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脂异常诊断和治疗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血脂异常诊断和治疗 第2版
  • 叶平,陈红,王绿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7106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705页
  • 文件大小:249MB
  • 文件页数:723页
  • 主题词:高血脂病-诊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血脂异常诊断和治疗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1章 血脂概述3

第一节 脂蛋白的一般概念4

第二节 血浆脂蛋白的化学和物理性质5

第三节 血浆脂蛋白相关研究的新进展6

一、载脂蛋白的基因簇6

二、RNAi干扰技术及其在载脂蛋白研究中的应用7

三、血浆脂蛋白组学8

四、血脂性状的全基因组扫描10

五、血浆脂蛋白的免疫和抗感染功能13

六、载脂蛋白(a)15

七、载脂蛋白模拟肽和重组HDL18

八、脂蛋白代谢中活性蛋白的高级结构20

九、HDL的两面性与遗传性21

第2章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检测26

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26

一、超速离心法26

二、电泳法27

三、以载脂蛋白组成作为脂蛋白颗粒分类28

四、其他脂蛋白的分类法28

第二节 血浆脂蛋白的组成29

一、脂质29

二、载脂蛋白30

三、其他脂蛋白的化学组成30

第三节 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与功能30

一、脂蛋白的一般结构30

二、VLDL和CM的结构30

三、LDL的结构31

四、HDL的结构31

五、Lp(a)的结构32

第四节 血浆载脂蛋白的结构与功能32

第五节 血浆脂蛋白的分离纯化33

一、超速离心法33

二、电泳分离法33

三、沉淀分离法34

第六节 常规血脂、脂蛋白的检测34

一、总胆固醇的检测34

二、三酰甘油测定35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36

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38

五、脂蛋白(a)的测定40

六、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的测定40

七、几个重要的血脂计算指标41

第七节 其他脂质检测42

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测定42

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测定43

三、RLP-C测定44

四、HDL亚组分胆固醇检测45

五、游离脂肪酸测定46

第3章 脂蛋白代谢48

第一节 乳糜微粒的合成与代谢48

一、乳糜微粒的合成48

二、乳糜微粒的代谢50

第二节 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52

一、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52

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53

三、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的调控55

第三节 低密度脂蛋白代谢55

一、LDL受体清除途径55

二、肝细胞摄取的LDL来源的胆固醇对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57

三、LDL受体清除途径的异常与代谢性疾病57

第四节 高密度脂蛋白代谢58

一、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58

二、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60

三、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的生理学意义61

第五节 胆固醇的逆向转运62

一、细胞膜结构与胆固醇流出62

二、细胞外“接受体”介导的胆固醇流出62

第六节 脂蛋白(a)63

第4章 脂蛋白代谢相关酶及蛋白67

第一节 脂蛋白脂酶67

一、脂蛋白脂酶的生成和调节67

二、脂蛋白脂酶的功能和影响因素67

三、LPL的分子结构和基因变异69

第二节 肝酯酶70

一、肝脂酶的生成70

二、肝脂酶的功能和影响因素71

三、肝脂酶的分子结构和变异72

第三节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73

一、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生成73

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功能及影响因素73

三、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分子结构及变异74

第四节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75

一、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生成75

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在脂蛋白代谢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76

三、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分子结构和变异77

第五节 脂酶脂解活性的测定77

一、几个应注意的问题78

二、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78

第5章 载脂蛋白80

第一节 总论80

第二节 载脂蛋白A族83

一、载脂蛋白AⅠ83

二、载脂蛋白AⅡ91

三、载脂蛋白AⅣ92

四、载脂蛋白AⅤ93

第三节 载脂蛋白B族94

一、载脂蛋白B族的结构94

二、载脂蛋白B族的功能97

三、载脂蛋白B族的代谢、分布和含量97

四、载脂蛋白B族基因表达和调控98

五、载脂蛋白B与疾病99

第四节 载脂蛋白C族100

一、载脂蛋白C族的结构101

二、载脂蛋白C族的功能103

三、载脂蛋白C族的代谢、分布和含量105

四、载脂蛋白C族的遗传变异与疾病106

第五节 载脂蛋白E107

一、载脂蛋白E的结构107

二、载脂蛋白E的功能108

三、载脂蛋白E的代谢、分布和含量111

四、载脂蛋白E的多态性及其对脂代谢的影响112

第六节 载脂蛋白(a)114

第七节 载脂蛋白M116

第八节 其他载脂蛋白117

一、载脂蛋白D117

二、载脂蛋白H117

三、载脂蛋白I118

四、载脂蛋白J118

第九节 载脂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119

一、载脂蛋白测定方法和标准化119

二、载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121

第6章 脂蛋白受体124

第一节 LDL受体124

一、LDL受体结构124

二、LDL受体的合成及其功能126

三、LDL受体基因突变127

第二节 LDL受体相关蛋白128

一、LRP的结构特点128

二、LRP的生物合成、活性调节与受体相关蛋白128

三、LRP的配体家族及其在LRP上的结合位点129

四、LRP与胞内接合器及支架蛋白的相互作用130

五、LRP的功能130

第三节 VLDL受体132

一、VLDL受体的结构特征、配体特异性及其表达132

二、VLDL受体的功能132

三、LDL受体基因家族133

第四节 HDL受体134

一、HDL受体的结构134

二、HDL受体与细胞选择性摄取脂蛋白胆固醇酯134

三、HDL受体与游离胆固醇流出135

四、HDL受体表达的调节135

五、HDL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136

第五节 氧化LDL受体136

一、AⅠ/Ⅱ类清道夫受体137

二、MARCO清道夫受体141

三、SRCL清道夫受体141

四、SCARA5清道夫受体141

五、CD36142

六、C类清道夫受体143

七、D类清道夫受体143

八、E类清道夫受体144

九、F类清道夫受体145

十、G类清道夫受体145

十一、H类清道夫受体146

十二、I类清道夫受体146

十三、J类清道夫受体146

第六节 脂蛋白受体的测定方法147

一、脂蛋白受体的活性检测147

二、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的检测148

第7章 脂蛋白修饰152

第一节 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152

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152

二、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相关酶类153

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54

四、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156

第二节 高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158

一、氧化高密度脂蛋白的形成和机制158

二、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受体158

三、氧化高密度脂蛋白的致As作用159

第三节 脂蛋白(a)的氧化修饰160

一、氧化脂蛋白(a)形成160

二、氧化脂蛋白(a)受体161

三、氧化脂蛋白(a)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161

第四节 血脂异常的抗氧化治疗162

一、维生素C162

二、维生素E162

三、普罗布考162

四、AGI-1067163

第二篇 脂代谢异常169

第8章 血脂异常的定义及分类169

一、血脂异常的定义169

二、血脂异常的分类169

第9章 血脂异常的病因173

一、原发性血脂异常的病因173

二、继发性血脂异常的病因176

第10章 异常脂蛋白血症180

第一节 高脂蛋白血症180

一、Ⅰ型高脂蛋白血症181

二、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182

三、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185

四、Ⅲ型高脂蛋白血症186

五、Ⅳ型高脂蛋白血症187

六、Ⅴ型高脂蛋白血症188

第二节 罕见的异常脂蛋白血症189

一、低β-脂蛋白血症和无β-脂蛋白血症189

二、无α-脂蛋白血症190

三、鱼眼病191

四、高脂蛋白(a)[Lp(a)]血症192

五、尼曼皮克病192

第11章 异常载脂蛋白血症195

一、异常载脂蛋白A Ⅰ (apoA Ⅰ)195

二、载脂蛋白AⅠ和载脂蛋白CⅢ(apoAⅠ和apoCⅢ)缺乏症196

三、apoA Ⅰ (R160L)OSLO和实变体apoA Ⅰ (P165R)196

四、变异性apoA缺陷症197

五、apoC Ⅱ缺乏症197

六、apoE异常症198

七、apoB100缺陷症199

八、短缩型apoB血症199

九、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缺陷症200

第12章 饮酒与血脂代谢异常204

第一节 适量饮酒对血脂代谢的影响204

一、适量饮酒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04

二、适量饮酒对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204

第二节 过量饮酒对血脂代谢的不良影响205

一、过量饮酒增加TG水平205

二、过量饮酒对TC、 LDL-C、 HDL-C等的影响205

三、过量饮酒引起脂代谢紊乱和肝脂肪变性的细胞、分子机制205

第三节 不同品种的酒对血脂代谢的影响207

第13章 药源性血脂异常209

第一节 药源性血脂异常的概念和诊断209

第二节 常见引起药源性血脂异常的心血管药物209

小结212

第三节 非心血管药物引起的血脂异常212

第四节 血脂异常预防与治疗216

第14章 儿童、青少年脂代谢紊乱的特点219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脂代谢与生长发育219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脂代谢紊乱的类型220

一、原发性血脂异常220

二、继发性血脂异常223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脂代谢紊乱的筛查与治疗225

一、脂代谢紊乱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危害225

二、儿童、青少年脂代谢紊乱的诊断与筛查225

三、儿童、青少年脂代谢紊乱的治疗226

第15章 老年人脂代谢异常230

第一节 引言230

第二节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230

第三节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诊断231

第四节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分类231

第五节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评估231

一、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评估231

二、临床血脂异常评估232

第六节 老年人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232

第七节 老年人血脂异常防治232

第八节 老年人调脂治疗的建议和注意事项233

第16章 低胆固醇血症235

一、低胆固醇血症的定义235

二、低胆固醇血症的流行病学235

三、低胆固醇血症的分类和病因235

四、低胆固醇血症对机体的影响239

五、降脂药物与低胆固醇血症240

第三篇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245

第17章 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若干进展245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研究进展245

一、白细胞数量245

二、纤维蛋白原246

三、尿酸246

四、脂肪组织的分布247

第二节 免疫应答与动脉粥样硬化247

一、抗原呈递与免疫活化247

二、获得性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248

三、免疫调节策略及疫苗研制249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位点特异性与血流动力学250

一、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位点特异性250

二、血流动力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定位250

三、动脉粥样硬化位点特异性的其他诱因251

第四节 吞噬252

一、脂蛋白的吞噬252

二、凋亡细胞的吞噬253

三、红细胞的吞噬253

四、血小板的吞噬253

五、自噬作用254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254

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实验证据254

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临床证据255

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机制256

第18章 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谱261

一、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谱的流行状况和意义261

二、高三酰甘油血症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262

三、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263

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4

五、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与氧化应激266

六、总结266

第19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268

第一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269

一、动物实验和遗传学269

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胆固醇含量的变化269

三、血浆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269

四、低密度脂蛋白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270

第二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271

一、七国研究272

二、美国弗莱明翰心脏研究272

三、英国白厅研究273

四、英国地区性心脏研究273

五、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273

六、脂质临床研究273

七、协作性脂蛋白表型研究274

八、Tromso心脏研究274

九、其他流行病学研究274

第三节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274

一、一级预防试验275

二、二级预防试验278

三、冠脉病变消退试验280

四、血管内超声表现281

第四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防治的首要目标282

第20章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286

第一节 高密度脂蛋白的组成和功能286

第二节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287

第三节 结论290

第21章 三酰甘油与动脉粥样硬化293

第一节 流行病学研究293

一、高三酰甘油血症与CHD293

二、高TG、低HDL-C综合征与CHD295

三、脂质三联征与CHD295

四、代谢综合征与CHD296

第二节 临床研究297

一、降TG治疗与CHD297

二、冠脉影像评价TG与CHD298

三、残粒脂蛋白与CHD298

第三节 TRL致As机制探讨299

一、TRL的直接致As作用299

二、TRL的间接致As作用300

三、TRL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301

第22章 餐后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307

一、餐后血脂代谢的生理过程307

二、检测餐后血脂的方法308

三、餐后血脂代谢异常与AS疾病关系的临床研究311

四、餐后血脂异常的致AS机制313

五、影响餐后血脂的因素317

六、影响餐后脂质代谢的基因异常322

七、降低餐后血脂的方法326

第23章 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333

第一节 脂蛋白(a)的结构、功能和代谢333

一、Lp(a)结构333

二、功能和代谢334

第二节 脂蛋白(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335

一、Lp(a)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335

二、Lp(a)浓度分布及其表型与CHD关系336

三、Lp(a)系早发CHD的遗传标记337

四、Lp(a)与CHD临床表现关系337

五、Lp(a)对CHD预后的预报价值338

第三节 脂蛋白(a)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339

一、Lp(a)促进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及进展339

二、Lp(a)与氧化磷脂(oxpL)340

三、Lp(a)与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343

第四节 脂蛋白(a)的检测及其研究344

一、Lp(a)的免疫学测定与结果分析344

二、降Lp(a)疗法346

三、Lp(a)研究方向347

第24章 脂代谢异常与血管内皮功能350

第一节 血管内皮功能350

一、血管内皮的生理作用350

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352

第二节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353

一、血管内皮依赖性舒缩功能的检测354

二、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检测356

第三节 血脂异常与血管内皮功能357

一、高胆固醇血症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357

二、高密度脂蛋白与血管内皮功能358

三、高三酰甘油血症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359

第四节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防治360

一、一般治疗360

二、药物治疗360

第25章 脂代谢异常与血栓形成366

第一节 脂代谢异常与血小板功能366

一、LDL与血小板功能367

二、血浆脂蛋白(a)与血小板功能368

三、VLDL与血小板功能368

四、HDL与血小板功能369

第二节 脂代谢异常与凝血/抗凝系统369

一、脂蛋白与凝血启动途径369

二、脂蛋白与凝血放大途径370

三、脂蛋白与凝血共同途径370

四、脂蛋白与抗凝系统370

第三节 血脂异常与纤溶/抗纤溶系统371

第四节 调脂治疗的抗栓作用371

一、他汀类药物371

二、贝特类药物374

三、鱼油374

四、饮食脂肪酸的摄入374

第26章 脂代谢异常与炎症377

第一节 炎症反应及炎症介质377

第二节 炎症介质对脂质的影响378

第三节 脂质代谢异常对炎症的影响381

一、低密度脂蛋白382

二、高密度脂蛋白382

三、类固醇384

四、其他384

第四节 炎症相关性疾病与脂代谢的异常385

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85

二、营养失衡386

三、动脉粥样硬化386

四、代谢综合征387

五、牙周疾病387

六、其他387

第四篇 血脂异常与其他相关疾病393

第27章 高血压与血脂异常393

一、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393

二、同时控制血压及调整血脂异常的重要性394

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协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395

四、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管理397

第28章 代谢综合征与血脂异常403

第一节 代谢综合征的概念与发病机制403

一、代谢综合征的概念403

二、代谢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403

第二节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406

第三节 代谢综合征与血脂异常407

一、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的特点407

二、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的治疗408

三、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的调脂治疗目标410

第29章 肥胖与血脂异常414

一、肥胖程度的评价和分类414

二、肥胖的诊断标准及判定指标414

三、肥胖程度的分类415

四、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416

五、肥胖与血脂异常416

第30章 脑卒中与血脂异常424

第一节 血脂与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424

第二节 他汀类药物治疗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425

第三节 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安全性425

第31章 脂质代谢紊乱与肾脏损害428

一、肾脏疾病中的脂质代谢紊乱428

二、血脂异常在肾小球疾病进展中的作用431

三、降脂治疗的肾脏保护作用434

第32章 肝脏疾病与血脂异常437

一、肝脏疾病对血脂异常的影响437

二、血脂异常对肝脏疾病的影响438

三、肝脏疾病合并血脂异常的处理440

第33章 肿瘤与血脂异常444

第一节 肿瘤与血脂代谢异常的概述444

一、肿瘤与血脂代谢异常研究的发展史444

二、胆固醇与肿瘤关系的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研究444

三、低胆固醇血症与肿瘤的预后关系445

第二节 脂代谢异常与肿瘤发生的可能机制探讨446

一、脂代谢异常与Akt446

二、胆固醇与Hedgehog信号调节途径446

三、胆固醇与细胞周期447

四、脂质筏及肿瘤的发生447

五、脂质过氧化与肿瘤发生447

第三节 血脂代谢异常与特定部位的肿瘤447

一、胆固醇与前列腺肿瘤447

二、胆固醇与乳腺肿瘤中的作用448

三、胆固醇与其他部位的肿瘤449

第四节 他汀类药物与肿瘤449

一、概述及可能的机制449

二、实验室研究的证据450

三、临床试验结果及流行病学观察结果450

四、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作用452

第五篇 血脂异常的管理459

第34章 血脂管理必要性的流行病学证据459

第一节 概述459

第二节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证据460

一、TC或LDL-C与冠心病、脑卒中460

二、HDL-C与心血管病461

第三节 血脂管理益处的循证医学证据462

一、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的作用462

二、药物治疗对血脂的影响及其益处463

第四节 我国血脂异常流行及控制现状467

第35章 血脂异常管理的原则475

第一节 血脂异常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475

第二节 血脂异常的检出和有关的诊断476

一、血脂异常对象的检出476

二、中国人群的血脂合适水平476

三、血脂异常分类476

第三节 心血管病(心血管-代谢)综合危险的评估478

第四节 血脂异常治疗原则480

一、治疗血脂异常的目的480

二、评估危险,决定治疗方法,确定目标值480

三、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480

四、调脂药物治疗的一些原则481

五、小结484

第36章 饮食及生活方式改变在血脂管理中的作用489

第一节 饮食治疗在血脂管理中的作用489

一、膳食与血脂关系489

二、茶、咖啡对血脂的影响496

三、维生素对血脂的影响497

四、膳食干预调整血脂的试验497

五、饮食治疗的内容498

第二节 生活方式改变在血脂管理中的作用501

一、减轻体重501

二、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503

三、戒烟506

第37章 调脂药物的概述511

第一节 为什么要调脂512

一、调脂治疗的依据512

二、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低些,更好改善心血管预后)513

第二节 谁需要调脂治疗516

一、首先应确定有无血脂异常516

二、危险性分层516

第三节 调脂到什么水平517

第四节 什么时候启动药物治疗518

第五节 哪些药物用作调脂治疗519

一、他汀类药物519

二、胆固醇吸收抑制药520

三、烟酸521

四、贝特类(纤维酸衍生物)522

五、胆酸螯合剂523

六、胆固醇酯运转蛋白抑制药524

七、n-3多不饱和脂肪酸524

第六节 如何治疗血脂异常525

第38章 他汀类降脂药528

第一节 历史528

第二节 化学结构529

第三节 药动学530

一、药物的吸收及分布530

二、药物的代谢与排泄531

第四节 药理作用532

一、调脂作用532

二、非调脂作用533

第五节 临床应用536

一、临床应用范围536

二、常用的他汀类药物541

第六节 不良反应543

一、常见不良反应543

二、少见不良反应544

三、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处理545

第39章 贝特类降脂药548

第一节 贝特类降脂药的发展史548

第二节 贝特类降脂药的药理学特点550

一、化学结构550

二、贝特类降脂药的药动学特点550

三、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550

四、贝特类降脂药的调脂效应551

第三节 贝特类降脂药的作用机制551

第四节 贝特类降脂药的临床试验552

一、贝特类降脂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552

二、贝特类降脂药对心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影响553

第五节 贝特类降脂药目前在临床调脂治疗中的地位555

第40章 烟酸类降脂药560

第一节 烟酸类药物的调脂机制560

第二节 烟酸类药物的分类561

第三节 烟酸类药物的调脂作用561

第四节 烟酸类药物与他汀类药物的联合应用563

第五节 烟酸类药物的安全性564

第41章 其他类型调脂药物567

第一节 胆酸螯合剂567

第二节 多烯类568

第三节 普罗布考569

第四节 新型调脂药物570

一、胆固醇吸收抑制药570

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药572

三、酰基辅酶A-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抑制药573

四、新型调脂药物的展望574

第42章 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577

第一节 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原则577

一、血脂水平分层577

二、判断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577

三、心血管疾病综合危险评估578

四、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原则578

第二节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579

一、饮食干预579

二、减轻体重579

三、增加体力活动580

四、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的实施方案580

第三节 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治疗581

一、常用的高胆固醇血症治疗药物581

二、降低血清胆固醇药物的联用585

第四节 高胆固醇血症的其他治疗措施587

一、外科手术587

二、血浆净化疗法587

三、基因治疗587

第43章 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治疗590

一、高三酰甘油血症的非药物治疗590

二、高三酰甘油血症的药物治疗590

第44章 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治疗595

第一节 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治疗现况595

第二节 混合型血脂异常治疗的原则596

第三节 他汀类与贝特类合用598

一、联合用药的理论基础598

二、联合用药的循证医学证据599

三、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600

第四节 他汀类与烟酸合用601

一、联合用药的理论基础601

二、联合用药的循证医学证据601

三、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602

第五节 他汀类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合用602

一、联合用药的理论基础602

二、联合用药的循证医学证据603

三、不良反应604

第六节 他汀类与依折麦布合用604

一、联合用药的理论基础604

二、联合用药的循证医学证据604

三、不良反应605

第七节 贝特类与依折麦布合用606

一、联合用药的理论基础606

二、联合用药的循证医学证据606

第八节 他汀类与胆酸螯合剂合用607

一、联合用药的理论基础607

二、联合用药的循证医学证据607

三、不良反应608

第九节 他汀类与CETP抑制药合用608

第十节 他汀类与普罗布考合用609

第十一节 烟酸与贝特类合用610

第十二节 多廿烷醇与他汀类或贝特类合用610

一、多廿烷醇的药理学基础610

二、多廿烷醇与他汀类药物联用610

三、多廿烷醇与贝特类药物联用611

四、不良反应611

第十三节 其他联合用药方案611

第45章 特殊人群调脂药物的应用616

第一节 老年患者调脂药物应用616

第二节 儿童及青少年调脂药物治疗619

一、儿童及青少年调脂药物治疗循证证据619

二、儿童及青少年降脂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及调脂药物治疗现状620

三、儿童及青少年调脂药物治疗建议620

第三节 糖尿病调脂药物治疗620

一、新近糖尿病调脂治疗的循证证据621

二、糖尿病调脂治疗现状及治疗建议621

第四节 代谢综合征人群调脂药物应用622

一、代谢综合征人群调脂药物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622

二、代谢综合征调脂治疗建议623

第五节 其他少见特殊人群623

第46章 降脂治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627

第一节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证据627

第二节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630

第三节 大幅度降低LDL-C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630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需要强化降脂治疗631

二、稳定型冠心病也需大幅度降低胆固醇632

三、大幅度降低胆固醇能阻断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632

第四节 对合适血脂浓度认识的衍变633

第五节 新近降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试验引发的思考634

第六节 全面调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动向635

第47章 降脂治疗的安全性评价638

一、降脂治疗的基本策略638

二、降脂治疗药物的安全性评估638

三、降脂药物的合理选择642

第48章 高脂血症的基因治疗644

第一节 基因治疗概述644

一、基因治疗644

二、实施基因治疗应具备的几个条件644

三、进行基因治疗需要采取的策略644

四、基因治疗的主要技术方法644

五、基因治疗的分类645

六、基因治疗的方式645

第二节 高脂血症的离体基因治疗645

一、应用基因治疗FH的有利因素646

二、FH基因治疗靶细胞的选择646

三、FH基因治疗的研究646

第三节 高脂血症的体内基因治疗647

一、基因治疗的概述647

二、基因治疗的展望649

第49章 血脂管理前景展望652

第一节 目前血脂管理存在的困惑653

一、血脂达标与预后终点653

二、常规调脂与强化调脂654

三、混合性血脂异常的调脂策略不够完善655

四、冠心病一级预防的调脂策略有待完善657

五、调脂治疗与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概念模糊658

第二节 对未来血脂管理的思考659

第三节 以抗AS理念指导血脂异常的管理662

第六篇 临床血脂研究的热点问题669

第50章 他汀类药物多效性作用机制及临床探索性应用现状669

一、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的作用机制669

二、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新的探索670

第51章 已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降低三酰甘油是否获益676

第52章 高密度脂蛋白的功能评价及临床意义683

第一节 HDL的理化和生物学特征683

第二节 高密度脂蛋白的功能评价684

第三节 结论688

第53章 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后的降脂治疗691

一、血管重建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多种围术期及长期并发症691

二、他汀类治疗对血管重建术患者的作用692

三、他汀类药物对血管重建术后患者的多重保护机制694

四、血管重建术后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695

五、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696

第54章 强化降脂与斑块逆转699

一、强化降脂应用于临床的探索699

二、强化降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700

三、强化降脂的适用范围702

四、强化降脂的主要方法703

五、小结7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