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0565840.jpg)
- 常兴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 ISBN:750445753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212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615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篇3
第1章 中国农村建设的历史变迁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建设与探索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建设与改革7
第三节 台湾地区的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12
第2章 新农村建设的国际经验17
第一节 韩国的新农村建设17
第二节 日本的农村振兴策略27
第三节 欧盟的农村建设政策32
第四节 美国的农业发展政策37
第3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来源41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评述4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农”问题的论述47
第三节 历届中央领导集体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思想57
第4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目标6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6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原则72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82
基层实践92
以实施“三百”工程为总抓手 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马金忠92
顺应群众意愿 统筹城乡发展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黄正强95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崔波99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与思考 曹百胜102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高领106
明确新思路 建设新农村 曹斌109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看法 黄小平112
以“四项建设”为载体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罗利民 冯立新114
关于冷水滩区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与建议 周进堂117
充分发挥华侨优势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吴胜军121
从建设新旅顺要求出发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张荣杰124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初步认识 李敏128
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王长忠131
突破关键节点 构建“六化”新农村 孙荣章134
贯彻科学发展观 加快新农村建设 张津梁137
提高认识 科学规划 扎实推进新泰市新农村建设 辛显明14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之所见 何文采143
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丁选户146
统筹城乡科学发展 “六曲”联唱建新农村 刘卫东149
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张春华152
把握机遇 加快发展 扎实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方曙光155
新农村建设要围绕“新”字做文章 赵正风158
建设新农村要克服“四种误区”树立“四种观念” 胡运星161
新农村建设要把握好四个问题 何邦军163
认真贯彻一号文件精神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刘晓锋 朱俊华166
一个方针 两大工程 五项工作 助推邹平县新农村建设 魏克田169
统筹城乡发展 壮大县域经济 张民生172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积极稳妥推进平武新农村建设 廖明175
统筹城乡 整体推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徐振溪 刘中会177
以板块运作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虢正贵180
以工哺农谋发展 以城带乡促和谐 马福华182
统筹城乡 突出重点 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赵晓明 张建兵186
抢抓机遇 奋发有为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创佳绩 郝耀平189
贵州省册亨县羊场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纪实 莫武安 韦应荣192
找准突破口 建设新农村 崔国欣194
抓住重点 明确方向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张晓华196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新农村 丁东明199
抢抓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邱宝文202
璧山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措施 陈启江205
调兵山市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刘中华209
巫溪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选择 张邦平213
沈丘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纪实 范少英216
阿克陶县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哈丽旦·吐逊 陈虎 廖开军220
同心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马吉芳223
立足发展 统筹协调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雷占元226
因地制宜 多策并举 扎实推进兰山区新农村建设 左沛廷230
第一节 粮食的属性和特征235
第二部分 生产发展篇235
第5章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粮食安全235
第二节 中国粮食供求预测250
第三节 中国粮食安全及其预警267
第四节 构建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280
第6章 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298
第一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概述298
第二节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311
第三节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318
第7章 农业结构调整与新农村建设331
第一节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及问题331
第二节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方向339
第三节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和机制344
第四节 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349
第8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中国农业国际化354
第一节 农业生产经营概述354
第二节 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374
第三节 WTO与中国农业国际化390
第9章 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406
第一节 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征406
第二节 农业技术创新的分类和机制412
第三节 科技兴农与农业可持续发展426
第四节 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战略与对策432
基层实践443
突出重点 扎实推进南充市新农村建设 王宁 高先海443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把握好五个要素 嵇道峰 金孝华446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诸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刘德成 邹庆忠450
立足实际 突出重点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朱福林454
探索新思路 展开新举措 周天培458
强产业化经营 促跨越式发展 陈正广461
谋发展 强堡垒 聚民心——记江油市方水乡白玉生态观光农业园党总支书记邓怀才 中共四川省江油市委宣传部464
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张俊国467
坚持用创新的思路谋发展 郝有民470
“八抓”优化措施 构建增收和谐环境 杜泽其473
做好“加减乘除” 促进生产发展——金堂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探索 何立斌476
发展农业产业化 促进新农村建设 张洪 冯建生480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胡亚锋485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张志芳488
以特色经济的大发展 实现县域经济的大跨越 李青春492
围绕三大主导产业 强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张志锁495
培育“两白一绿”主导产业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白清长497
壮大经济实力 关注民计民生——安次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纪实 王金忠500
培育产业集群 提升县域经济 武金良503
壮大主导产业 发展农村经济 杨靖武506
围绕山区优势 发展特色农业 赵加伟509
强化农民主体地位 加快农村发展步伐 李友平513
发展银杏产业 促进富民强县——赴江苏考察银杏产业报告 廖金辉515
打造“一城三园五区新百村” 构筑新农村建设特色模式 徐公德519
政府统筹 社会参与 市场运作 科学规划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卢佳林522
丰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赵保华524
找路子 送技术 强监督——南靖县建设新农村的路子 简经纬528
固本清源治产地 严把三关提质量——邵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回顾 李代松 莫军耀531
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 推动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岳景君534
认清形势和任务 努力推动九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高凤昌537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董继德540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山东省沾化县人民政府调研室543
发展高效农业 做大产业规模——邳州市三大主导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 王慎友547
阜宁县坚持外向带动战略 高效农业发展势头迅猛 施建霞550
新华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和建议 杜欣552
调优结构 科技兴农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新产业 刘小强556
壮大油茶产业唱响“中国油茶之乡”品牌——上饶县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苏振文558
科学有序地放活农村土地使用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举措 郜开佳562
科学统筹求突破 真抓实干强基固本——苍山县构筑“三个体系”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傅信民565
发展特色支柱产业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王宗福568
实施五村工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 黄福良570
放活:欠发达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方波573
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 大力打造绿色小枣品牌 谢晓勇576
第三部分 生活宽裕篇581
第10章 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和措施581
第一节 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581
第二节 城乡收入差距及原因592
第三节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600
第四节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及对策609
第11章 深化税费改革与减轻农民负担615
第一节 农业税费改革的背景和原则615
第二节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思路和途径618
第三节 中国农民负担状况及弊端621
第四节 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628
第一节 我国农村贫困的现状及影响因素636
第12章 农村扶贫与劳动力转移636
第二节 新时期农村扶贫攻坚的措施644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和特征652
第四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659
第13章 农村消费与农村市场开拓666
第一节 新时期农村消费趋向666
第二节 制约农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670
第三节 中国农村市场的现状分析679
第四节 完善农村市场的途径及措施683
第14章 城镇化建设与乡镇企业重铸689
第一节 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历史现状689
第二节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措施697
第三节 乡镇企业的贡献与模式704
第四节 中国乡镇企业的改革创新716
基层实践726
大力培育引领新农村发展的富民产业——安徽省宿州市发展劳务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唐承沛726
统筹城乡 积极探索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高建华 易光明729
做大辣椒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潘秋桂 彭英彬732
在城市化中推进滨湖区的新农村建设 徐东英735
明确主题 抓住主线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梁昌卫739
关于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思考 张传才741
推行市场化运作 着力构建农村公益性服务新机制 王杰745
强力推进“三转” 切实促农增收——对隆回县十乡(镇)百村千户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鞠晓阳749
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对县域劳务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余运德752
发挥新农村示范作用 加快村镇建设步伐——对湖南省桂阳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李向阳756
理顺三大关系摆脱“温饱陷阱” 刘加模760
以扶贫为切入点 建设和谐新农村 田小平763
多策并举 促进农民增收 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何英平767
整合资源促发展——仪陇县扶贫开发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试点探索 陈科 冷观军770
努力推进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刘桦773
强化政策引导 实现和谐融入——遂昌县积极推进农民劳动力转移工作纪实 陈元龙776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着力点 促进农民增收 杨光来779
农村劳动力转移: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孙乐明781
关于宿迁市宿豫区部分农户毁桑种粮原因的调查与思考 袁昌华784
实施“烟水工程” 做强烤烟产业 胡广斌 张明宪 夏传庆787
以城带乡 以工哺农 加快推进石嘴山新农村建设 陶进790
实施项目推进战略 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陈厚良793
千方百计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 谢石坤 刘驹796
贫困地区应当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何其雄799
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 衣尚平802
围绕五金制造业优势 多渠道全方位转移农村劳动力 吴彩星 李秋华805
个旧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渠道及形式研究 魏丽 林军808
壮大劳务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张杰811
小蚕桑演绎农民致富大文章 邰江淼 许栩813
突出“五抓”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张少华816
扶贫开发: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推动力 李晓浩821
五个依托 三个结合 促进农民增收 谢建国824
转移劳动力 发展特色产业——贫困山区探索农民增收之道 郑之彪827
法库县“三农”工作经验和思路 高宏彬830
从实际出发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李德让833
发挥优势 构筑平台 精心打造“亮心大姐”劳务品牌 白祥和 王金章837
关于蓝山县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报告 湖南省蓝山县农办840
对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探讨 王毅843
加大农区劳动力转移步伐 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杨贵亮846
实施“十项工程”确保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韩茂林850
第四部分 乡风文明篇857
第15章 农村基础设施与信息传播体系建设857
第一节 现阶段农村基础设施的状况857
第二节 新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对策860
第三节 中国农村信息传播体系的现状863
第四节 构建新农村信息传播体系869
第16章 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875
第一节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概述875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881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894
第四节 构建我国农村社会安全网的政策思路906
第一节 农村卫生保健概论911
第17章 新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911
第二节 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934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943
第四节 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新思路950
第18章 农村教育与新型农民培养955
第一节 中国农民素质教育现状955
第二节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的对策962
第三节 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966
第四节 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973
第19章 “八荣八耻”与新乡风建设976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976
第二节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紧迫性981
第三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特征988
第四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998
基层实践1027
以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为载体 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赵路新1027
求真务实 坚持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衡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邹文辉1029
培育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关于新晃培训农民“九种模式”的调查 王行水1032
海勃湾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主要做法 兰宇1035
突出重点 加压奋进 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邹学锋1038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途径——罗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探 叶国民1042
当前农民思想状况调查 楚明 王友军1045
如何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邵瑜1048
加强“长治”管理 打造幸福家园 胡安虎 丁湘1052
抓住关键点 建设新农村 余日福1056
实施“53321”工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 赵婉玉1060
打造新型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 李衍文1063
一马当先竞风流——贾汪区马庄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巡礼 王超1066
创新调解机制 筑牢前沿阵地 深泽县着力构建和谐新农村 聂英武1069
突泉县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杨光1072
坚持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新农村 黄光成1076
关于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李良铁 蒋三立1080
固本强基谋发展 和衷共济建新村 刘厚学1084
双流:在新农村建设的踏板上起跳 朱建生1087
加强农民科技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湖南省芷江县农民科技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唐敏洲 杨英涛 张雨莲1092
镇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 李镇江1096
建设新农村 走共同富裕路 张慧平1100
发展新产业 培育新农民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王荣红1103
推行四种新模式 建设汉寿新农村 徐胜利1105
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曹立明 刘凤山1108
以城乡一体化为主线 全面建设现代新农村 叶时金1112
“一员”帮“两委” “两委”抓“八会”——宁津健全机制力推新农村建设 许绍华1116
第五部分 村容整洁篇1121
第20章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农业发展1121
第一节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1121
第二节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1132
第三节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1142
第四节 生态创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179
第21章 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循环农业1186
第一节 中国农村能源利用现状及能源建设1186
第二节 农村新能源开发与节能1189
第三节 农业废物管理和资源化利用1204
第四节 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政策措施1213
第22章 新农村人居环境与生态景观建设1216
第一节 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和景观建设的意义及原则1216
第二节 农村人居环境和景观建设的内容1223
第三节 新农村人居环境和景观建设的思路1228
第四节 生态建筑与景观模式设计1231
第23章 农业清洁生产与无污染农产品开发1236
第一节 农业清洁生产的发展状况1236
第二节 农业绿色产业的发展及其地位1240
第三节 无污染农产品开发的战略意义1244
第四节 无污染食品的发展前景1249
第24章 生态农业旅游开发1256
第一节 生态农业旅游的历史沿革1256
第二节 生态农业旅游的特征与分类1267
第三节 生态农业旅游的作用及功能1272
第四节 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1276
基层实践1284
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载体 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谢明中1284
立足开发建设 促进农村转型 姚力1287
求真务实 扎实推进 谱写文明生态村新篇章 符海宁 王业斌1290
黑龙江垦区新农村建设中 造林绿化暨生态建设发展规划 郭宝松1293
立足七改 建设新农村 廖炎秋1296
推进聚居化 建设新农村——如皋市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陈惠娟1298
科学规划 突出重点 扎实推进生态小康新村建设 刘继洪1302
广元市加快推进生态小康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高烽 白耀宪1305
靖江市农村生态建设的调研报告 陈明冠1308
以建设生态家园为载体 打造绿色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汤涛 周先旺1312
亭旁镇板沸村村庄整治的经验及启示 尹学群1315
抓住机遇 迎难而上 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张宏 高生君 潘怀良1319
多维思考 秉持规律 培育新农村产业支撑 陈明金1322
扎实推进“六化”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王树生1324
用“五个先”的思路 扎实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 徐鸣华1327
江湾村兴产业、干事业,推动新农村建设 蓝新民 张冠华1330
创建文明生态村 推进永清新农村建设 袁鸿昌1332
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载体 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赵文广1336
众人拾柴火焰高——对涞源县文明生态村帮建工作的调查 师振军1339
丰富内涵 创新发展 把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推向新阶段 聂辰席1342
抓根本 重实效 将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赵文博 卢良豹1346
旅游新村奏“和乐”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新农村建设侧记 汤平泉 张捷1350
赣州发挥后发优势 “低投入高效益”建设新农村 王萍1352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 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崔学刚1355
破解发展难题 巩固学教成果——莆田市建设新农村纪实 吴祖?1358
突出办点示范 大力推进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对武冈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与思考 杜正解 黄跃中1362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李先胜1366
寻找新思路 建设新农村 ——南湖镇西沈马庄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做法 王文军 曹跃文1370
依托资源和政策优势 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王毅刚1372
创生态文明家园 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饶小华1376
以生态为抓手 以绿色为目标 强力推进全国生态示范县建设 王金定1378
改造“空心村” 改善村居环境 推进嘉禾新农村建设 刘小军1381
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撑 陈同炳1383
农业稳村 生态强村 旅游活村——卡普河阿吾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纪实 尚健 张明学1387
坚持“六个结合” 抓好文明生态村创建 郭玉斌1390
突出山区特色 建设生态家园 高曙阳1392
第一节 村民自治的历史变迁1397
第25章 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397
第六部分 管理民主篇1397
第二节 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402
第三节 改进村民自治的政策措施1406
第四节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路1415
第26章 村务公开与农村民主化管理1422
第一节 实行村务公开的重要意义1422
第二节 村务公开的基本内容1427
第三节 村务公开的贯彻实施1437
第四节 村务公开的监督保障机制1445
第27章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451
第一节 乡镇党委建设1451
第二节 乡镇人大和乡镇政府建设1466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建设1472
第四节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1480
第28章 农村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1485
第一节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1485
第二节 农村干部队伍建设1495
第三节 农村基层干部的领导艺术与工作方法1506
基层实践1529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 王少雄1529
努力做好“三农”工作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 杨瑛1532
民营企业家聘任农村“经济顾问” 助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胡谟敦1536
探索“四权”决策机制 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推进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吴友云1541
温岭健步迈向新农村建设大道的探索与实践 陈宗明1546
从四个引导入手 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游湘焯1549
关于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王紫云1552
双城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文立恒 何树国1555
关于推进巩留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潘行科1560
从人入手 从事抓起——对临潼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张雷1564
做好群众工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施侍伟1567
构建和谐村镇任重道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汉平1570
整合资源 试点示范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王安利 郭正明1573
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蔡刚1576
“支部+协会” 农民得实惠——永胜县期纳满官村委会发展调查报告 木崇根 马成芳157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织金县八步镇推行村级组织管理服务改革和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成效明显 祖晓勤1582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体制创新 熊晋喜1586
坚持四位一体 实施“三村联动” 着力创建“五化”型文明新村 方显中1589
农民和农村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阎建军1592
用全新理念推动山区综合开发向更高层次发展 吴时茂1594
关于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王林1598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依靠“农民组织” 崔欣元1601
实施驻村特派 统筹协调发展——政和县探索驻村特派员工作的新途径 陈明华 叶华祝1603
立足安全抓创建 强化服务促发展 李学军1605
夸父山下看变迁——沅陵五强溪镇夸父山村建设新农村纪实 刘亚武1608
以政府为主导农户为主体 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覃亚南1611
实施“干部回乡”工程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黄心强1613
小蘑菇 大产业——青龙县舞起了食用菌产业的龙头 彭树香1617
建设新农村 全面奔小康 李庆修 贺振祥1619
加快实施“六大”工程 全力实现“六有”目标 刘义明1622
发展农村专合组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秦开亮1625
挖掘产业潜力提升发展水平——对海原县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黄继红1629
走特色农业富民之路 建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沾化县农业发展纪实 杨振利1632
第一节 新农村的资金保障1637
第七部分 展望篇1637
第29章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保障1637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支持1646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作用1654
第30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新农村建设1663
第一节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1663
第二节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1669
第三节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措施1672
基层实践1677
加快推进张家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朱国军1677
湘西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童名谦 杜崇烟 王承荣1682
实施“五大民心工程”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武德 武宪堂1687
统筹发展 开拓创新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戚才俊1690
发扬韶山精神 建设伟人故里新农村 杨宗和 唐启明1695
打牢“五大基础” 确保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张树志1698
新宁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和建议 陈优秀1701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推动农村发展新跨越 贺韧1705
新农村建设贵在实干 罗平烺1709
采取六大保障机制 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 鲜选玉 任景斌1712
把握五个着力点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赵维东1716
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伍万龙1719
把握关键 扎实建设新农村 庄光明1724
关心 用心 创新——江南区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黄建宁 刘大锰1727
实施“1560”发展计划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陈秀慧1730
实施六大对策 扎实推进横山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崔博1733
紧扣五句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邓显祥1738
关于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工作的思考 窦华富1742
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 徐谦1747
六措并举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于建成1751
宣威“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纪实 徐万雄1755
立足实际 突出特色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龙里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 习玉跃1758
提高政府效能: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 李晨峰1761
临西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葛兴敏1763
统筹兼顾 力促和谐 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徐高升1766
采取三项措施 加快新农村建设 刘海武1768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李泽民1770
实施“三化”战略 采取十大行动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傅国民1772
清原满族自治县六乡镇新农村建设纪实 上官惠廷 封福高1775
城乡联动 统筹发展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共浙江省临安市委、临安市人民政府1777
海港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张经华1780
科学规划 重点突破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庞彦须1784
明确要求 突出重点 抓牢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赵熙殿1788
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新化新农村建设 谢文生1792
借鉴邢店村经验 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陈永华1795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吴立疆1798
统筹谋划 精心部署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孙治国180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山东省荣成市西霞口村纪实 宋厚永1805
探索新思路 建设新家园 培养新农民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农村建设 苏志中1809
科学规划 突出重点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王有民1811
辰溪县新农村建设做法及建议 周圣元1814
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黄谋宏1817
做到“八个坚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武磊1819
附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