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坑动态支护技术与应用实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宋明健,汤连生,王俊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0591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5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162页
- 主题词:基坑-支护工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坑动态支护技术与应用实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基坑工程现状1
1.1 工程实践发展1
1.2 支护技术发展2
1.3 理论研究现状4
1.3.1 土压力分析计算理论4
1.3.2 沉降与变形分析方面8
1.3.3 对反分析的认识11
1.3.4 时空效应理论12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14
1.4.1 测试技术影响了对岩土真实特性的认识14
1.4.2 土力学对岩土特性描述的准确性不足14
1.4.3 设计体系没有考虑参数的变化15
1.4.4 支护措施施加不符合实际16
1.4.5 管理和组织水平16
第2章 基坑力学特性17
2.1 变形基本规律17
2.2 变形分区概念模型17
2.2.1 坑周岩土状态及分区概念模型17
2.2.2 坑周岩土状态的演化过程18
2.3 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解析解19
2.3.1 应力场和位移场解析研究的现状19
2.3.2 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力学分析模型20
2.3.3 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弹性解析解21
2.3.4 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塑性解析解26
2.3.5 弹塑性解析法的两点说明28
2.4 考虑距离的流变力学模型28
2.4.1 距离应变率28
2.4.2 坑周力学特性的距离演化29
2.4.3 距离流变模型30
2.5 基坑共同变形分析33
2.5.1 基坑共同变形组成33
2.5.2 基坑共同变形分析的关键33
2.5.3 坑壁位移的组成33
2.5.4 基坑共同变形的简化算法34
2.6 土压力与位移之间的非线性关系39
2.7 考虑土压力与位移非线性关系的直撑特性39
2.7.1 现有直撑的不足39
2.7.2 轴力和位移的关系40
2.7.3 变形和坑壁位移的关系41
2.7.4 计算实例41
2.8 卸荷拱效应44
2.8.1 土拱效应认识现状44
2.8.2 卸荷拱形成机理45
2.8.3 卸荷拱形式46
2.8.4 平衡拱50
2.9 坑中坑基坑变形特性50
2.9.1 分布类型50
2.9.2 分析模型53
2.9.3 变形机制及规律53
2.9.4 处理方法及流程61
2.9.5 计算实例63
第3章 动态支护技术66
3.1 现有支护特点66
3.2 动态支护理念68
3.3 动态支护特点69
3.4 动态支护与信息化施工的比较69
3.4.1 概念分析69
3.4.2 流程分析70
3.4.3 应用现状分析70
3.4.4 不足分析72
第4章 拱支可调基坑支护法74
4.1 基本原理74
4.2 拱撑动态支护技术的流程74
4.3 拱撑动态支护技术的有益效果77
4.4 拱撑动态支护技术的设计79
4.4.1 静定拱撑动态支护技术的设计79
4.4.2 超静定拱撑动态支护技术的设计82
4.5 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的拱撑力学特性87
4.5.1 土压力大小和方向的变化87
4.5.2 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的可调节荷载88
4.5.3 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的拱撑力学特性89
4.6 拱撑与坑壁的共同变形94
4.6.1 静定拱与坑壁的共同变形94
4.6.2 超静定拱与坑壁的共同变形99
4.7 计算实例101
4.7.1 工程概况101
4.7.2 计算与分析102
第5章 动态支护其他形式109
5.1 轴力复加技术109
5.1.1 基本原理109
5.1.2 实施流程110
5.1.3 实施例探讨110
5.2 双拱自稳支撑112
5.2.1 结构形式112
5.2.2 基本原理113
5.2.3 有益效果114
5.2.4 实施流程115
5.3 隆倾互抑支护116
5.3.1 结构形式116
5.3.2 基本原理116
5.3.3 有益效果117
5.3.4 实施流程117
5.4 盖压锚固支护118
5.4.1 结构形式118
5.4.2 基本原理118
5.4.3 有益效果119
5.4.4 实施流程120
第6章 PRM支护法应用实例123
6.1 模型建立123
6.2 分析过程123
6.2.1 剩余下滑力123
6.2.2 锚固力124
6.2.3 锚固结构设计126
6.2.4 覆压侧挡结构设计126
6.3 实施流程127
6.4 工程应用129
6.4.1 工程概况129
6.4.2 边坡稳定性分析130
6.4.3 剩余下滑力计算131
6.4.4 不加锚固时覆压侧挡支护结构设计133
6.4.5 带锚固措施的覆压侧挡支护结构设计135
6.4.6 实施效果137
6.5 其他应用138
参考文献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