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
  • 徐建华,林银平,吴成基(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 ISBN:780734147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98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508页
  • 主题词:黄河-中游河段-泥沙-来源-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2

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及成果简述5

第三节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7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1

第五节 主要研究成果14

第六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32

第二章 三门峡库区淤积物粒径分析34

第一节 三门峡水库淤积情况34

第二节 三门峡库区淤积物粒径分析(河床质法)35

第三节 三门峡库区淤积物粒径分析(钻孔法)47

第四节 三门峡库区淤积物粒径分析(平衡法)62

第五节 三门峡库区淤积物粒径组成成果分析68

第六节 小浪底水库运行与淤积情况简介69

第七节 小结71

第三章 黄河下游河床淤积物粒径分析73

第一节 黄河下游河床淤积情况73

第二节 黄河下游河床质钻孔取样断面布置和计算方法77

第三节 黄河下游滩槽淤积物粒径对比分析81

第四节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物粒径分析(钻孔法)110

第五节 不同时段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物粒径组成分析117

第六节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物粒径分析(平衡法)132

第七节 三门峡库区及下游河道淤积物粒径综合分析143

第八节 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中粗泥沙界限的初选145

第九节 小结148

第四章 基于自然地理背景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宏观判析150

第一节 区域地质构造150

第二节 地貌153

第三节 地层与产沙158

第四节 岩性与产粗泥沙的关系161

第五节 侵蚀产沙营力对产沙的影响167

第六节 植被盖度与产粗泥沙168

第七节 气象水文与产粗泥沙169

第八节 前人对有关强烈侵蚀产沙区域的研究174

第九节 小结178

第五章 黄河中游严重水土流失区侵蚀土壤粒径分布研究179

第一节 取样点的布设及取样方法179

第二节 侵蚀物粒径分析181

第三节 小结193

第六章 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195

第一节 黄河中游输沙模数图的绘制196

第二节 界定指标的确定207

第三节 不同输沙模数级粗泥沙区域分布及产沙量分析208

第四节 不同输沙模数级粗泥沙来源区支流分布217

第五节 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确定221

第六节 小结226

第七章 重点支流特性深化研究228

第一节 重点支流的遴选228

第二节 重点支流特性分析的内容及方法232

第三节 重点支流特性分析238

第四节 重点治理支流信息表现331

第五节 小结333

第八章 黄沙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分区研究335

第一节 历史上部分有关黄河流域(中游)分区(带、片)研究成果简述335

第二节 多沙粗沙区治理分区的划分345

第三节 分区结果合理性论证348

第四节 小结349

第九章 多沙粗沙区各治理分区水资源量评价351

第一节 概述351

第二节 水资源分区354

第三节 降水、蒸发359

第四节 地表水资源量384

第五节 地下水资源量406

第六节 水资源总量419

第七节 泥沙430

第八节 多沙粗沙区来水来沙对黄河水沙的影响440

第九节 小结444

第一节 调查评价指标的遴选446

第十章 多沙粗沙区治理分区经济社会调查评价446

第二节 调查评价的方法447

第三节 经济社会调查结果与分析447

第四节 水土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分析473

第五节 小结475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476

第一节 结论476

第二节 建议479

参考文献480

附录一 构筑控制黄河粗泥沙的“三道防线”482

附录482

附录二 专题会议纪要(2004年8月5日)485

附录三 专题会议纪要(2004年9月24日)486

附录四 专题会议纪要(2004年12月9日)487

附录五 专题会议纪要(2005年3月29日)489

附录六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关于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任务书的批复490

附录七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课题阶段成果专家咨询意见492

附录八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补充完善)部分专家咨询意见494

附录九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项目验收意见495

附录十 “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专家鉴定意见496

后记4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