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及其当代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黄威威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171599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81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191页
- 主题词:社会发展-马恩著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及其当代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选题意义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的意义3
第二节 文献综述4
一、核心概念厘定4
二、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12
三、国内学者的相关论述25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33
一、研究思路33
二、研究方法34
第四节 创新点34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的缘起与理论界定36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产生的社会背景36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37
二、无产阶级处境的日益恶化38
三、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发生40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产生的理论来源42
一、古希腊哲学中的和谐技术思想42
二、文艺复兴时期技术的人文忧思44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技术思想47
第三节 当代和谐技术观的产生与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的理论界定50
一、传统技术观反思与单向度和谐技术观产生50
二、当代和谐技术观的内涵与和谐技术的特征58
三、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的理论界定63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的基本内容解析66
第一节 和谐技术价值观66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功利主义技术价值观的批判67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的经济与生态价值的二重性68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的正面与负面价值的辩证性70
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的工具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性72
第二节 和谐技术生态观73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环境危机及其技术根源的分析74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业废物资源化的技术观76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技术观78
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技术观80
第三节 和谐技术社会观88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对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分析88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对技术进步制约作用的思考91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与社会互动协调论93
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现技术与社会和谐的社会制度构想94
第四节 和谐技术伦理观97
一、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伦理观的逻辑起点:技术异化批判97
二、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伦理观的基本出发点:关注人的生理健康102
三、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伦理观的价值追求:人的全面发展104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07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理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的论证107
一、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108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与制度批判的有机结合116
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对构建和谐技术的探索120
一、马尔库塞:“新技术”观中的和谐意蕴120
二、费恩伯格:技术民主与技术的可替代选择124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技术和谐发展的思考126
一、阿格尔:“小技术”取代“大技术”127
二、莱易斯:“自然的解放”128
三、高兹:“软技术”取代“硬技术”129
四、奥康纳:反对“坏的技术”与追求“好的(替代)技术”130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的发展133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技术观的理论渊源133
一、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133
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136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与选择思想139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技术观的现实语境141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技术观形成的国际背景141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技术观形成的现实需要145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技术观形成的思想基础146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技术观的主要内容150
一、重视技术与经济和谐发展150
二、强调技术与生态和谐发展153
三、关注技术与人的和谐发展166
四、注重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169
第四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技术观的基本特征171
一、从单维度和谐到多维度和谐的渐进性171
二、既关注正价值又关注负效应的辩证性173
三、借鉴吸收技术发展优秀成果的开放性173
四、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呼应的时代性174
第六章 结论176
第一节 对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的解读176
第二节 对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当代发展分析178
后记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