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改革三部曲 3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改革三部曲 3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0454026.jpg)
- 吴敬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信出版社
- ISBN:978750866235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改革三部曲 3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写作缘起1
1.2 若干基本概念的界定7
1.3 本书的结构15
第2章 从早期经济增长到现代经济增长20
2.1 早期经济增长和相关的理论20
2.2 现代经济增长和相关的理论发展36
2.3 早期增长模式和旧型工业化道路的陷阱46
第3章 现代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源泉57
3.1 “与科学相关的技术”的广泛应用57
3.2 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的整体效率73
3.3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渗入和改造各产业部门90
第4章 我国工业化的曲折道路和粗放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90
4.1 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增长模式110
4.2 改革开放以来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增长方式的探索122
4.3 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偏差的消极后果128
第5章 粗放增长模式的延续:出口导向战略152
5.1 出口导向战略及其实施效果152
5.2 出口导向政策导致的问题161
第6章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73
6.1 采取实际措施提高经济效率173
6.2 必须建立充满活力的新体制191
6.3 改革攻坚,建立健全集约增长的制度基础207
6.4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取决于政府自身改革的成效215
附录1 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浙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2004)229
附录2 “十一五”时期必须认真解决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的问题(2005)239
附录3 广东发展转型的机遇与挑战(2008)244
主要参考文献269
索引277
初版后记281
修订版附记283
增订版后记284
表41
2.1 美国增长源泉的核算41
2.2 若干发达国家的产出、投入和生产率的增长率42
2.3 日本增长源泉的核算43
2.4 先行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阶段和相关的增长理论45
2.5 苏联投入、产出和效率指标48
2.6 产出和度量投入的年均增长率50
2.7 经济增长源泉的相对贡献51
2.8 1960~1990年东亚高绩效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53
3.1 代表性通用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71
3.2 英国和美国的就业结构(1700~1998年)74
3.3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情况75
3.4 美国工业化进程中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情况75
3.5 日本工业化进程中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变化情况76
3.6 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产业结构82
3.7 用作中间投入品的服务占全部生产投入的比重84
3.8 用作中间投入品的服务产出占全部服务产出的比重85
3.9 从中央处理器(CPU)看“摩尔定律”的作用92
3.10 美国商务部定义的IT产业98
3.11 美国的IT部门研究开发支出99
3.12 IT部门对于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102
3.13 1989~2001年美国的GDP平均增长102
3.14 美国经济中的计算机投资105
3.15 美国经济部门应用信息技术(IT)密集度排序106
3.16 1995~2000年间美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加速增长108
4.1 中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分配116
4.2 1953~1978年经济增长基本指标117
4.3 能源定价反映全部成本之后对国民经济和能源消耗的影响126
4.4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129
4.5 1980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情况134
4.6 2003年我国资源消耗量占世界总消耗量的比重136
4.7 中国就业弹性的变化144
4.8 中国的投资率与消费率146
6.1 中国研究开发经费支出(1997~2002)175
6.2 中国科学与技术发展指标的国际对比175
6.3 教育发展指标的国际对比(1997年)178
6.4 2004年中国和美国信息产业市场结构比较188
6.5 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和软件及信息服务的产出188
6.6 1965~1995年农业和制造业之间劳动生产率实际年平均增长率差距的国际比较189
6.7 1934~1983年研究开发支出占GNP的比重192
6.8 历年中央财政拨入全国社保基金情况表221
图77
3.1 韩国工业化过程中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77
3.2 韩国工业化过程中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的变化77
3.3 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产业结构82
3.4 生产性服务业84
3.5 微笑曲线89
3.6 2003年世界ICT产业的构成104
4.1 中国:1981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结构118
4.2 中国:1981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结构118
4.3 中国:1982年劳动力总量的部门结构119
4.4 中国与世界部分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对比133
4.5 世界部分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变动情况134
4.6 1991~2004年我国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及城镇失业率144
4.7 中国投资率的不断提高146
4.8 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的提高148
4.9 贷款增长和投资增长149
5.1 1979~1986年的中国进出口贸易157
5.2 1986~1993年的中国进出口贸易158
5.3 1979~1993年的中国进出口贸易差额159
5.4 1994年以来的中国进出口贸易160
5.5 1994年以来的中国贸易顺差161
5.6 1994年以来的中国外汇储备余额169
5.7 1997~2006年房价和房价收入比的变动趋势图170
5.8 上证指数日线(2005年6月1日至2007年11月2日)171
6.1 发展中国家目前在全球生产体系中的位置174
6.2 执行研发支出的组织结构的国际比较176
6.3 研发支出的使用方向176
专栏26
2.1 从“工业化论战”到斯大林工业化路线的确立26
2.2 东亚金融危机54
3.1 通用目的技术(GPT)72
3.2 金万堤论韩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化工业运动”78
3.3 硅谷为什么成为创新者栖息地?93
3.4 21世纪初部分国家的信息化战略95
4.1 毛泽东论中国工业化120
5.1 出口导向战略153
5.2 台湾从奇迹到危机的经历165
6.1 供应链管理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