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5079168.jpg)
- 郭晓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406292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病理学;病理生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疾病概论6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7
一、健康的概念7
二、疾病的概念7
第二节 病因学8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8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条件9
第三节 发病学10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0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1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12
一、康复12
二、死亡13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6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17
一、萎缩17
二、肥大18
三、增生18
四、化生18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9
一、可逆性损伤(变性)19
二、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21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24
一、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24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25
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态和作用26
四、皮肤创伤愈合和骨折愈合26
第三章 血液循环障碍34
第一节 充血和出血35
一、充血35
二、出血37
第二节 血栓形成38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39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的类型40
三、血栓的结局41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41
第三节 栓塞42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42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42
第四节 梗死44
一、梗死的原因44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45
三、梗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46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6
一、DIC分期与分型46
二、DIC的病因及诱因47
三、DIC的发病机制48
四、DIC的功能代谢变化49
五、DIC的诊断和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50
第四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58
第一节 水与电解质的分布与调节59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59
二、体液的化学成分与渗透压59
三、水钠代谢平衡的调节60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61
一、低渗性脱水61
二、高渗性脱水63
三、等渗性脱水64
四、水中毒65
五、水肿66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69
一、正常钾代谢及调节69
二、钾代谢紊乱71
第五章 酸碱平衡紊乱77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78
一、体液中酸碱物质的来源78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78
第二节 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81
一、酸碱度81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81
三、标准碳酸氢盐及实际碳酸氢盐82
四、碱剩余82
五、阴离子间隙82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83
一、代谢性酸中毒83
二、呼吸性酸中毒86
三、代谢性碱中毒87
四、呼吸性碱中毒90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91
第六章 缺氧94
第一节 缺氧的概念及分类95
一、常用的血氧指标95
二、缺氧的分类95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和发病机制96
一、乏氧性缺氧96
二、血液性缺氧97
三、循环性缺氧98
四、组织性缺氧99
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100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100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101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102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102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102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103
一、机体的功能和代谢状态104
二、个体或群体差异104
三、适应性锻炼104
第五节 缺氧的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104
一、去除病因104
二、氧疗104
三、改善脑代谢105
第七章 发热108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109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及发病机制109
一、发热激活物109
二、内生致热原110
三、发热时中枢体温调节机制111
四、发热的分期和热型112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物质代谢和功能变化114
一、物质代谢改变114
二、生理功能改变115
第四节 发热的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116
一、积极进行病因学治疗116
二、对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116
三、必须及时解热的情况116
四、解热的具体措施117
五、加强护理117
第八章 炎症120
第一节 炎症概述121
一、炎症的概念121
二、炎症原因121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122
四、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122
第二节 急性炎症123
一、血流动力学的改变123
二、血管壁通透性增加124
三、白细胞渗出和作用125
四、炎症介质在炎症中的作用127
五、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128
六、急性炎症的结局130
第三节 慢性炎症131
一、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131
二、慢性炎性肉芽肿131
第九章 休克137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与分类138
一、休克的概念138
二、休克的分类138
第二节 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139
一、微循环及其调节139
二、休克分期与发病机制140
第三节 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144
一、细胞代谢改变144
二、器官功能的障碍146
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149
一、病因学防治149
二、发病学防治150
三、休克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151
第十章 肿瘤155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156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157
一、肿瘤的形态与结构157
二、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158
三、肿瘤的异型性与分化159
四、肿瘤的生长与扩散160
五、肿瘤的分级和分期162
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162
一、肿瘤的命名162
二、肿瘤的分类163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65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65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65
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166
第六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166
一、癌前病变166
二、非典型增生167
三、原位癌167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168
一、上皮组织肿瘤168
二、间叶组织肿瘤169
三、其他组织肿瘤171
四、癌与肉瘤的区别172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172
一、肿瘤病因学172
二、肿瘤发病机制174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182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18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84
二、病理变化185
三、重要器官动脉的病变187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88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188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88
第三节 高血压病19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91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192
第四节 风湿病19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95
二、基本病理变化196
三、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196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198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98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99
第六节 心瓣膜病199
一、二尖瓣狭窄200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200
三、主动脉瓣狭窄201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01
第七节 心肌炎201
一、病毒性心肌炎201
二、细菌性心肌炎201
三、孤立性心肌炎202
第八节 心肌病202
一、扩张性心肌病202
二、肥厚性心肌病202
三、限制性心肌病203
四、克山病203
第九节 心力衰竭204
一、概述204
二、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206
三、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207
四、心力衰竭的机体变化209
五、心力衰竭的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211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219
第一节 肺炎220
一、细菌性肺炎221
二、支原体性肺炎224
三、病毒性肺炎225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6
一、慢性支气管炎227
二、肺气肿228
第三节 肺硅沉着症(硅肺)230
一、病因230
二、病理变化231
三、主要并发症232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3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32
二、病理变化233
三、临床病理联系233
第五节 肺癌23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34
二、病理变化235
三、扩散途径236
四、临床病理联系236
第六节 呼吸衰竭237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及分类237
二、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238
三、呼吸衰竭时机体变化243
四、呼吸衰竭的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246
第十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254
第一节 慢性胃炎255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256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256
三、慢性肥厚性胃炎257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25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57
二、病理变化258
三、结局和并发症258
四、临床病理联系259
第三节 阑尾炎25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59
二、病理变化260
三、临床病理联系260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26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61
二、基本病理变化261
三、临床病理分型263
四、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263
第五节 肝硬化265
一、门脉性肝硬化265
二、坏死后性肝硬化268
第六节 胰腺炎268
一、病因268
二、分类268
第七节 消化系统肿瘤269
一、食管癌269
二、胃癌270
三、大肠癌272
四、原发性肝癌274
五、胰腺癌275
第八节 黄疸275
一、黄疸的分类276
二、黄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76
三、高胆红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277
第九节 肝功能衰竭278
一、肝功能不全对机体的影响278
二、肝性脑病281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294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29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95
二、肾小球肾炎主要临床表现296
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297
四、各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联系297
第二节 肾盂肾炎30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303
二、急性肾盂肾炎303
三、慢性肾盂肾炎304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306
一、肾细胞癌306
二、膀胱尿路上皮肿瘤307
第四节 肾功能衰竭308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308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314
三、尿毒症318
第十五章 淋巴造血组织肿瘤327
第一节 恶性淋巴瘤328
一、B细胞的分化及相关淋巴瘤328
二、T细胞的分化及相关淋巴瘤330
第二节 常见恶性淋巴瘤举例332
一、霍奇金淋巴瘤332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334
第三节 髓系肿瘤与白血病335
一、髓系肿瘤335
二、白血病335
第十六章 生殖系统疾病339
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340
一、慢性子宫颈炎340
二、子宫颈上皮非典型性增生340
三、子宫颈癌341
第二节 子宫体疾病342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342
二、子宫肿瘤342
第三节 滋养层细胞肿瘤343
一、葡萄胎343
二、侵蚀性葡萄胎344
三、绒毛膜癌344
第四节 前列腺疾病345
一、前列腺增生症345
二、前列腺癌345
第五节 乳腺疾病346
一、乳腺增生性病变346
二、乳腺纤维腺瘤346
三、乳腺癌346
第十七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352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352
一、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352
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353
三、甲状腺功能低下354
四、甲状腺炎355
五、甲状腺肿瘤356
第二节 糖尿病357
一、糖尿病的分类357
二、糖尿病的病因发病357
三、糖尿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357
第十八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362
第一节 结核病363
一、概述363
二、肺结核病365
三、肺外器官结核病368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36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69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370
第三节 伤寒37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71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372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7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73
二、病理变化373
三、临床病理联系374
四、结局和并发症374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374
一、病因及传染途径375
二、病理变化375
三、临床病理联系375
第六节 脊髓灰质炎37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76
二、病理变化376
三、临床病理联系376
第七节 性传播疾病377
一、梅毒377
二、淋病379
三、尖锐湿疣379
四、艾滋病379
第八节 血吸虫病381
一、病因及感染途径381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381
三、主要器官的病变及其后果382
第十九章 病理检查诊断的基本知识388
第一节 病理诊断工作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389
一、病理检查诊断的具体应用389
二、病理学科在医院运行中的作用、地位389
第二节 病理检查标本的种类和来源389
第三节 标本的保存与处理的一般原则391
第四节 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及其应用价值391
一、特殊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391
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91
三、电子显微镜检查392
四、流式细胞术392
第五节 肿瘤预后相关标记物的检测392
第六节 病理诊断工作流程393
选择题参考答案394
参考文献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