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核燃料循环分析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核燃料循环分析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5059773.jpg)
- 贾瑞务,丁戈龙主编;赵海新,梅家文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 ISBN:978750226140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51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569页
- 主题词:核燃料-燃料循环-分析方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核燃料循环分析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核能与核燃料1
1.2核燃料循环1
1.3分析在核燃料循环中的作用3
1.4核燃料循环中分析的特点4
1.5核燃料循环中分析方法的选择5
第2章 样品的采集与初步制备11
2.1样品的采集11
2.1.1采样通则11
2.1.2样品采集技术及应用20
2.2固体样品初步制备37
2.2.1固体样品的缩分37
2.2.2固体试样的分解39
第3章 核燃料循环分析中的化学分离技术49
3.1沉淀和共沉淀分离50
3.1.1常量组分的沉淀法分离50
3.1.2微量组分的共沉淀法分离54
3.2溶剂萃取分离57
3.2.1概述57
3.2.2溶剂萃取体系分类60
3.2.3萃取剂与溶剂的选择65
3.2.4几类重要萃取剂在核燃料循环分析中的应用68
3.3离子交换分离83
3.3.1离子交换树脂83
3.3.2离子交换技术86
3.3.3离子交换分离法在核燃料循环分析技术中的应用86
3.4萃取色谱分离87
3.4.1萃取色谱的原理88
3.4.2萃取色谱分离技术89
3.4.3萃取色谱在核燃料循环分析中的应用90
3.5其他分离技术92
3.6新型萃取分离技术94
3.6.1固相萃取技术94
3.6.2液膜分离技术94
3.6.3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94
3.6.4膜分离技术95
3.6.5离子液体分离技术96
3.6.6其他新型分离技术96
第4章 重量分析技术102
4.1典型重量分析技术103
4.1.1沉淀重量法103
4.1.2气化重量法104
4.1.3直接重量法104
4.2主要设备105
4.2.1天平的结构及原理105
4.2.2电子天平的校准105
4.2.3天平的使用106
4.2.4结果的浮力校正107
4.3重量法在核燃料循环分析中的应用108
4.3.1铀的重量分析108
4.3.2钚的重量分析115
4.3.3其他成分的重量分析122
4.4热重分析法124
4.4.1热重分析仪的构造和原理124
4.4.2热重曲线的分析125
4.4.3热重分析法在核工业中的应用125
第5章 容量分析技术127
5.1容量分析法基本要求127
5.1.1容量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127
5.1.2容量分析法对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要求128
5.2容量分析法的分类及原理128
5.2.1酸碱滴定法128
5.2.2配位滴定法130
5.2.3氧化还原滴定法131
5.2.4沉淀滴定法133
5.2.5电位滴定法134
5.2.6电流滴定法134
5.2.7电导滴定法134
5.2.8光度滴定法135
5.3容量分析仪器及技术要求135
5.3.1滴定管135
5.3.2移液管136
5.3.3容量瓶136
5.3.4自动滴定管136
5.3.5电位滴定装置137
5.3.6电流滴定装置138
5.3.7光度滴定装置138
5.4容量分析法在核燃料循环分析中的应用139
5.4.1铀的容量分析139
5.4.2钚的容量分析145
5.4.3镎的容量分析149
5.4.4含铀、钚工艺溶液中游离酸的容量滴定149
5.4.5其他分析项目的容量滴定方法151
第6章 光学分析技术154
6.1光学概论154
6.1.1光154
6.1.2光谱155
6.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157
6.2.1原子发射光谱基本原理157
6.2.2原子发射光谱仪158
6.2.3ICP光谱法166
6.2.4分析方法170
6.2.5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在核燃料循环分析中的应用173
6.3原子吸收光谱法178
6.3.1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理论179
6.3.2原子吸收光谱仪180
6.3.3定量分析方法184
6.3.4原子吸收干扰的产生及消除185
6.3.5测量条件选择188
6.3.6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核燃料循环分析中的应用189
6.4分光光度法190
6.4.1基本原理190
6.4.2分光光度计192
6.4.3分光光度法条件选择195
6.4.4定量分析方法197
6.4.5分光光度法在核燃料循环分析中的应用198
6.5红外光谱法202
6.5.1红外光谱基本原理202
6.5.2红外光谱仪203
6.5.3试样的要求及制备204
6.5.4红外光谱法在核燃料循环分析中的应用204
6.6荧光分析法205
6.6.1基本原理206
6.6.2荧光仪207
6.6.3定性与定量分析209
6.6.4荧光分析法的影响因素与荧光淬灭210
6.6.5荧光分析法在核燃料循环分析中的应用211
第7章 电化学分析技术222
7.1库仑分析法222
7.1.1控制电位库仑法222
7.1.2控制电流库仑法227
7.1.3微库仑法231
7.2离子选择电极法232
7.2.1离子选择电极232
7.2.2氟离子选择电极233
7.2.3氯离子选择电极233
7.3极谱分析法234
7.3.1经典极谱法234
7.3.2脉冲极谱法236
第8章 色谱分析技术238
8.1概述238
8.2色谱分析法基本术语239
8.2.1色谱图239
8.2.2色谱分离的基本参数240
8.3色谱法的基本理论242
8.4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243
8.4.1定性分析243
8.4.2定量分析243
8.5气相色谱法244
8.5.1气相色谱仪245
8.5.2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248
8.6液相色谱法249
8.6.1高效液相色谱(HPLC)249
8.6.2离子色谱(IC)251
8.7色谱法在核燃料循环分析中的应用254
第9章 质谱分析技术262
9.1概述262
9.1.1质谱分析法的原理262
9.1.2质谱分析法的分类262
9.1.3质谱分析法的特点263
9.2质谱仪器263
9.2.1基本结构263
9.2.2质谱仪各系统简介264
9.2.3质谱仪的主要技术指标275
9.3分析技术277
9.3.1定性定量技术277
9.3.2影响因素及消除279
9.3.3样品制备280
9.4质谱法在核燃料循环分析中的应用281
9.4.1热电离质谱法281
9.4.2电子轰击质谱法285
9.4.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294
9.4.4共振电离质谱法(RIMS)301
9.4.5同位素稀释质谱法305
第10章 放射测量分析技术312
10.1概述312
10.2放射测量分析术语317
10.3放射性核素分析一般方法及影响因素318
10.3.1放射性核素的定性分析318
10.3.2放射性核素的定量分析321
10.4核辐射探测器325
10.4.1闪烁探测器325
10.4.2半导体探测器329
10.4.3气体电离探测器330
10.4.4中子探测器331
10.5 α射线测量分析法331
10.5.1 α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31
10.5.2 α射线测量的装置332
10.5.3 α源的制备336
10.5.4固体闪烁α计数法339
10.5.5 α能谱法345
10.5.6 α射线液体闪烁分析法351
10.5.7气体电离探测器在α核素测量中的应用354
10.6 β射线测量分析法355
10.6.1 β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55
10.6.2 β射线液体闪烁分析法355
10.6.3 β射线固体闪烁分析法360
10.7 γ、X射线测量分析法361
10.7.1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62
10.7.2 γ射线测量装置365
10.7.3 γ射线闪烁计数测量法368
10.7.4 γ能谱法369
10.7.5 γ射线吸收法379
10.7.6 X射线闪烁计数测量法380
10.7.7 X射线荧光(XRF)测量法381
10.7.8 X射线衍射(XRD)分析390
10.8中子测量分析技术391
10.8.1中子的性质391
10.8.2中子源391
10.8.3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392
10.8.4中子测量技术在核工业中的应用393
第11章 量热技术399
11.1基本原理399
11.2量热计的分类400
11.2.1绝热量热计400
11.2.2半绝热量热计401
11.2.3潜热量热计401
11.2.4动态量热计401
11.2.5稳态量热计402
11.3量热计的标定404
11.3.1电气标定404
11.3.2放射性热源标定405
11.4功率测定405
11.4.1置换法405
11.4.2伺服控制法405
11.4.3差示法406
11.5量热技术在核材料定量测定方面的应用406
11.5.1钚总量的测定406
11.5.2氚活度的测定410
第12章 在线分析技术413
12.1概述413
12.2 γ射线测量技术416
12.2.1闪烁计数法416
12.2.2 γ吸收法419
12.2.3 γ谱仪的在线应用423
12.3 X射线测量技术428
12.3.1 X射线闪烁计数法428
12.3.2 X射线荧光法430
12.4 α射线在线测量技术433
12.4.1间隙式α测量装置434
12.4.2接触式α测量装置435
12.5光学在线分析方法436
12.6电化学在线分析方法439
12.6.1伏安分析法439
12.6.2溶液电导监测技术442
12.6.3离子选择电极法445
12.7其他在线监测方法445
第13章 核燃料循环中的分析实验室449
13.1核分析实验室厂房的一般要求449
13.1.1放射性厂房的分类449
13.1.2核分析实验室内的分区及布置450
13.1.3放射性实验室的分级451
13.1.4核分析实验室的抗震452
13.1.5核分析实验室供电要求453
13.1.6核分析实验室给排水要求453
13.1.7核分析实验室密闭、通风与空气净化要求453
13.1.8核分析实验室辐射防护屏蔽设计与监测458
13.2核分析实验室仪器及设备460
13.2.1核分析实验室箱室设备460
13.2.2核分析实验室仪器设备469
13.3核分析实验室的试剂与样品471
13.3.1核分析实验室用水要求471
13.3.2核分析实验室化学试剂要求472
13.3.3核分析实验室样品的要求473
13.4核分析实验室的“三废”处理及要求476
13.4.1放射性废物处理的一般原则477
13.4.2放射性废液处理要求477
13.4.3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要求477
13.4.4放射性废气排放要求477
13.5实验室机器人的应用478
13.6核分析实验室分析仪器设备举例478
第14章 分析数据的处理481
14.1基本概念481
14.1.1真值及平均值481
14.1.2误差的基本概念482
14.1.3测量数据的精准度483
14.2误差的传递及统计检验485
14.2.1误差的来源及分类485
14.2.2误差的传递486
14.2.3数据误差的统计检验486
14.3测量的置信度及不确定度评定492
14.3.1不确定度及其分量492
14.3.2不确定度来源493
14.3.3不确定度评定方式493
14.4有效数字的规则及结果的表示495
14.4.1有效数字规则495
14.4.2测量结果的表示496
14.5不确定度评定实例496
14.5.1铀NDA标样中铀含量定值不确定度的评定496
14.5.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八氧化三铀中的镝、钆的不确定度评定500
附录505
附录1涉核常用标准分析方法505
附录2铀元素分析测量的标准物质518
附录3核材料监督测量不确定度2010国际目标值(ITVs)531
附录4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539
附录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