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半干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应用开发与试验示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半干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应用开发与试验示范](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0430012.jpg)
- 翟洪波,刘春延,魏晓霞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1160260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59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169页
- 主题词:干旱区-华北落叶松-栽培-研究;干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森林经营-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半干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应用开发与试验示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半干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分特征研究5
1 引言5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5
1.2 不同界面森林水文特征研究6
1.3 不同尺度的林木蒸腾耗水研究13
1.4 水量平衡的研究15
1.5 合理密度的研究15
2 研究地区概况16
2.1 自然概况16
2.2 社会经济条件18
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8
3.1 研究内容18
3.2 研究方法19
4 结果与分析23
4.1 试验区降雨特征分析23
4.2 林分冠层对降水的截留分配特征24
4.3 枯落物层水文效应分析28
4.4 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水分特征分析32
4.5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尺度蒸腾耗水特性39
4.6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蒸发特征及地表径流分析52
4.7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量平衡及降水资源环境容量54
5 结论与讨论58
5.1 结论58
5.2 讨论59
参考文献59
第二篇 半干旱地区华北落叶松光合及叶水势特征研究73
1 引言73
2 树木光合、水分特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73
2.1 树木光合作用73
2.2 树木水分特征82
3 研究地概况84
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84
4.1 研究内容84
4.2 研究方法85
4.3 技术路线86
5 结果与分析86
5.1 华北落叶松光合特性研究86
5.2 华北落叶松水分特征研究93
6 结论与讨论103
6.1 结论103
6.2 讨论104
6.3 建议105
参考文献106
第三篇 半干旱地区华北落叶松与樟子松苗木水力结构特征对比研究106
1 引言117
2 水力结构及其参数118
2.1 导水率(Kh)118
2.2 比导度(Ks)118
2.3 叶比导度(LSC)119
2.4 胡伯尔值(HV)119
2.5 持水量(Q)119
2.6 水力结构与空穴和栓塞的关系120
3 植物的水力结构格局120
3.1 总体特征120
3.2 裸子植物121
3.3 被子植物121
4 水力结构与植物抗旱性122
5 水力结构研究现状及趋势123
6 华北落叶松与樟子松苗木水力结构特征的对比研究124
6.1 材料与方法124
6.2 结果与分析125
7 结论128
参考文献129
第四篇 半干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实用生产技术研究137
1 半干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实用生产技术研究进展137
1.1 人工林实用生产技术研究进展137
1.2 人工林实用生产技术研究趋势和面临的主要任务139
2 研究区的自然条件概况及技术路线140
2.1 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然条件概况140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140
2.3 研究技术路线140
3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规律141
3.1 研究方法141
3.2 结果与分析141
3.2 小结143
4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更新树种选择问题144
4.1 问题的提出144
4.2 研究方法144
4.3 结果与分析145
4.4 小结147
5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更新方式问题147
5.1 问题的提出147
5.2 研究方法147
5.3 结果与分析148
5.4 小结148
6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造林技术问题149
6.1 问题的提出149
6.2 研究方法149
6.3 结果与分析150
6.4 小结154
7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抚育管理问题154
7.1 问题的提出154
7.2 研究方法154
7.3 结果与分析155
7.4 小结156
8 结论156
参考文献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