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学论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高文超著 著
- 出版社: 香港教育出版社
- ISBN:962875381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美学论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什么是美学1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4
三、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7
四、美学研究的任务和方法10
第一章 审美本质论16
第一节 美的起源16
一、美的起源的探索16
二、美的起源19
第二节 美的特征28
一、形象性28
二、感染性29
三、社会性31
第三节 美的本质33
一、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33
二、美的本质47
第二章 审美形态论52
第一节 自然美52
一、自然美的产生52
二、自然美的形态55
三、自然美的特征56
第二节 社会美57
一、社会美的产生及表现形态57
二、社会美的特征59
三、社会美的核心——人的美60
第三节 艺术美63
一、艺术美的产生63
二、艺术美的种类64
三、艺术美的特征68
第四节 形式美69
一、形式美的涵义及特征71
二、形式美的构成73
第五节 科技美90
一、科学美90
二、技术美95
第三章 审美范畴论100
第一节 优美100
一、优美的特征102
二、优美的审美功能102
第二节 崇高105
一、崇高的本质105
二、崇高的特征114
三、崇高的审美功能116
第三节 悲剧118
一、悲剧的本质118
二、悲剧的特征123
三、悲剧的审美功能127
第四节 喜剧131
一、喜剧的本质131
二、喜剧的特征135
三、喜剧的审美功能137
第五节 丑139
一、丑的本质139
二、生活丑(丑恶)与艺术美(丑美)143
第四章 审美能力论148
第一节 审美的生理能力148
一、审美的主要生理器官148
二、视听觉的审美功能149
第二节 审美的心理能力151
一、审美的感知力152
二、审美的想象力156
三、审美的情感力159
四、审美的思维力162
五、审美的联想力165
第三节 审美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70
一、移情说171
二、心理距离说173
三、心理分析学说174
四、格式塔学派177
第五章 审美感受论179
第一节 审美感受的起源与发展179
一、审美感受的起源179
二、审美感受的发展181
第二节 审美感受的本质184
一、是美的能动反映184
二、是人的自我观照187
三、是快感的高级形态190
第三节 审美感受的特征194
一、审美感受的直觉性194
二、审美感受的愉悦性197
三、审美感受的功利性199
第四节 审美感受的相对性203
一、审美感受的差异性203
二、审美感受的共同性206
第六章 审美鉴赏论209
第一节 审美鉴赏的条件209
一、审美鉴赏的客观条件210
二、审美鉴赏的主观条件212
第二节 审美鉴赏的过程215
一、审美鉴赏的准备阶段215
二、审美鉴赏的展开阶段216
三、审美鉴赏的回味阶段219
第三节 审美鉴赏的特征222
一、施教与娱乐的统一223
二、情、形、理的统一225
三、再认与创新的统一228
第四节 审美鉴赏的标准230
一、客观的规律性231
二、合目的的功利性232
三、形式的悦感性234
第七章 审美创造论237
第一节 审美创造的实质237
一、审美创造的基础237
二、审美创造的规律241
第二节 审美创造的历史发展248
一、原始社会美的创造248
二、私有制社会美的创造251
三、共产主义社会美的创造254
第三节 审美创造与异化劳动257
一、异化劳动的涵义257
二、异化劳动状态下美的创造261
第八章 艺术审美创造论265
第一节 艺术的分类及审美特征265
一、艺术的分类265
二、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269
第二节 艺术美的创造规律283
一、艺术美创造的实质283
二、艺术美创造的条件293
三、艺术美创造的规律297
四、艺术美创造的典型化306
第九章 现实审美创造论315
第一节 现实美创造的意义315
一、现实美的创造与两个文明的建设316
二、现实美的创造与人及其生活的关系317
第二节 现实美创造的领域318
一、自然领域美的创造318
二、社会领域美的创造320
三、人自身美的创造326
第三节 现实美创造的原则330
一、功利原则330
二、经济原则332
三、美观原则333
第十章 审美教育论336
第一节 美育的历史发展337
第二节 美育同德、智、体育的关系341
第三节 美育的特征345
一、形象性345
二、情感性348
三、娱乐性350
第四节 美育的内容351
一、自然美的教育351
二、社会美的教育354
三、艺术美的教育356
四、科学美的教育357
五、劳动美的教育359
第五节 美育的任务361
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361
二、培养审美感受能力362
三、培养审美鉴赏能力364
四、培养审美创造能力366
第六节 美育的途径368
一、家庭美育368
二、学校美育370
三、社会美育372
第十一章 西方美学发展论374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及中世纪美学374
一、古希腊美学374
二、古罗马美学378
三、中世纪美学381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383
第三节 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美学386
一、理性主义美学387
二、经验主义美学388
第四节 启蒙运动美学390
一、法国启蒙运动美学391
二、意大利启蒙运动美学394
三、德国启蒙运动美学395
第五节 古典美学397
一、康德的美学思想398
二、歌德的美学思想400
三、席勒的美学思想402
四、费希特的美学思想404
五、谢林的美学思想405
六、黑格尔的美学思想406
第六节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408
一、别林斯基的美学思想410
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411
第七节 西方近现代美学及其流派411
第十二章 中国美学发展论414
第一节 中国古代美学414
一、先秦美学414
二、两汉美学417
三、魏晋南北朝美学419
四、隋唐五代美学421
五、宋元美学422
六、明代美学423
七、清代美学425
第二节 中国近代美学428
一、梁启超的美学思想428
二、王国维的美学思想429
三、鲁迅的美学思想431
四、蔡元培的美学思想434
五、李大钊的美学思想436
后记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