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管理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管理学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5093903.jpg)
- 杨文士,李矢禾主编 著
- 出版社: 卫生管理函授学院
- ISBN: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管理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1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1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1
一、什么是管理1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2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5
一、管理的二重性5
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6
第三节 什么是管理学7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7
二、管理学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7
三、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8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9
一、唯物辩证方法9
二、系统方法9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0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1
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11
第二节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3
一、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13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19
第三节 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17
一、法约尔和他的管理理论17
二、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20
三、穆尼的组织原理20
四、巴纳德的自觉协作活动系统21
五、厄威克的十条原理21
六、古利克的七职能说22
第四节 行为科学理论22
一、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学说23
二、行为科学的一些理论24
第五节 “管理科学”理论26
一、运筹学26
二、系统分析26
三、决策科学化27
第三章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及其发展28
第一节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28
一、管理过程学派28
二、经验或案例学派29
三、社会系统学派30
四、社会技术系统学派30
五、决策理论学派30
第二节 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31
一、系统管理理论32
二、权变管理理论32
第二篇 计划工作35
第四章 概述35
第一节 计划工作的概念和基本要求35
一、计划工作的概念35
二、计划工作的基本要求36
第二节 计划工作的种类37
一、按作用时间划分37
二、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划分38
三、按计划的执行情况划分40
第三节 计划工作的特点和意义41
一、计划工作的特点41
二、计划工作的意义43
第四节 有关计划职能的一些问题44
一、计划编制与执行的关系44
二、关于计划职能的实质45
三、国外研究计划职能的趋向45
四、社会主义的计划管理45
第五章 计划工作的程序和原理47
第一节 计划工作的程序47
一、估量机会48
二、确定目标48
三、确定前提48
四、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49
五、评价各种方案49
六、选择方案49
七、制定派生计划49
八、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49
第二节 计划工作的基本原理49
一、限定因素的原理49
二、许诺原理50
三、灵活性原理51
四、改变航道原理51
第六章 目标管理52
第一节 目标及目标管理52
一、目标的概念和特点52
二、目标管理的由来和含义54
第二节 目标管理的过程及其优缺点55
一、目标管理的过程55
二、目标管理的优缺点57
第三节 目标管理的应用与发展57
一、涉及目标和目标管理的一些问题57
二、目标管理的一些特点60
第七章 预测63
第一节 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63
一、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和种类63
二、预测的概念63
三、预测的重要性64
第二节 预测的种类和步骤65
一、预测的种类65
二、预测的步骤66
三、预测的准确度问题66
第三节 预测方法68
一、直观法68
二、外推法69
三、因果法70
第八章 决策72
第一节 科学决策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72
一、决策的概念72
二、科学决策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73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和特征74
一、决策的类型74
二、决策的特征75
第三节 科学决策的程序76
一、确定决策目标76
二、准备决策方案77
三、选定决策方案77
四、实施方案和追踪决策77
第四节 科学决策的方法78
一、主观决策方法78
二、计量方法79
第三篇 组织工作81
第九章 组织工作概述81
第一节 组织工作的结构、特点和作用81
一、组织结构81
二、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82
三、组织工作的特点87
四、组织工作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88
第二节 组织工作的基本原理89
一、目标统一性原理90
二、分工协调原理90
三、管理宽度原理90
四、权责一致原理91
五、统一指挥原理91
六、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91
七、精干高效原理91
八、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92
第十章 组织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93
第一节 管理宽度93
一、管理宽度的概念93
二、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94
三、格兰丘纳斯的上下级关系理论94
四、变量依据法95
第二节 组织的纵向结构97
一、组织层次的划分97
二、组织层次的分工及其相互关系98
第三节 组织的横向结构100
一、部门划分的主要标志、方法及特点100
二、部门划分需要注意的问题103
第十一章 组织的职权结构105
第一节 组织职权的类型与相互关系105
一、组织职权的类型105
二、组织职权之间的相互关系107
职权的集中与分散108
一、职权的集中与分散的程度108
二、授权110
第三节 委员会制在管理中的作用112
一、委员会112
二、委员会制与个人负责制的比较114
第四篇 人员配备117
第十二章 概述118
第一节 人员配备的概念118
一、人员配备的含义118
二、人员配备是一个系统的逻辑过程119
第二节 人员配备的重要性122
一、人员配备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122
二、人员配备是做好领导与控制工作的关键122
三、人员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123
第十三章 主管人员的选聘124
第一节 选聘的依据124
一、职务要求124
二、主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126
第二节 选聘的途径、程序和方法129
一、选聘的途径129
二、选聘的程序和方法130
第三节 选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32
一、选聘的基本原理132
二、选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32
第十四章 主管人员的考评135
第一节 考评的必要性和要求135
一、考评的必要性135
二、考评的要求136
第二节 考评的内容138
一、传统的个人品质考评138
二、对主管人员管理效果的考评139
三、按主管人员的标准进行考评139
第三节 考评的方式和方法141
一、考评的方式141
二、考评的方法142
第十五章 主管人员的培训145
第一节 培训的对象和内容145
一、培训的对象145
二、培训的内容146
第二节 培训的过程和方法147
一、培训的过程147
二、培训的方法148
第三节 培训中应注意的问题150
一、培训工作必须与组织目标相结合150
二、上层主管人员必须积极支持和参与培训150
三、培训者151
四、学习是自愿的151
五、培训的具体内容必须与受训者的需求相吻合151
六、培训的方法必须有效151
七、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151
第五篇 指导与领导工作153
第十六章 概述153
第一节 指导与领导的概念和作用153
一、指导与领导的概念153
二、指导与领导的内容与关键156
三、指导与领导的实质和作用157
第二节 指导与领导的原理和要求160
一、指明目标原理160
二、协调目标原理160
三、命令一致性原理160
四、直接管理原理160
五、沟通联络原理161
六、激励原理161
七、做好领导工作的要求161
第十七章 沟通联络165
第一节 沟通联络的作用165
一、沟通联络的概念及其沟通过程165
二、沟通联络的目的和作用166
第二节 沟通联络的形式与网络168
一、沟通的形式168
二、沟通的网络171
第三节 沟通的原则与方法173
一、沟通的原则173
二、沟通联络的方法174
第四节 沟通联络的障碍与控制175
一、沟通联络的障碍175
二、沟通联络的控制176
第十八章 激励178
第一节 对人的认识178
一、“经济人”的假设178
二、“社会人”的假设179
三、“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180
四、“复杂人”的假设180
五、我们的认识181
第二节 激励理论183
一、需求层次理论183
二、双因素论183
三、期望理论184
四、公平理论184
五、波特——劳勒模式185
六、激励需求理论186
第三节 激励方式与要求188
一、激励的方式188
二、进行有效激励的要求190
第十九章 领导工作作风和领导艺术192
第一节 关于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192
一、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192
二、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193
三、要学会“弹钢琴”193
四、当前我国各级领导的工作应注意什么194
第二节 关于领导的理论196
一、性格理论196
二、个人行为理论197
三、随机制宜理论200
四、一个完整的领导模型201
第三节 领导者的修养与领导艺术203
一、领导者的修养203
二、领导艺术204
三、可资借鉴的某些准则206
第六篇 控制工作209
第二十章 概述209
第一节 概念209
一、信息和信息反馈209
二、控制211
三、控制工作213
四、控制与控制工作的比较213
第二节 控制工作的目的、作用及其重要性215
一、控制工作的目的和作用215
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216
第二十一章 控制工作的基本过程和类型218
第一节 控制工作的基本过程218
一、确立标准218
二、衡量成效219
三、纠正偏差220
第二节 控制工作的类型221
一、现场控制221
二、反馈控制222
三、前馈控制223
第二十二章 使控制工作卓有成效225
第一节 管理控制工作的原理225
一、反映计划要求原理225
二、控制关键点原理226
三、例外情况原理226
四、组织适宜性原理226
五、直接控制的原理227
第二节 有效控制工作的要求227
一、所建控制系统应切合主管人员的个别情况227
二、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228
三、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228
四、控制工作应考虑经济效益228
五、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229
六、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点229
七、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230
第三节 确保有效管理的直接控制方法230
一、间接控制230
二、直接控制231
第二十三章 控制技术和方法234
第一节 管理信息系统235
一、管理信息系统简介235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236
第二节 预算237
一、预算的概念、性质和作用237
二、传统的预算方法和经改进的预算方法237
三、项目预算240
四、为使预算方法更好发挥作用应注意的事项241
第三节 时间项目网络分析241
一、概述241
二、PERT的主要特征242
三、PERT的优点和局限性243
第四节 经营审核和管理审核244
一、经营审核244
二、管理审核245
第五节 综合控制246
一、总预算246
二、自我审核246
三、对人事组织的衡量和控制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