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管外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兰锡纯等主编;王一山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14048·2711
- 出版时间:1963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血管外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我国血管外科学的发展1
一般工作的开展1
血管移植和人造血管的成就2
中西医综合治疗3
第二节 周围循环的基本概念4
血管系统的微小结构及其神经分布4
血管舒缩作用的概念8
血管舒缩的调节机制8
引起血管舒缩的刺激9
血管痉挛与血管舒张10
血液动力学11
血流和血压11
狭窄后扩大11
侧支循环13
侧支循环的构成13
侧支循环的产生13
血管阻塞后的循环重建14
周围交感神经14
周围神经径路的暂时阻滞15
周围神经阻滞15
星状神经节阻滞15
脊椎旁交感神经节阻滞16
交感神经切除术16
手术适应范围16
交感神经切除后循环的变化17
术后肢体血管张力的恢复问题17
术后并发症18
第二章 临床检查19
第一节 病史的询问19
第二节 肢体疼痛的鉴别诊断20
间歇性疼痛20
间歇性跛行20
与肢体位置相关的疼痛22
与环境温度改变相关的疼痛22
肌痉挛性疼痛22
持续性疼痛22
肢体持续性疼痛22
局部缺血性神经炎22
伴有营养障碍的静止痛23
第三节 体格检查23
一般检查23
血压23
眼底检查23
心脏23
四肢检查24
神经系统检查24
直肠和阴道检查24
淋巴结检查24
皮肤检查24
化验检查25
周围血管检查26
皮肤动脉循环的检查26
周围动脉搏动的检查32
血管张力试验36
静脉循环的检查40
第三章 周围血管疾患的特殊检查46
第一节 周围血管造影术46
造影剂的选择与应用47
造影前准备与麻醉方法的选择47
血管造影后的并发症及其预防与处理48
动脉造影术49
造影方法49
正常肢体动脉造影表现51
异常肢体动脉造影表现51
静脉造影术53
上肢静脉造影53
下肢静脉造影54
第二节 示波测量法54
第三节 肢体体积描记法57
第四章 动脉损伤59
病因和发病率59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59
损伤类型59
病理生理60
损伤部位61
合并伤62
临床病象62
正常循环型62
循环失常型62
诊断63
预后64
第一类动脉64
第二类动脉64
第三类动脉64
治疗65
急救措施65
手术疗法65
手术后处理69
治疗效果69
第五章 动静脉瘘71
第一节 后天性动静脉瘘71
动静脉瘘的类型71
发病原因71
发生部位72
病理解剖72
病理生理72
临床病象73
诊断74
指压瘘口的测定74
静脉压的测定74
静脉血氧含量的测定74
动脉造影术74
鉴别诊断75
并发症及预后76
治疗76
手术适应证77
术前准备77
治疗方法77
术后处理78
第二节 先天性动静脉瘘78
病因和部位78
临床病象和诊断78
鉴别诊断79
治疗79
第六章 动脉炎80
第一节 颞动脉炎80
病理80
临床病象80
预后81
治疗81
第二节 结节性多动脉炎81
病理82
临床病象82
预后83
治疗83
第三节 弥漫性红斑狼疮83
病理83
临床病象84
诊断84
治疗84
第四节 硬皮病84
临床病象85
治疗85
第五节 皮肌炎85
第七章 动脉硬化87
第一节 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87
病因和发病机制87
血液动力学说87
通透学说87
脂肪代谢紊乱学说87
病理解剖88
临床病象89
诊断90
检验室检查90
X线检查90
鉴别诊断91
血栓闭塞性血管炎91
雷诺氏病91
动脉血栓形成91
动脉栓塞91
临床类型92
主动脉分叉处闭塞92
髂股动脉闭塞92
股腘动脉闭塞92
胫前和胫后动脉闭塞92
足趾动脉闭塞93
预后93
治疗94
预防94
手术疗法94
非手术疗法101
治疗效果103
第二节 动脉中层钙化105
第三节 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105
第八章 血栓闭塞性血管炎107
病因107
年龄107
性别108
寒冷108
吸烟108
饮食营养109
感染109
代谢109
发病机制109
病理110
血管110
神经112
肌肉、骨胳和其他组织112
病理生理112
临床病象113
疼痛113
发凉113
感觉异常113
皮色改变113
营养障碍改变114
迁徙性表浅静脉炎114
脉搏减弱或消失114
坏疽和溃疡114
水肿114
病程发展114
诊断和鉴别诊断115
动脉闭塞疾患116
其他血管疾患117
非血管疾患117
预后117
防治118
预防病程恶化的措施118
患肢的护理和处理118
改善血循环障碍的措施120
中医中药疗法122
附录:腰交感神经切除术123
腹膜外腰交感神经切除术124
经腹腔腰交感神经切除术126
手术时特殊注意点127
术后并发症和处理法127
第九章 无脉病129
历史129
病因及发病机制130
胶原性疾病130
梅毒130
结核130
其他130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130
临床病象131
由供血不良所引起的症状及体征131
因侧支循环形成而引起的体征131
其他症状及体征132
血液检查132
X线检查132
病程发展133
诊断和鉴别诊断133
治疗134
非手术疗法134
手术疗法134
第十章 肾动脉狭窄138
病因和发病机制138
病理138
诊断138
主动脉造影139
静脉肾盂造影139
同位素肾图139
分侧肾机能试验139
尿素菊粉肾机能比较试验139
手术治疗140
肾切除术140
动脉修复术140
手术效果142
第十一章 动脉栓塞144
原因144
心源性144
血管性144
手术创伤性145
原因不明145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145
栓塞对于血管本身的影响145
栓塞所造成的动脉供养组织的改变147
栓塞对全身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47
临床病象148
疼痛148
皮色和温度改变148
感觉和运动障碍148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149
诊断和鉴别诊断151
动脉血栓形成151
急性静脉血栓形成152
预防152
治疗152
非手术疗法153
手术疗法154
治疗效果159
第十二章 动脉瘤161
病因和分类161
病理和发病机制162
有关动脉瘤形成的血液动力学162
促使动脉瘤产生的解剖因素163
动脉硬化性动脉瘤164
梅毒性动脉瘤165
损伤性动脉瘤165
动脉瘤的治疗原则166
血管移植术的进展167
四肢动脉瘤169
动脉硬化性动脉瘤169
损伤性动脉瘤170
梅毒性动脉瘤171
狭窄病变后动脉瘤171
发生于移植同种动脉中的动脉瘤171
发生于吻合口部的假性动脉瘤172
无名动脉瘤和颈总动脉瘤172
腹主动脉分支的动脉瘤175
肝动脉瘤175
脾动脉瘤175
肾动脉瘤176
第十三章 脉管肿瘤178
第一节 血管源性肿瘤178
血管瘤178
一、毛细血管瘤179
单纯性毛细血管瘤179
葡萄酒色斑痣180
蜘蛛形痣180
Morgan氏斑180
Osler-Weber氏病180
硬化性血管瘤181
老年性血管瘤181
肉芽性血管瘤181
二、海绵状血管瘤181
治疗182
血管球瘤183
血管内皮瘤184
肥大性血管瘤184
转移性血管瘤184
尤文氏瘤185
血管肉瘤185
Kaposi氏出血性肉瘤185
血管周细胞瘤186
第二节 淋巴管源性肿瘤187
单纯性淋巴管瘤187
海绵状淋巴管瘤187
囊状淋巴管瘤188
治疗189
弥漫性淋巴管瘤189
淋巴管肉瘤189
第十四章 雷诺氏现象191
第一节 概论191
第二节 雷诺氏病192
病因193
性别和年龄193
寒冷193
遗传193
发病机制193
病理解剖194
病理生理194
临床病象194
诊断和鉴别诊断195
手足发绀195
网状青斑195
硬皮病196
血栓闭塞性血管炎196
闭塞性动脉硬化196
预后196
防治196
内科疗法197
外科疗法198
第三节 继发性雷诺氏现象199
损伤199
气锤病199
打字员、钢琴家血管痉挛性紊乱200
外伤或手术后200
胶原病200
神经系统紊乱201
肩部压榨综合征和胸廓出口综合征201
神经系统疾病201
闭塞性动脉疾病201
闭塞性动脉硬化201
血栓闭塞性血管炎201
中毒201
麦角中毒201
金属中毒202
其他202
冷凝集202
附录:上胸交感神经切除术202
经胸腔径路203
前侧径路204
后侧径路206
第十五章 下肢静脉曲张207
解剖207
病因与发病机制208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208
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209
病理生理209
病理解剖212
临床病象212
诊断212
治疗213
姑息疗法213
注射疗法213
手术疗法214
并发症及其处理216
下肢慢性溃疡216
急性出血218
丹毒218
湿疹218
第十六章 静脉血栓形成220
第一节 总论220
病因和发病机制220
血液凝固机制220
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机制221
病理解剖225
病理生理227
临床病象229
诊断和鉴别诊断230
临床检查230
检验室检查231
静脉造影术232
预防233
减少或解除静脉血流滞缓234
预防血液凝固度增加和血管损伤的一些措施234
抗凝血疗法的预防性使用234
治疗234
非手术疗法234
手术疗法242
并发症及后遗症245
第二节 各论246
浅静脉血栓形成246
一、粘连性浅静脉血栓形成247
病因247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247
临床病象248
诊断248
治疗248
二、游走性浅静脉血栓形成24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0
一、髂股静脉血栓形成250
病因250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250
临床病象251
诊断和鉴别诊断251
治疗252
预后252
二、下肢深部小静脉血栓形成252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54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4
腋静脉-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254
上腔静脉综合症状256
第十七章 肺栓塞259
病因和病理解剖259
栓子的来源259
静脉血栓形成部位和肺栓塞的关系259
肺栓塞对于肺组织的影响259
病理生理260
心血管系统的改变260
支气管和肺的改变262
肺栓塞对上消化道的影响262
临床病象262
隐匿型肺栓塞262
小型肺梗塞263
广泛性非致命型肺栓塞263
致命型肺栓塞263
诊断和鉴别诊断264
X线检查264
心电图检查265
心肌梗塞265
大叶肺炎265
预防266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266
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266
静脉结扎术266
治疗266
肺栓塞的一般疗法及应急措施266
抗凝血疗法267
纤维蛋白溶酶疗法267
肺栓塞摘除术268
第十八章 门静脉高压症269
历史269
解剖学270
病因和发病机制271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272
临床病象273
病程发展和预后274
诊断和鉴别诊断274
脾脏穿刺测压术274
脾门静脉造影术275
治疗275
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紧急处理276
分流术277
脾切除术和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282
治疗结果283
第十九章 淋巴水肿285
解剖285
生理286
周围淋巴循环及压力286
淋巴液的凝固生理286
淋巴管的再生及侧支淋巴循环287
病理287
病因和临床分类288
早发性淋巴水肿288
先天性淋巴水肿289
恶性肿瘤细胞阻塞性淋巴水肿291
手术后淋巴水肿291
放射治疗后淋巴水肿292
损伤性淋巴水肿292
丝虫病性淋巴水肿292
其他炎性淋巴水肿292
诊断和鉴别诊断295
其他疾病鉴别诊断295
特殊检查方法296
治疗298
急性期淋巴水肿的治疗298
慢性期淋巴水肿的治疗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