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湖南农业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湖南农业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5092969.jpg)
- 符少辉,刘纯阳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4388199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66页
- 文件大小:136MB
- 文件页数:700页
- 主题词:农业史-湖南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湖南农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湖南农业1
第一节 湖南农业的产生1
一、适宜于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1
二、农业起源的传说4
三、炎帝与农业8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程序10
一、祭神与烧荒10
二、垦荒与播种12
三、田间管理13
四、收割、脱粒与去壳16
第三节 农业生产的工具18
一、远古的农具18
二、夏、商、周、春秋时的农具21
三、战国时的农具22
第四节 主要农产品种类24
一、稻的产生与发展24
二、家畜的产生与发展29
第五节 农业土地制度33
一、先秦土地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3
二、湖南封建经济的产生39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湖南农业42
第一节 农业发展概况42
第二节 人口变动及人口增长的原因44
一、秦时的湖南政区及人口变动44
二、两汉时期的湖南政区及人口变动45
三、秦汉时期湖南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47
第三节 秦代农业的繁荣与衰败51
一、灵渠开通与山区梯田开发51
二、政策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53
三、秦代后期湖南农业的衰败54
第四节 汉代农耕技术56
一、“火耕水耨”为主的农耕方式56
二、铁制农具的使用57
三、牛耕和铁铧犁的推广61
第五节 汉代种植与养殖业的发展62
一、水稻62
二、经济作物64
三、“六畜兴旺”69
四、其他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发展73
第六节 长沙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与渔业发展74
一、长沙国的时空跨度74
二、长沙国的农田水利建设76
三、人工养鱼业的发展77
四、贾谊对长沙国农业发展的贡献78
第七节 农业发展中循吏的作用79
第八节 汉代的农业税赋82
一、汉中央对湖南的税赋优惠政策82
二、东汉后期湖南农民的负担与反抗83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湖南农业85
第一节 农业发展概况85
一、农业发展地位的逐步上升85
二、政局动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87
三、土地制度88
第二节 政区与人口变迁89
一、政区变迁89
二、北方人口南迁90
三、农业人口的增加92
四、人口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93
第三节 铁制农具的改进与牛耕的推广93
一、铁制农具的改进93
二、耕犁的改进96
三、牛耕的推广97
四、单牛拉犁技术的推广98
第四节 稻作技术的进步99
一、誉满九州的湖南大米99
二、双季稻的出现100
三、绿肥技术101
四、水稻耕作技术102
五、田间土壤管理104
第五节 农作物品种的发展105
一、农作物品种日益增加105
二、水稻107
三、粟108
四、秫109
五、麻109
六、橘109
第六节 农田水利与畜牧、渔业的发展110
一、农田水利建设110
二、畜牧业的发展112
三、渔业的发展113
第七节 屯田制与州郡领民籍114
一、屯田制114
二、州郡领民籍116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湖南农业117
第一节 农业发展概况117
一、粮食生产的发展117
二、经济作物的增多120
三、林业的发展123
第二节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124
一、牛耕技术的普及125
二、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125
三、农业水利与灌溉工程的建设129
第三节 茶叶的生产及加工132
一、茶叶生产的发展133
二、茶叶的主要种类及产量134
三、茶叶的加工与制作137
四、茶具与湖南制瓷业的发展140
第四节 人口变动与移民143
一、隋唐时期户籍人口概况143
二、隋唐时期湖南人口的发展146
三、五代十国时期的湖南人口150
四、隋唐时期洞庭湖区的农业人口152
五、隋唐时期湖南的移民154
第五节 农业税赋161
一、隋唐时期农业税赋概况161
二、隋唐时期湖南农民的税收负担162
三、五代时期湖南马楚地区农民的负担164
第五章 宋代的湖南农业167
第一节 人口增长及其特点167
一、各区域人口的发展168
二、人口发展的特点172
第二节 渐趋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179
一、洞庭湖区垸田的兴起与发展180
二、梯田的发展183
三、营田与屯田的出现和发展185
第三节 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187
一、鼎州(常德府)的水利发展188
二、澧州的水利发展191
三、岳州的水利概况192
四、辰、沅、靖州的水利概况194
五、其他地区水利概况195
第四节 农业生产技术的逐渐提高196
一、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197
二、粮食生产技术的发展199
第五节 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211
一、经济作物的种植212
二、麻、棉种植与蚕桑纺织业的发展222
第六节 农民的赋役负担224
一、赋税224
二、徭役235
第六章 元代的湖南农业241
第一节 人口与户籍结构242
一、各地人口数量242
二、人口的户籍结构246
三、人口变迁对农业的影响248
第二节 战乱的影响及恢复性农业政策257
一、战乱对农业的影响257
二、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的系列政策260
第三节 农产品生产与贸易282
一、谷类生产的发展282
二、桑麻和棉花的种植285
三、茶业生产的发展290
四、其他园艺产品与养殖业的发展292
五、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集市贸易293
第四节 土地制度与税赋299
一、土地制度299
二、农民的各种税赋徭役306
第七章 明代的湖南农业328
第一节 人口变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329
一、明朝湖南人口基本情况329
二、人口变迁的主要特征333
三、人口变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337
第二节 农地的垦辟与利用340
一、政策激励下的农地垦辟340
二、土地管理与封建剥削关系344
第三节 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情况350
一、粮食作物351
二、经济作物354
三、嗜食作物360
第四节 农耕技术的新发展366
一、生产工具的改进366
二、栽培与耕作技术的进步368
三、农事耕作与节候习俗373
第五节 农业制度变迁及对农业的影响375
一、赋役制度375
二、屯田制度383
三、水利制度386
四、灾荒救济制度390
五、农业仓储制度393
第六节 商品化农业的兴起397
一、农业市场与交换持续扩大397
二、农业商品化的主要表现399
第八章 前清时期的湖南农业(1644—1840)410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移民浪潮411
一、人口的增长趋势411
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414
三、“湖广填四川”416
第二节 土地的开发与利用419
一、人口压力与土地开垦419
二、土地制度和剥削关系424
第三节 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情况428
一、粮食作物429
二、经济作物432
三、嗜食作物435
四、渔业436
第四节 农业灾害与救治437
一、灾害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438
二、灾害频发的主要因素443
三、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445
第五节 农业技术的改进与提高449
一、农田水利技术明显提高449
二、区种法得到大力推广452
三、多肥农法开始盛行453
四、耕种制度发生变化454
第六节 农业制度变迁及其影响455
一、赋役制度455
二、改土归流459
三、屯田制466
四、土地佃租制度日益发达471
五、耕牛保护制度473
六、鼓励开垦制度474
七、厉行仓储制度475
第七节 农业多种经营与商品化发展476
一、米谷大量外销476
二、多种经营不断发展480
三、农业经商队伍日益庞大483
第九章 晚清时期的湖南农业(1841—1911)487
第一节 农业发展概况487
一、传统农业的继续发展487
二、鸦片战争后传统农业的衰变489
三、近代农业的萌发491
第二节 人口变化与农业发展494
一、人口增长与农业发展的关系494
二、人口分布与农业发展495
三、人口性别比对农业的影响496
四、人口压力与耕地开发497
第三节 水旱灾害的频发与应对498
一、灾害频繁499
二、自然灾害与农业发展的关系500
三、对灾害的认识与应对503
第四节 战事、民变与农民赋税负担508
一、战事与农民赋税负担508
二、民变与农业发展513
第五节 农业中的人地关系与阶级关系516
一、农村社会流动与人地关系516
二、农村人口结构与阶级关系518
三、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民地租负担522
第六节 农业生产力的提升526
一、土地利用率的提升526
二、稻米及经济作物的生产527
三、耕作技术与耕作制度533
第七节 重农思潮及其在湖南农业中的作为538
一、重农思潮影响下的湖南539
二、轻徭薄赋的地方性重农政策541
三、代表性人物对清末湖南农业发展的贡献544
第八节 农业近代化的艰难起步547
一、农业近代化的启动547
二、农业市场化的发展552
三、公司制度的产生与机器作业的出现556
四、农业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农村社会教育的推行560
第九节 农业发展与农民生活的双重困顿563
一、米谷市场的压力564
二、处境艰难的湖南农业566
三、农民生活的困顿与反抗569
第十章 民国时期的湖南农业574
第一节 农业发展概况574
第二节 波动中前行的种植业576
一、稻谷与杂粮576
二、棉花581
三、茶叶585
四、油料类588
五、蔬菜类591
六、水果类593
七、苎麻594
第三节 不均衡发展的林、牧、渔业595
一、林业595
二、畜牧业601
三、渔业607
第四节 战争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609
一、战争对农业的影响609
二、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615
第五节 农田水利建设623
一、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日渐成型623
二、水文事业艰难起步626
三、前后有别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629
第六节 农政与服务体系建设634
一、农政体系及其演变634
二、农林科技与推广服务机构渐趋成熟637
三、湘农改进所的组织架构及其科学试验工作639
四、团、会性服务组织与增产指导645
五、农业企业组建与乡村重建服务647
第七节 农业技术的改进与推广649
一、水稻改进及其技术推广649
二、棉花改进及其技术推广654
三、林产、茶叶和园艺技术的改进与推广658
四、畜牧兽医技术的改进与推广662
五、农业教育的兴起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