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存在之思 对生活与文本的哲学追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存在之思 对生活与文本的哲学追问
  • 李承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780109861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社会发展-历史-中国-晚清~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存在之思 对生活与文本的哲学追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儒学之常新1

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德”、“智”关系论1

1.“德”之大统内的“德”、“智”关系2

2.“德”、“智”关系的新境域4

3.驾驭、“德”、“智”关系之智慧14

二、论杨简的儒学观18

1.以“心”解经的新尝试18

2以“一”摄德的新路径22

3.以“意”别性善恶的新方法25

三、颜钧的平实之学31

1.闭关悟道31

2.勤勉布道34

3.侠行践道37

4.奇解创道39

5.儒学发展新气象45

四、严复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改铸50

1.哲学理论的中西比较与结合50

2.哲学方法的中西比较与结合53

3.哲学范畴的中西比较与结合55

4.中西哲学融合的方法与限度57

五、进化论的魅力与影响60

1.严复进化思想的来源60

2.严复进化思想的特征61

3.严复进化思想的检讨64

第二章 文化之解析73

一、传统文化价值的四个层次74

1.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74

2.传统文化的方法价值74

3.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75

4.传统文化的负价值76

二、文化继承的基本范式77

1.几种代表性的文化继承观77

2.文化继承范式提出的根据81

3.文化继承范式的特征及关系83

4.文化继承范式提出的意义86

三、传统文化价值的四类解读方式90

1.公例主义解读方式90

2.科学主义解读方式93

3.唯物主义解读方式95

4.实用主义解读方式97

5.可贵的尝试100

四、严复文化观研究106

1.文化比较结合原则论106

2.文化比较结合方法论113

3.严复文化思想动态概观115

4.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伟大开启118

第三章 德性之寻踪123

一、中国古代道德结构发微123

1.道德价值本体的二元假设124

2.道德价值表达的丰富多彩127

3.道德价值实施途径的多向展开128

4.现代德性建构的参照131

二、明清之际中国传统道德之走向134

1.传统道德在宋明时期的异化135

2.明清之际商业浪潮的到来138

3.基督教伦理对传统道德的冲击142

三、传统道德价值外倾之源探幽147

1.传统道德价值外倾之源的形成与发展147

2.传统道德价值外倾之源的丧失156

3.传统道德价值外倾之源历史演变之检讨168

四、公、私关系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启示176

1.公、私之本义176

2.公、私关系的多向度展开183

3.公、私关系之平议194

五、中国传统德性智慧的三种来源203

1.天道设教:传统德性智慧的自然之源203

2.性道设教:传统德性智慧的心性之源207

3.人道设教:传统德性智慧的社会之源213

第四章 方法之开显220

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百年回眸220

1.现代三大研究方法的输入221

2.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独领风骚225

3.研究方法理性时代的到来229

4.永远的教训与启示236

二、人文主义方法的早期输人及其学术影响241

1.人文主义方法的输入及基本特征241

2.人文主义方法的应用246

3.人文主义方法的学术影响249

三、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迷途253

1.考察马克思主义方法教条化的三个维度253

2.马克思主义方法教条化特征及其后果267

3.马克思主义方法教条化的沉思273

四、研究方法关系之思277

1.自然科学方法与人文主义方法关系之思277

2.人文主义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方法关系之思280

3.马克思主义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关系之思283

4.研究方法关系综合之思287

5.研究方法关系合理模式之追求291

第五章 佛儒之幽境297

一、儒佛道三教关系探微297

1相融相摄:儒佛道三教关系的顺向开展298

2.相拒相斤:儒佛道三教关系的逆向开展304

3.动静相即:儒佛道三教关系的新境际306

二、张载视域中的佛教310

1.“访诸释教”与“学绝道丧”310

2.“太虚即气”与“万法皆空”313

3.“穷理尽性”与“妄意天性”318

4.“救儒有功”与“判佛有失”323

三、佛法别有妙道在328

1.“同异异端”与“是非异端”328

2.“在世为公”与“出世求私”332

3.“大偏之学”与“明手锄头”336

4.“儒体佛用”与“阳儒阴释”343

四、宋代儒士佛教观论略349

1.“佛教的认知”与“佛教的误读”349

2.“佛教的批判”与“批判的佛教”355

3.“儒士的意见”与“佛教的前程”358

后记3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