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防灾规划丛书 第2分册 城市洪涝灾害防治规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城市防灾规划丛书 第2分册 城市洪涝灾害防治规划](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0458754.jpg)
- 吴庆洲,李炎,余长洪,刘小刚,吴运江,黄玉珠编著;谢映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9629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城市-灾害防治-城市规划;城市-水灾-灾害防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防灾规划丛书 第2分册 城市洪涝灾害防治规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城市洪水灾害防治规划1
第1章 城市洪灾防治规划概论2
1.1 城市洪水概述2
1.1.1 城市洪水定义及类型2
1.1.2 洪水要素及等级6
1.1.3 汛、汛期和防汛7
1.1.4 频率与重现期7
1.2 洪灾形成机理8
1.2.1 洪灾形成因素8
1.2.2 洪灾特征9
1.2.3 洪灾的演变11
1.3 城市洪灾防治实践的回顾与总结13
1.3.1 我国城市洪灾概况13
1.3.2 我国城市防洪设施建设现状14
1.4 国内外洪涝灾害防治对策的比较与借鉴19
1.4.1 美、日、中洪涝灾害防治的现状和对策比较19
1.4.2 发达国家洪灾防治先进经验21
1.5 我国城市防洪对策探讨24
第2章 城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27
2.1 城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意义27
2.2 城市洪水灾害的风险特征27
2.2.1 洪灾风险的不可消除性27
2.2.2 洪灾风险的利害双重性27
2.2.3 洪涝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28
2.2.4 洪灾风险的可管理性28
2.3 城市洪水灾害风险识别29
2.4 城市洪水灾害评估指标体系30
2.4.1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30
2.4.2 指标选取的方法31
2.4.3 城市洪水灾害评价指标的选取32
2.4.4 城市洪水灾害评价指标标准值的确定35
2.4.5 城市洪水灾害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36
2.5 城市洪水灾害评价方法37
第3章 城市洪灾防治标准及规划设计要求39
3.1 城市防洪标准的涵义39
3.1.1 城市防洪标准的定义39
3.1.2 城市防洪标准的分级39
3.1.3 城市防护等级与防洪标准40
3.1.4 城市防洪标准的意义及要点40
3.2 城市防洪工程规划设计总体要求41
3.3 城市防洪工程总体规划布局42
3.3.1 城市防洪工程总体规划布局原则42
3.3.2 江河洪水防治要求42
3.3.3 海潮防治要求42
3.3.4 山洪防治要求43
3.3.5 泥石流防治要求43
3.3.6 超标准洪水安排要求43
3.4 城市防洪江河堤防设计标准43
3.4.1 城市防洪江河堤防设计原则43
3.4.2 防洪堤防(墙)设计要求44
3.4.3 穿堤、跨堤建筑物设计要求45
3.4.4 地基处理要求46
3.5 城市防洪海堤工程设计标准46
3.5.1 城市防洪海堤工程设计原则46
3.5.2 海堤堤身设计要求46
3.5.3 海堤堤基处理要求47
3.6 城市防洪河道治理及护岸(滩)工程设计标准48
3.6.1 城市防洪河道治理及护岸(滩)工程设计原则48
3.6.2 河道整治要求48
3.6.3 坡式护岸设计要求48
3.6.4 墙式护岸设计要求49
3.6.5 板桩式及桩基承台式护岸设计要求49
3.6.6 顺坝和短丁坝护岸设计要求49
3.7 城市防洪防洪闸设计标准50
3.7.1 防洪闸闸址和闸线选择要求50
3.7.2 防洪闸工程布置要求50
3.7.3 防洪闸工程设计要求51
3.7.4 防洪闸水力计算要求51
3.7.5 防洪闸结构与地基计算要求51
3.8 城市防洪山洪防治和泥石流设计标准52
3.8.1 城市防洪山洪防治设计原则52
3.8.2 跌水和陡坡设计要求52
3.8.3 谷坊设计要求52
3.8.4 撇洪沟及截流沟设计要求53
3.8.5 排洪渠道设计要求53
3.8.6 城市防洪泥石流防治设计原则54
3.8.7 拦挡坝设计要求54
3.8.8 停淤场设计要求54
3.8.9 排导沟设计要求55
第4章 设计洪水流量的分析计算56
4.1 水文频率计算基本方法56
4.1.1 设计洪水56
4.1.2 水文频率计算基本方法57
4.2 利用实测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流量61
4.2.1 洪水选样61
4.2.2 资料的审查62
4.2.3 洪水资料的插补延长及特大洪水资料的处理63
4.2.4 设计洪水量及洪水过程线的推求64
4.3 洪水调查与推算设计洪水流量66
4.3.1 洪水调查方法与步骤66
4.3.2 洪水调查的主要内容68
4.3.3 历史洪水重现期的确定69
4.3.4 设计洪水流量的推求69
4.4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流量69
4.4.1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主要内容69
4.4.2 样本系列70
4.4.3 推求方法71
4.5 推算小流域面积设计洪水流量72
4.5.1 小流域设计暴雨72
4.5.2 雨量和降雨历时与频率关系曲线72
4.5.3 短历时暴雨公式74
4.5.4 经验公式74
4.6 其他注意事项76
第5章 城市洪灾防治规划:工程措施77
5.1 蓄水工程77
5.1.1 水库工程77
5.1.2 蓄滞洪区83
5.2 分洪工程85
5.2.1 分洪工程的类型86
5.2.2 分洪方式的选择88
5.2.3 分洪道线路的选择88
5.2.4 分洪区的选择及布置88
5.2.5 避洪安全设施89
5.2.6 分洪闸和泄洪闸闸址的选择89
5.2.7 分洪工程的运用90
5.2.8 泄洪91
5.3 泄洪工程91
5.3.1 河道整治91
5.3.2 护岸工程98
5.3.3 堤防工程105
5.3.4 排水工程117
5.4 工程措施的影响效益评价119
5.4.1 综合评估指标体系119
5.4.2 城市洪涝灾害防治工程规划方案的优选131
5.4.3 环境影响评价132
第6章 城市洪灾防治规划:非工程措施138
6.1 非工程措施概述138
6.1.1 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的比较139
6.1.2 主要非工程措施的分类139
6.2 洪泛区土地管理140
6.2.1 洪泛区土地管理的必要性140
6.2.2 洪泛区的分区管理140
6.2.3 洪泛区建筑管理141
6.3 洪水保险141
6.3.1 洪水保险的作用141
6.3.2 洪水保险模式142
6.3.3 洪泛区洪水风险图143
6.4 防洪基金144
6.4.1 防洪基金的性质、作用及特点分析144
6.4.2 防洪基金与洪水灾害保险的关系分析145
6.5 防洪救灾、减灾制度建设146
6.5.1 防洪救灾、减灾制度的经济学分析146
6.5.2 我国现行救灾、减灾体制的特点及其弊端剖析147
6.5.3 建立政府、社会、保险分工协作的防洪救灾、减灾新机制148
6.6 防汛抢险149
6.6.1 防汛指挥系统组成与职责149
6.6.2 地方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的具体职责150
6.6.3 其他部门在防洪中的职责151
6.7 城市洪涝灾害防治应急管理体系151
6.7.1 洪水预报警报系统152
6.7.2 洪水危机应急预案编制153
6.7.3 应急预案的评审、备案和实施159
6.7.4 应急管理案例161
第7章 城市防洪工程管理设计173
7.1 城市防洪工程管理设计原则和内容173
7.1.1 一般原则173
7.1.2 基本内容173
7.2 管理机构173
7.3 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建设174
7.3.1 主要内容174
7.3.2 生产、生活区选址175
7.3.3 生产、生活用房175
7.3.4 生产、生活区其他设施175
7.4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75
7.4.1 工程管理范围175
7.4.2 工程保护范围177
7.5 工程监测177
7.5.1 监测目的和布置要求177
7.5.2 工程监测项目178
7.5.3 专门监测项目179
7.5.4 监测设备配置179
第8章 城市洪灾防治经济评价180
8.1 防洪工程经济评价特点、计算原则和步骤180
8.1.1 评价特点及主要内容180
8.1.2 计算原则181
8.1.3 计算步骤181
8.2 防洪工程经济评价182
8.2.1 城市洪灾损失评估183
8.2.2 城市防洪经济效益185
8.2.3 城市防洪费用、评价指标与准则186
8.2.4 城市防洪方案技术经济比较187
8.3 防洪工程财务评价简介188
参考文献Ⅰ190
第2篇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193
第9章 绪论194
9.1 城市内涝概述194
9.1.1 城市内涝的概念194
9.1.2 城市化中的内涝195
9.1.3 排水管网的现状197
9.2 城市内涝的成因200
9.2.1 气候因素200
9.2.2 城市水系201
9.2.3 地表径流203
9.2.4 设计标准204
9.2.5 管理体制205
9.2.6 规划体系205
9.3 解决城市内涝的困惑206
9.3.1 管网改造207
9.3.2 重“排””轻“蓄””207
9.3.3 应急管理207
9.3.4 任重道远208
第10章 国内外解决雨水问题的发展综述209
10.1 国外的主要理念209
10.1.1 最佳管理措施211
10.1.2 低影响开发策略213
10.1.3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217
10.1.4 水敏感性城市设计218
10.1.5 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体系219
10.1.6 绿色基础设施221
10.2 国内的历史经验222
10.2.1 城市水系的作用223
10.2.2 古城水系的营建经验与启示226
10.3 “大、小”排水系统与源头控制230
10.3.1 “大、小”排水系统概念与组成231
10.3.2 源头控制的重要意义234
10.3.3 “大、小”排水系统+源头控制的系统构建235
10.4 海绵城市的理念236
10.4.1 政策背景236
10.4.2 概念内涵236
10.4.3 建设途径238
第11章 城市排水防涝的系统规划240
11.1 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组成240
11.2 大排水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规划241
11.2.1 城市水系的规划控制242
11.2.2 城市河道的汇流计算258
11.2.3 城市河道的防涝系统规划269
11.2.4 城市河道的整治规划282
11.2.5 道路排水系统291
11.2.6 深层隧道排水系统293
11.3 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规划298
11.3.1 城市排水系统的体制与组成298
11.3.2 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规划303
11.3.3 城市雨水管渠计算311
11.3.4 雨水管渠附属构筑物(泵站、调蓄池、检查井)318
11.3.5 城市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的改造323
11.4 源头控制规划326
11.4.1 源头控制的概念及要求327
11.4.2 源头控制目标327
第12章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345
12.1 政策背景345
12.2 规划原则347
12.2.1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347
12.2.2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347
12.2.3 系统性与协调性原则347
12.2.4 先进性与适宜性原则347
12.2.5 科学管理与有效防范原则347
12.3 规划的目标与标准348
12.3.1 规划目标348
12.3.2 规划标准348
12.3.3 标准体系351
12.4 规划的主要策略353
12.4.1 顶层设计,规划衔接353
12.4.2 构建城市大排水系统354
12.4.3 雨洪管理,源头控制354
12.4.4 改进方法,模型应用355
12.4.5 影响评价,风险评估355
12.5 规划的技术路线与编制流程356
12.5.1 技术路线356
12.5.2 编制流程356
12.6 内涝风险评估360
12.6.1 灾害风险研究进展360
12.6.2 内涝风险评估方法理论361
12.6.3 内涝灾害风险评估过程363
12.6.4 内涝风险图编制367
12.6.5 内涝风险管理367
12.7 内涝模型分析369
12.7.1 常用暴雨模型介绍369
12.7.2 暴雨内涝情景模拟371
12.7.3 模型建模分析373
12.7.4 模型排水方案评价377
第13章 城市排水防涝的管理规划381
13.1 城市排水管理体制381
13.1.1 城市排水管理的现状381
13.1.2 城市排水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382
13.1.3 城市水务管理的一体化模式384
13.2 城市排水防涝的信息管理系统392
13.2.1 城市水系信息化管理392
13.2.2 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393
13.2.3 排水泵站信息化管理395
13.2.4 管理机构信息化管理396
13.3 城市内涝灾害的应急管理396
13.3.1 城市内涝应急管理的相关理论396
13.3.2 城市内涝应急管理的现状分析400
13.3.3 城市内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403
参考文献Ⅱ409
附录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