五、研究起步晚,基础差——不断探索135
第三节 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原则135
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136
二、以“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136
三、以课题研究为单元设计的基本理念136
四、创设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习方式的环境136
五、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36
六、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137
第四节 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实例137
一、《信息技术》第一册的开发思路137
二、“我们的校园及周边环境”单元的设计140
三、“网上台湾岛”单元的设计142
结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环境145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设施与设备147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资源150
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152
参考文献155
后记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