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人处遇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犯罪人处遇研究
  • 周国强,鲁宽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0951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犯罪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犯罪人处遇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犯罪人处遇的法理分析1

第一节 犯罪人处遇的法律界定1

一、犯罪人概述1

(一)犯罪人的概念1

(二)犯罪人的犯罪危险性人格3

(三)犯罪人的分类5

二、犯罪人处遇的含义和类型9

(一)犯罪人处遇的含义9

(二)犯罪人处遇的类型13

第二节 犯罪人处遇的历史嬗变15

一、从身体到灵魂:犯罪人处遇技术的变迁16

(一)生命刑和肉体刑:权力以酷刑和公开的仪式对付肉体16

(二)流放:自由与监禁的奇怪结合18

(三)监禁:对罪犯灵魂的规训20

二、从狱内到社区:犯罪人处遇场所的迁移23

三、从被动到主动:犯罪人处遇构造的转型24

(一)生活条件型构造24

(二)权利义务型构造24

(三)综合矫正手段型构造25

第三节 犯罪人处遇的模式选择25

一、基于理念选择的犯罪人处遇模式26

(一)基于宗教理念的处遇模式26

(二)基于文化理念的处遇模式27

(三)基于教育理念的处遇模式27

(四)基于医学理念的处遇模式28

(五)基于政治理念的处遇模式29

二、基于价值导向的犯罪人处遇模式29

(一)惩罚本位模式29

(二)矫正本位模式31

(三)改造本位模式32

第二章 犯罪人处遇的政策选择和基本原则35

第一节 犯罪人处遇的刑事政策选择35

一、刑事政策的基本原理35

(一)刑事政策的概念解读35

(二)刑事政策的结构与分类37

(三)刑事政策的模式选择40

二、“严打”刑事政策下的犯罪人处遇44

(一)“严打”刑事政策概述44

(二)“严打”刑事政策下犯罪人处遇偏向从重46

(三)“严打”刑事政策下犯罪人处遇偏好监禁刑52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犯罪人处遇56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确立、内容和意义56

(二)重罪与轻罪的划分62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重罪处遇65

(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轻罪处遇67

第二节 犯罪人处遇的基本原则74

一、处遇人道化原则74

(一)处遇人道化原则的概念厘定74

(二)人道主义对犯罪人处遇的影响77

(三)犯罪人处遇的人道诉求79

二、处遇个别化原则82

(一)处遇个别化原则的内涵与演变83

(二)处遇个别化的根据85

(三)处遇个别化的内容87

三、处遇社会化原则88

(一)处遇社会化的内涵88

(二)处遇社会化的根据89

(三)处遇社会化的路径93

四、处遇谦抑化原则95

(一)处遇谦抑化的内涵95

(二)处遇谦抑化的根据96

(三)处遇谦抑化的路径98

第三章 犯罪人的司法处遇101

第一节 侦查阶段的犯罪人处遇101

一、侦查阶段犯罪人处遇概述102

(一)对犯罪人的讯问102

(二)对犯罪人适用的强制措施103

二、侦查阶段犯罪人处遇的新探索——刑事和解104

(一)侦查阶段刑事和解引入之争104

(二)侦查阶段刑事和解的基础108

(三)侦查阶段和解制度之实施109

(四)侦查阶段刑事和解的监督112

第二节 公诉阶段的犯罪人处遇113

一、我国不起诉的现状及改革114

二、起诉犹豫制度的确立及其运用——以日本为视角116

(一)日本起诉犹豫制度的确立116

(二)日本起诉犹豫制度的内涵117

(三)日本起诉犹豫制度的运用118

(四)日本起诉犹豫制度对我国的借鉴118

三、我国起诉犹豫制度的完善124

(一)起诉犹豫制度的立法规定124

(二)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125

第三节 审判阶段的犯罪人处遇126

一、审判阶段犯罪人处遇模式的反思与调整126

(一)对审判阶段犯罪人处遇模式的理性反思127

(二)审判阶段犯罪人处遇模式的适度调整129

二、审判阶段犯罪人处遇的新探索——宣告犹豫131

第四章 犯罪人的监禁处遇134

第一节 受刑人的法律地位134

一、受刑人法律地位的比较视角135

(一)英美法系中的受刑人法律地位135

(二)大陆法系中的受刑人法律地位136

(三)中国法中的受刑人法律地位137

二、受刑人法律地位的内容138

(一)受刑人的权利138

(二)受刑人的义务144

第二节 受刑人监禁处遇制度145

一、受刑人分类处遇制度145

(一)分类处遇制145

(二)累进处遇制148

(三)我国受刑人分类处遇制度151

二、开放式处遇制度160

(一)开放式处遇的形态161

(二)开放式处遇的利弊分析164

(三)开放式处遇的中国走向167

第三节 受刑人监禁处遇的内容168

一、劳动处遇168

(一)劳动处遇的历史回放168

(二)劳动处遇的价值意蕴169

(三)劳动处遇的现实困境及解决之道172

二、教育处遇176

(一)文化教育177

(二)职业技能培训180

第四节 受刑人监禁处遇的变更184

一、减刑:刑期的变更184

(一)我国刑法对减刑的规制184

(二)减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186

(三)我国减刑制度的合理设计189

二、假释:行刑方式的变更192

(一)假释的适用条件192

(二)假释的适用程序195

第五节 犯罪人监禁处遇的检察监督199

一、监禁处遇检察监督概述199

二、我国监禁处遇监督中存在问题及其成因201

(一)我国监禁处遇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201

(二)监禁处遇检察监督不力的成因204

三、监禁处遇检察监督的完善206

(一)更新检察监督理念206

(二)完善检察监督立法206

(三)健全检察监督机制208

第五章 犯罪人的社区处遇210

第一节 国外社区处遇概观210

一、国外社区处遇的样本分析210

(一)美国社区处遇的流变与特色210

(二)日本社区处遇的发展与特色212

二、国外社区处遇的形态考察215

(一)社区处遇的传统形态215

(二)社区处遇的新进展:中间制裁217

第二节 我国社区处遇制度的法律规制及其完善219

一、管制219

(一)管制的适用条件219

(二)管制的内容220

(三)管制刑存在问题及其完善221

二、缓刑223

(一)缓刑的适用条件223

(二)缓刑的监督考验226

三、假释228

(一)假释犯的监督考察228

(二)假释犯的更生保护230

第三节 我国社区处遇实践的现状与前景231

一、我国社区处遇实践的现状分析231

(一)处遇对象的狭小化232

(二)处遇主体的二元化233

(三)处遇机制的松散化234

二、我国社区处遇实践的发展前景235

(一)处遇对象的扩大化235

(二)处遇主体的专业化238

(三)处遇机制的科学化241

第四节 我国社区处遇的检察监督247

一、社区处遇检察监督权的作用场域247

(一)社区处遇决定环节248

(二)刑罚变更执行环节249

(三)社区处遇执行环节249

二、我国社区处遇检察监督的现状251

(一)我国社区处遇检察监督之缺陷251

(二)制约我国社区处遇检察监督效能的成因254

三、优化社区处遇检察监督机制的路向选择256

(一)观念机制:实现检察监督“两大转向”256

(二)法律机制:确保检察监督“有的放矢”257

(三)组织机制:提升检察机关的监督效能260

(四)程序机制:确保检察机关的“介入”和“在场”261

第六章 特殊犯罪人群体的特别处遇267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别处遇267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处遇的基本原则和刑法规制267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处遇原则267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处遇的刑法规制269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特别处遇的完善273

(一)基本原则的完善273

(二)少年法院之创设276

(三)非刑罚化及其实现路径279

第二节 老年人犯罪的特别处遇284

一、中国老年人犯罪处遇的现行刑事政策及立法解读284

(一)关于老年人犯罪量刑处遇的争议及立法回应284

(二)老年人犯罪处遇的现行刑事政策立场286

二、老龄犯罪宽宥是中国传统社会法律中的精华287

三、中国老年人犯罪特别处遇制度之完善293

(一)老年人犯罪处遇之域外立法先例293

(二)中国老年人犯罪特别处遇完善路径294

第三节 精神障碍者犯罪的特别处遇297

一、精神障碍者犯罪现状考察297

二、当前我国对精神障碍者犯罪的刑事处遇规定299

(一)“精神病人”概念的狭隘性300

(二)刑事责任的判定亟须完善301

(三)监护和医疗方面政府责任不到位303

三、我国精神障碍者犯罪处遇的完善305

(一)刑事责任的判定305

(二)强制医疗法治化306

(三)增设医疗监狱308

(四)出院或出狱后的行为监督309

第四节 孕妇犯罪的特别处遇310

一、我国孕妇犯罪的现状考察310

(一)杭州、贵州等地孕妇“组团”盗窃310

(二)新疆孕妇运输毒品311

(三)孕妇卖(办)假证312

(四)内地孕妇持假证明“闯关”312

二、现行刑事法对孕妇犯罪的规定313

(一)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313

(二)从宽适用缓刑314

(三)慎用逮捕等羁押措施315

三、孕妇犯罪刑事处遇的完善316

(一)审前羁押的选择适用316

(二)社区处遇的优先适用319

后 记3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