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4/30577648.jpg)
- 刘勇,邹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7919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548页
- 主题词:现代文学-文学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文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特征1
第一章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13
第一节 晚清启蒙运动与文学的变革13
第二节 报刊与新小说的繁荣18
第三节 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兴起22
第四节 《新青年》与五四文学革命27
第五节 外国文艺思潮的引进30
第二章 五四新文学的理论探讨与创作实践34
第一节 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34
第二节 白话新诗的最初尝试43
第三节 现代小说的全面创新49
第四节 新式散文的应运而生56
第五节 话剧品种的逐步引入60
第六节 新文学社团的蜂起66
第三章 鲁迅70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发展70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79
第三节 《阿Q正传》89
第四节 《野草》与《朝花夕拾》97
第五节 《故事新编》104
第六节 杂文创作107
第四章 茅盾及文学研究会115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115
第二节 《蚀》与《虹》:茅盾写实风格的初成119
第三节 《子夜》:现代长篇小说成熟的标志123
第四节 《腐蚀》:茅盾小说风格的深化126
第五节 茅盾短篇小说及散文等创作129
第六节 叶圣陶与王统照的创作134
第七节 冰心与许地山的创作139
第八节 朱自清与文学研究会其他作家的创作145
第五章 郭沫若及创造社150
第一节 创造社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150
第二节 郭沫若的生平及创作道路152
第三节 《女神》:新诗是可以这样写的158
第四节 《屈原》:对历史的再创造165
第五节 《沉沦》:郁达夫自叙传的抒情小说169
第六节 创造社其他作家的创作173
第一节 新诗格律化及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的诗作177
第六章 “新月”与“语丝”等社团流派的创作177
第二节 “语丝文体”及周作人等的散文185
第三节 冯至与浅草一沉钟社191
第四节 李金发与初期象征诗派195
第五节 早期乡土田园小说的兴起199
第七章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左翼文学的创作204
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左联”的成立204
第二节 蒋光慈等人的早期革命文学创作208
第三节 萧军、萧红及“东北作家群”219
第四节 各具特色的左翼小说家224
第五节 左翼诗歌的蓬勃兴起229
第八章 巴金233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历程233
第二节 无政府主义文化思潮与巴金的创作238
第三节 《家》:悲愤的控诉与青春的赞歌242
第四节 《寒夜》:多重内蕴的人生悲剧248
第九章 老舍253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历程253
第二节 《骆驼祥子》:庶民文学的典范259
第三节 老舍作品的文化意蕴及“京味”特征263
第十章 沈从文与“京派”270
第一节 “乡下”与“湘西”:沈从文的文化选择270
第二节 牧歌:沈从文小说的美学至境279
第三节 散文创作:情绕湘西284
第四节 其他“京派”作家287
第十一章 新感觉派及其他小说作家的创作294
第一节 刘呐鸥与新感觉派小说的出现294
第二节 施蛰存、穆时英对“新感觉”的深化298
第三节 李劼人及中国的“大河小说”305
第四节 张天翼、沙汀和艾芜的小说313
第十二章 曹禺与现代话剧地位的确立319
第一节 曹禺的生平与创作历程319
第二节 惊天动地的《雷雨》321
第三节 不同凡响的《日出》《原野》327
第四节 意蕴深藏的《北京人》332
第五节 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及意义334
第六节 欧阳予倩与洪深的创作338
第七节 田汉与夏衍的创作343
第八节 丁西林与李健吾的创作348
第十三章 诗歌与散文的新发展352
第一节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352
第二节 杂文的再度兴盛358
第三节 小品散文的丰收与危机365
第四节 报告文学的全面兴起376
第十四章 抗战文艺运动与解放区文艺运动386
第一节 抗战文艺运动的特点及意义386
第二节 延安文艺座谈会及解放区文艺的新天地395
第三节 国统区、上海“孤岛”及沦陷区文学398
第十五章 艾青及现代新诗的又一次高潮406
第一节 艾青:眼中常含泪水的诗人406
第二节 田间、臧克家等人的探索418
第三节 胡风及“七月派”的追求426
第四节 穆旦及“中国新诗派”的崛起433
第一节 赵树理:真诚的农民作家439
第十六章 解放区的创作439
第二节 孙犁:开掘生活的诗意446
第三节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452
第四节 长篇叙事诗和民族新歌剧459
第十七章 沦陷区与国统区的创作463
第一节 张爱玲及其《传奇》《流言》463
第二节 钱钟书及其《围城》471
第三节 路翎及其《财主底儿女们》479
第四节 陈白尘及其讽刺喜剧481
第五节 《马凡陀的山歌》等政治讽刺诗486
第六节 张恨水与通俗小说的发展488
结语 从文学史到学术史501
附录 中国现代文学大事年表(1915—1949)512
后记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