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学的成长 中国经济学社研究 1923-1953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经济学的成长 中国经济学社研究 1923-1953
  • 孙大权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754262322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1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39页
  • 主题词:经济学-学术团体-概况-中国-1923~1953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学的成长 中国经济学社研究 1923-195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二 陈廷湘 1

前言1

第一章 中国经济学家群体的出现与中国经济学社的创立1

第一节 20世纪初经济学留学生群体的出现1

序一 叶世昌 1

一、法政科留日生群体2

二、经济学留欧生群体5

表1-1 1921—1925年留学欧洲学生(官费、自费)学习专业统计表6

表1-2 1854—1953年留美学生学习专业统计略表7

三、经济学留美生群体7

表1-3 1909—1929年清华历年留美生学习专业统计略表8

表1-4 1909—1929年清华留美生学习经济学与商学专业按年统计表9

表1-5 经济学留美生获得博士学位部分人员情况表10

第二节 中国近代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学家的产生15

一、经济学教育的发展15

二、经济学科学研究机构的建立18

三、经济著作、期刊的出版发行20

表1-6 1902—1923年中国经济学著作统计表21

第三节 民国初年各种经济学术社团的出现23

第四节 中国经济学社的创立30

一、中国经济学社的成立30

二、中国经济学社发展方针的制定32

第二章 中国经济学社的组织发展与基金筹募36

一、北京时期的组织演变36

第一节 中国经济学社组织的演变36

表2-1 1923—1927年中国经济学社职员表38

表2-2 中国经济学社学术研究分股成员表39

二、上海、南京时期的组织发展46

表2-3 1928—1937年工商界部分上层人士入社情况表51

表2-4 1928—1937年国民政府部分政界上层人物入社情况表54

表2-5 名誉社员、赞助社员、团体社员列表60

表2-6 上海分社历届职员表62

表2-7 杭州分社历届职员表64

表2-8 1927—1937年中国经济学社历届职员表68

三、重庆时期的组织演变77

四、中国经济学社组织活动的结束83

五、中国经济学社社员构成分析87

表2-9 中国经济学社社员籍贯分布表88

表2-10 中国经济学社社员留学情况表89

表2-11 中国经济学社社员国内受教育情况表90

表2-12 中国经济学社社员职业分布表91

一、北京时期的基金筹募93

第二节 中国经济学社的基金93

表2-13 1927年2月中国经济学社社员认捐数目表94

二、上海、南京时期的基金筹募和使用94

表2-14 中国经济学社1934年基金收支报告表99

表2-15 中国经济学社1934年基金使用分布表107

三、中国经济学社基金的破产109

表2-16 中国经济学社财务状况简表(1946年5月20日至1948年9月14日)110

一、北京时期的三次年会112

第一节 举行年会112

第三章 中国经济学社的学术活动与学术事业112

二、1927年第四届上海年会113

三、1928—1931年杭州、南京、无锡、宁波年会117

四、1932—1935年杭州、青岛、长沙、广州年会124

五、1936年上海年会的举行与1937年福州年会的筹备137

六、重庆时期的三次年会147

表3-1 中国经济学社年会概况表158

表3-2 1927—1943年中国经济学社年会讨论主题表160

第二节 中国经济学社的学术事业161

一、出版书籍161

表3-3 中国经济学社丛书一览表165

二、创办刊物169

表3-4 《经济学季刊》作者著文统计表176

表3-5 《经济学季刊》内容分类统计表177

三、其他学术事业的创办178

一、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的成立及维持185

第三节 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的成立185

二、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的主要学术工作193

表3-6 《经济统计月志》文章图表统计表199

第四章 中国经济学社的主要经济思想(上)——基本经济理论与研究方法200

第一节 “不激不随”的经济学术立场201

一、质疑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203

二、批判中国传统经济思想207

三、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211

第二节 传播新古典经济学理论217

一、价值论218

二、消费论223

三、生产论225

四、交易论228

五、分配论230

第三节 分析工具与研究方法234

一、运用近代经济学分析工具234

二、注重经济实务研究235

三、采用统计方法238

表4-1 1920年代前后美国经济学界对中国的影响简表242

第五章 中国经济学社的主要经济思想(下)——应用理论与政策主张244

一、中国经济学社与统制经济思潮的兴起244

第一节 统制经济(计划经济)与自由放任论244

二、中国经济学社关于统制经济的主要思想250

三、顾翊群、唐庆增的自由经济论262

第二节 财政273

一、财政问题是中国经济学社关注的重点273

表5-1 中国经济学社财政类出版物一览表273

二、姚庆三对凯恩斯财政学理论的传播277

三、卫挺生的财政制度改革论279

四、马寅初的战时财政论283

五、董修甲“战时通货膨胀”论288

第三节 货币金融290

一、银价跌落时期的货币金融思想292

二、银价爆涨时期的货币金融思想298

三、抗战初期维持法币汇价的讨论315

第四节 劳资协调论与人口控制论322

一、劳资协调论322

二、人口控制论332

第六章 中国经济学社的影响341

第一节 中国经济学社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341

一、中国经济学社是中国经济学界的中心组织341

表6-1 20世纪上半期中国经济学名家一览表342

表6-2 经济学教育界的中国经济学社社员列表345

表6-3 经济研究机关与经济学社社员关系表347

表6-4 经济出版机关与经济学社社员关系表347

二、中国经济学社是繁荣中国经济学著述的主力军349

表6-5 中国经济学社社员著述统计表350

表6-6 20世纪上半期中国经济学著作总统计表352

表6-7 中国经济学社著述在整个中国经济学界所占比例表355

三、中国经济学社成立是中国经济学发展史的划时代事件356

第二节 中国经济学社对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359

一、强烈的干政愿望359

二、参预国民政府经济立法和决策361

表6-8 国民政府经济决策机关的中国经济学社社员一览表366

三、对国民政府经济决策的间接影响376

第三节 中国经济学社与工商界的合作与互动381

一、工商界对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重视382

二、工商界对中国经济学社的支持386

三、经济学家成为工商界的代言人387

四、经济学家为工商界的发展出谋划策390

五、学与商紧密合作的作用391

第四节 中国经济学社对新中国人口思想的影响392

附录:中国经济学社社员简介399

参考文献490

主要人物索引498

后记5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