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校体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周登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ISBN:750092543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学校体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校体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学校体育总论3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3
第一节 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4
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4
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6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11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11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12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14
第三节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20
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20
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21
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26
四、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27
第二章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30
第一节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32
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区别32
二、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系33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37
一、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37
二、学校体育如何发挥竞技运动的作用39
第三节 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41
一、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41
二、学校体育与终身教育46
第四节 学校体育与大众传播50
一、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正面影响50
二、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负面影响52
三、学校体育与媒介教育53
第三章 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59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结构60
一、学前教育阶段体育61
二、初等教育阶段体育62
三、中等教育阶段体育64
四、高等教育阶段体育65
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功能66
一、学校体育功能的概念66
二、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67
三、学校体育的其他功能70
第三节 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72
一、学校体育目标体系72
二、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73
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76
第四节 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求79
一、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79
二、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80
第一章 体育课程87
第二篇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87
第一节 体育课程概述88
一、对课程概念的几点把握88
二、对体育课程概念的几点理解89
第二节 体育课程类型89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89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90
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91
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91
五、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92
六、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93
第三节 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94
一、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94
二、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95
三、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96
五、课程内容组织现代化、生活化97
四、课程教材多样化97
六、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98
第四节 体育课程编制99
一、体育课程目标99
二、体育课程内容101
三、体育课程实施105
四、体育课程评价108
第五节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10
一、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特点与分类110
二、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义113
三、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114
第二章 体育教学目标120
第一节 体育教学目标概述121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及特征121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122
三、体育教学目标改革发展的方向123
第二节 体育教学目标体系126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126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128
三、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133
第三节 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137
一、小学体育教学目标137
二、中学体育教学目标138
三、大学体育教学目标140
四、实现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条件142
第三章 体育教学过程与原则144
第一节 体育教学过程概述145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及其含义145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145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49
二、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151
一、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151
第二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51
三、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152
四、人际关系的多边性152
五、教学效果的综合性153
第三节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交往153
一、体育教学中交往的概念及含义153
二、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特点154
三、体育教学中交往的功能156
四、体育教学交往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类型157
第四节 体育教学原则体系161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161
二、身心全面发展原则162
三、技能教学为主原则163
四、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164
五、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165
六、全面效益原则166
第四章 体育教学方法169
第一节 体育教学方法概述170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170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174
三、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175
四、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177
第二节 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180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180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185
三、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189
四、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193
五、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198
第三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200
一、合理选用体育教学方法的意义200
二、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201
三、正确或错误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实例与分析203
第五章 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207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设计概述208
一、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208
二、体育教学设计的意义208
三、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209
第二节 体育教学的中观教学设计210
一、水平教学设计210
二、学期教学设计213
第三节 体育教学的单元教学设计216
一、单元教学设计概述216
二、单元教学设计的要求216
三、单元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217
第四节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217
一、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概述217
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218
三、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218
四、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222
第五节 体育教学的实施223
一、体育教学常规223
二、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运用225
三、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布置225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226
五、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量度的控制229
六、体育课的总结232
第六章 体育教学评价234
第一节 体育教学评价概述235
一、评价、教育评价、教学评价与体育教学评价235
二、体育教学评价的类型236
三、教学评价的功能238
四、体育教学评价的原则239
五、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241
六、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243
一、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理念245
第二节 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245
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248
第三节 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251
一、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概念及意义251
二、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与要求251
三、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常用方法252
四、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257
第三篇 课余体育263
第一章 课余体育概述263
第一节 课余体育的地位与特点265
一、课余体育的地位265
二、课余体育的特点268
第二节 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270
一、课余体育的功能270
二、课余体育的价值275
一、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277
第三节 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277
二、全校性课余体育活动279
三、校外体育活动280
第二章 课余体育锻炼283
第一节 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与原则284
一、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284
二、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则285
第二节 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与计划288
一、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288
二、课余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290
三、课余体育锻炼工作计划291
第三节 现代余暇体育292
一、余暇体育概述及分类292
二、现代余暇体育项目与教育价值294
第三章 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体育竞赛296
一、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297
第一节 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原则与管理297
二、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299
三、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306
第二节 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与计划309
一、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309
二、课余体育训练的计划317
第三节 学生体育竞赛的特点价值与内容324
一、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324
二、学生体育竞赛的价值326
三、课余体育竞赛的内容331
四、课余体育竞赛的形式332
第四章 大学竞技体育334
第一节 大学竞技体育概述335
一、大学竞技体育的概念335
二、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历史335
三、大学竞技体育的意义339
第二节 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344
一、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组织管理结构344
二、我国大学生运动员的招生346
第三节 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竞赛350
一、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竞赛类型350
二、大学竞技体育竞赛的改革353
第四篇 学校体育管理361
第一章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361
第一节 学校体育管理机构、职能与方法362
一、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机构与职能362
二、学校体育的微观管理机构与职能364
三、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与方法366
第二节 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内容368
一、体育课程管理369
二、体育教学管理370
三、课余体育管理372
第三节 学校体育法规374
一、学校体育法规的意义374
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简介375
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介377
第二章 体育教师381
第一节 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劳动特点382
一、体育教师的地位382
二、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386
第二节 体育教师的类型特征387
一、按不同学制划分的体育教师类型387
二、按不同成才特征划分的体育教师类型389
第三节 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职责391
一、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391
二、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396
一、体育教师的培养399
第四节 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399
二、体育教师的培训403
三、体育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发展趋势407
第三章 学校体育环境412
第一节 学校体育环境概述413
一、学校体育环境的概念413
二、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413
三、学校体育环境的功能416
四、学校体育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417
第二节 学校体育物质环境的设计419
一、学校体育物质环境设计的意义419
二、学校体育物质环境设计420
三、快乐体育园地简介422
第三节 学校体育心理环境的设计423
一、学校体育心理环境设计的意义423
二、学校体育心理环境设计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