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0458662.jpg)
- 蒋红著 著
-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22208630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94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05页
- 主题词:市民-城市社会学-马克思著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国内外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
二、本书在何种意义上使用“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这一概念13
第一章 马克思青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轨迹18
第一节 特利尔的青少年时代18
第二节 大学生涯21
一、浪漫主义的文学创作22
二、转向黑格尔:“转而向现实本身去寻求理想”25
三、写作博士论文的前期准备28
第二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铺垫和萌芽时期32
第一节 黑格尔哲学中的“思有同一原则”和“活动原则”32
第二节 对“自我意识”的强调和对“思有同一”性的要求:《博士论文》中的思想矛盾38
第三节 思想的客观性体现为“人民精神”:与“自由人”的决裂42
一、对出版自由的捍卫42
二、与“自由人”的公开决裂46
第四节 “物质利益”的困惑:对黑格尔理性原则的质疑49
一、对“物质利益”的关注50
二、“私人利益”与“法”的对立52
第三章 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奠基及初步发展——《黑格尔法哲学批判》56
第一节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核心观点和理论成就57
一、市民社会与国家相分离58
二、国家高于市民社会61
第二节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哲学65
一、对宗教的批判和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65
二、《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和人本学哲学的建立68
第三节 市民社会是政治国家的基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标志性成果69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原则之确立72
二、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初步发展73
第四章 市民社会理论在新的哲学立足点上之拓展81
第一节 “现实的人”:对市民社会的哲学批判之立足点和基本原则82
第二节 对市民社会中人的异化和“人类解放”问题的初步探索84
一、《论犹太人问题》85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92
第五章 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方向性成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上)99
第一节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99
第二节 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03
第三节 与国民经济学的分野和“异化劳动”理论的创立106
一、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国民经济学的二律背反和“敌视人”的本质108
二、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111
第六章 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方向性成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117
第一节 异化劳动学说的拓展:以私有财产为核心揭示市民社会的本质矛盾117
一、私有财产的异化本质117
二、市民社会的异化本质119
第二节 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对共产主义的初步探索120
一、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120
二、共产主义与“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改良的社会主义”相对立127
三、共产主义: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127
第三节 由市民社会的秘密揭示黑格尔哲学的秘密:对黑格尔哲学的全面清算130
一、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初步改造131
二、对黑格尔哲学的全面概括与清算134
第七章 立足于市民社会的历史基础揭示人的本质——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及全面超越141
第一节 对“现实的人”的理解的最初分歧142
一、对人的“社会特质”的强调142
二、感性对象性的反思形式不是“直观”,而是“活动”144
第二节 以活动原则指证“现实的人”的非现实性146
一、“对象性的活动”原则在异化劳动学说中的初步阐发146
二、“对象性的活动”原则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的确立148
第三节 用“实践”概念取代“对象性的活动”:全面超越费尔巴哈154
一、以实践原则对费尔巴哈实施全面批判154
二、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判157
三、对费尔巴哈“类”概念的批判和消除158
第八章 市民社会理论在哲学原则高度的升华——作为“历史科学”的唯物史观之创建161
第一节 市民社会理论向生产关系理论的升华:《德意志意识形态》161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62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167
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71
四、阶级、国家与革命的关系173
第二节 市民社会理论与生产关系理论的正式衔接:《哲学的贫困》175
一、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思想175
二、对蒲鲁东的批判及其成果:“生产关系”科学概念的确立177
第三节 生产关系理论与革命实践的统一:《共产党宣言》182
结语185
参考文献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