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张仲景医学源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张仲景医学源流](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538042.jpg)
- 陈明,傅长龄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3448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张仲景-医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张仲景医学源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张仲景医学的渊源及《伤寒杂病论》成书的时代背景1
第一节 张仲景医学的渊源2
一、汉以前医学分派2
二、《伤寒杂病论》的几种重要学术渊源5
(一)《汤液经》5
(二)《黄帝内经》7
(三)《神农本草经》14
(四)《难经》17
(五)《伤寒杂病论》以前的其他几种方书22
二、《伤寒杂病论》成书的时代背景24
第二节 《伤寒杂病论》成书的时代背景24
一、《伤寒杂病论》成书年代24
第二章 张仲景著作分合隐现及版本流传27
第一节 史志中的张仲景著作27
第二节 《伤寒杂病论》分合28
一、《伤寒论》的形成及版本流传28
二、《金匮要略》的形成29
第三节 国内几种《伤寒论》版本30
一、唐本《伤寒论》30
二、宋本《伤寒论》31
三、成本《伤寒论》32
四、赵本《伤寒论》33
五、《金匮玉函经》34
六、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34
第四节 日本几种《伤寒论》版本37
一、康平本《伤寒论》37
二、康治本《伤寒论》37
三、安政本《伤寒论》38
第五节 《金匮要略》几种主要版本39
第一节 伤寒学派的形成和发展41
第三章 张仲景医学流派41
一、晋唐时期的搜集、整理阶段43
二、宋金时期的研究、发挥阶段44
三、明清时期的发展、兴盛阶段45
第二节 伤寒学派代表医家及其学术思想46
一、错简重订派46
(一)方有执47
(二)喻昌49
(三)张璐50
(五)周扬俊51
(四)程应旄51
(六)沈明宗52
(七)吴谦53
二、维护旧论派54
(一)张遂辰54
(二)张志聪55
(三)张锡驹56
(四)陈念祖57
柯琴58
(一)按方类证58
三、辨证论治派58
徐大椿59
(二)按法类证61
吴人驹61
尤怡61
钱潢62
(三)按症类证63
刘纯63
王肯堂64
沈金鳌65
秦之桢65
(四)分经审证66
陈念祖66
包诚67
四、经典考证派与临床经典派67
(一)陈恭溥68
(二)孙鼎宜68
(三)陆懋修69
(四)章太炎70
(五)黄竹斋72
(一)陶华75
五、伤寒温病汇通派75
(二)喻昌76
(三)吴贞77
(四)俞根初77
六、中西汇通派78
(一)唐宗海78
(二)罗止园79
(三)余无言81
(四)张锡纯82
(五)恽铁樵83
(六)曹颖甫84
(七)陆渊雷86
第三节 金匮学家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87
(一)徐彬87
(二)程林88
(三)沈明宗89
(四)魏荔彤90
(五)尤怡91
(六)吴谦92
(八)黄元御93
(七)周扬俊93
(九)陈念祖95
(十)高学山97
(十一)唐宗海98
(十二)曹颖甫99
第四节 日本古方派101
一、日本古方派的兴起及代表人物101
二、日本古方派的学术特点107
三、日本古方派的著名医家110
(一)山胁东洋110
(二)中西深斋110
(三)永富独啸庵111
(五)川越衡山112
(四)吉益南涯112
(六)中川修亭113
(七)汤本求真113
(八)大塚敬节114
(九)山田正珍115
(十)丹波元简116
(十一)丹波元坚117
第五节 张仲景学说在韩国的发展117
一、六经119
第四章 张仲景医学中的若干热点问题119
第一节 医学热点问题119
二、传经、再经与经尽122
三、三纲说125
四、热入血室131
五、蓄血部位140
六、少阳病次序144
七、厥阴病的实质148
八、杂病155
一、《伤寒论·序》158
第二节 文献学热点问题158
二、《伤寒论》条文排列顺序160
三、《伤寒例》162
四、《平脉法》、《辨脉法》163
五、“可”与“不可”诸篇164
六、《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冷热167
第三节 方法学热点问题170
一、但见一症便是170
二、三百九十七法172
三、《伤寒论》的辨证方法176
四、方证相对论179
第四节 医史学热点181
一、长沙太守181
二、张机与张羡182
三、张仲景祠、墓182
第五章 张仲景医学对中医学的影响184
第一节 张仲景医学对中医辨证体系的影响184
一、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184
二、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187
第二节 张仲景医学对温病学说的影响189
一、仲景医学中的温病学说190
三、伤寒与温病的关系192
二、张仲景方在温病临床的应用192
第三节 张仲景医学对中医治疗学思想的影响193
一、阴阳自和194
二、扶阳气、存阴液195
三、扶正与祛邪198
四、三因制宜199
五、因势利导201
六、表里先后205
八、逆治与从治210
七、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210
第四节 张仲景医学对方剂学的影响212
一、组方原则212
二、剂型与煎服法214
三、方药剂量215
第五节 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对后世的影响215
一、未病先防215
二、既病防变216
三、瘥后防复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