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依法行政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依法行政指南
  • 孙如林,马太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 ISBN:780189289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行政执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依法行政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透视1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经过和意义1

二、《纲要》的总体思路、框架体系和主要特点4

三、《纲要》的基本内容8

四、《纲要》的贯彻落实14

第一章 依法行政概述16

第一节 什么是依法行政16

一、依法行政的科学内涵16

二、依法行政的基本特征18

第二节 依法行政的由来和发展21

一、依法行政的由来21

二、西方国家依法行政的演变22

三、我国依法行政的提出和发展27

四、我国依法行政的现实状况30

第三节 依法行政的制度框架31

一、行政组织法律制度32

二、行政行为法律制度33

三、行政监督法律制度37

四、行政救济法律制度38

第四节 依法行政的地位和作用41

一、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42

二、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43

三、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47

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49

第一节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49

第二章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工作49

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50

三、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51

四、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52

五、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53

第二节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54

一、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体制目标55

二、制度建设目标58

三、行政执法目标59

四、行政决策和行政管理目标61

五、风险防范和矛盾化解目标63

六、行政监督目标64

七、思想观念和能力目标65

第三节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点工作66

第三章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76

第一节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76

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77

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78

三、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制统一80

四、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81

五、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84

六、推进依法行政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86

七、坚持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率相统一88

第二节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89

一、合法行政89

二、合理行政94

三、程序正当97

四、高效便民102

五、诚实守信104

六、权责统一105

第四章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07

第一节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107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07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109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和途径111

第二节 政府职能的定位与转变114

一、政府的主要职能114

二、转变政府职能的基本规则117

三、行政机关的职责、机构和编制120

第三节 公共预警和应急机制121

一、公共突发事件与风险122

二、公共预警和应急的基本制度123

第四节 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126

一、公共财政体制126

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待遇127

三、行政经费的统一拨付127

第五节 行政管理方式改革128

一、行政管理方式的演进128

二、电子政务建设137

第六节 政府信息公开138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138

二、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139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141

四、政府依申请公开信息的程序142

五、政府信息公开的费用承担144

六、政府信息公开的管理、监督和救济145

第五章 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148

第一节 健全行政决策机制148

一、行政决策的概念148

二、行政决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149

三、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152

四、行政决策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趋势154

第二节 行政决策程序155

一、行政决策程序的主要阶段155

二、主要行政决策程序制度156

第三节 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157

一、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制度157

二、对行政决策的监督158

三、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158

第六章 提高制度建设质量160

第一节 制度建设概述160

一、制度的概念和表现形式160

二、制度建设的基本活动形态165

三、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168

第二节 政府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的规划与计划173

一、政府立法项目、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的确立173

二、规划与计划的编制174

三、规划与计划的组织实施175

第三节 政府立法方法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方法改革176

一、扩大公众参与程度176

二、建立专家咨询论证制度179

三、探索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的说明制度179

第四节 政府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181

一、建立政府立法成本效益分析制度的意义181

二、政府立法成本效益分析制度的基本内容184

第五节 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和评估制度187

一、制定、修改、废止相结合的必要性187

二、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188

三、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定期评估制度191

一、行政执法的主要特征193

第一节 行政执法概述193

第七章 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193

二、行政执法的依据和原则194

三、行政执法的分类200

四、行政执法的内容和效力217

五、行政执法责任220

第二节 行政执法体制改革226

一、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概述226

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227

三、综合执法229

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231

五、行政执法层次与重心的改革233

一、行政执法程序的种类235

第三节 行政执法程序235

六、行政执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235

二、行政执法程序制度框架239

第四节 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241

一、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概述241

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基本方法243

三、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结果的处理254

第五节 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254

一、行政执法主体的界定254

二、行政执法的实施机关257

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260

四、行政执法人员261

第六节 行政执法责任制264

一、行政执法职责的界定和细化266

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268

三、行政执法责任的落实和追究271

四、行政执法绩效评估与奖惩272

第八章 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机制275

第一节 社会矛盾纠纷及其防治275

一、社会矛盾纠纷的基本特点275

二、对社会矛盾纠纷的综合治理277

三、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渠道280

四、探索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新路子297

第二节 行政机关对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300

一、行政机关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性质和特点300

二、行政机关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基本原则301

三、行政机关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制度302

第三节 信访举报制度311

一、信访举报制度概述311

二、信访举报的事项范围313

三、信访举报工作的基本程序315

四、信访责任316

第九章 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318

第一节 行政监督概述318

一、行政监督的主要特点318

二、行政监督体系319

三、强化行政监督的重要意义321

第二节 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322

一、人大监督322

二、政协的民主监督325

第三节 司法监督326

一、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326

二、行政诉讼的被告327

三、行政应诉328

第四节 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330

一、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330

二、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异议处理机制333

第五节 行政复议制度334

一、行政复议的主要特征334

二、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335

三、行政复议中的各方主体336

四、行政复议范围338

五、行政复议的程序344

六、行政复议违法责任358

第六节 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制度359

一、行政赔偿制度359

二、行政补偿制度365

第七节 专门监督372

一、专门监督的基本要求372

二、行政监察373

三、审计监督378

第八节 社会监督381

一、社会团体的监督381

二、舆论监督382

三、群众监督383

一、依法行政的观念385

第十章 依法行政的素养和社会氛围385

第一节 依法行政的观念、能力和水平385

二、依法行政的能力386

三、依法行政的水平388

第二节 提高依法行政素养的基本途径388

一、公务员学法制度389

二、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392

三、依法行政考核制度392

第三节 依法行政的社会氛围396

一、依法行政社会氛围的基本要求396

二、普法和法制宣传397

后记4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