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优化调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优化调控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603813.jpg)
- 胡巍巍著 著
- 出版社: 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60499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5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159页
- 主题词:淮河-流域-沼泽化地-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优化调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2
1.1.1 研究背景2
1.1.2 研究意义3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4
1.2.1 河流片段化对流域湿地生态影响研究进展5
1.2.2 基于生态调控的环境流量方法研究进展6
1.2.3 水利工程与湿地生态恢复之间协同关系研究进展7
1.2.4 可持续流域管理研究进展9
1.2.5 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进展13
1.2.6 湿地景观格局及动态变化研究进展19
1.2.7 研究区工作进展22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3
1.3.1 研究方法23
1.3.2 技术路线24
2 相关理论基础33
2.1 河流连续体概念33
2.2 河流生态系统的四维模型34
2.3 洪水脉冲理论36
2.4 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整体性概念模型37
2.5 生态水工学理论38
2.5.1 水工学的不足38
2.5.2 生态水工学的内涵40
2.5.3 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41
2.6 流域可持续管理理论42
2.6.1 影响流域的主要人类活动42
2.6.2 河流管理的问题与经验43
2.6.3 可持续流域管理中的新方法和新手段44
2.6.4 可持续流域管理理论框架45
2.7 景观生态学理论46
3 研究区概况51
3.1 自然地理条件51
3.1.1 地形地貌51
3.1.2 水文地质52
3.1.3 气候52
3.1.4 土壤52
3.1.5 植被53
3.2 流域湿地概况53
3.3 淮河水系概况53
3.4 淮河水系变迁54
3.4.1 淮河干流演变54
3.4.2 淮河支流演变55
3.4.3 湖泊的形成与演变55
3.5 淮河畸形水系的危害55
3.6 改善河湖关系的各种设想57
3.7 淮河流域社会经济状况60
3.8 生态灾害61
3.8.1 洪涝频发61
3.8.2 旱涝交替62
3.8.3 污染严重62
4 淮河流域水利工程概况及其生态影响65
4.1 堤防工程建设65
4.1.1 淮河流域堤防工程概况65
4.1.2 淮河中游堤防66
4.2 闸坝及其影响68
4.2.1 水闸68
4.2.2 水库大坝68
4.2.3 闸坝对淮河流域河流自然水文情势的影响69
4.3 水利工程对淮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影响79
4.3.1 淮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80
4.3.2 淮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82
5 20世纪50年代以来淮河中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88
5.1 20世纪50年代以来淮河中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88
5.1.1 数据源处理及湿地景观信息获取88
5.1.2 不同时期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98
5.2 淮河中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分析124
6 淮河流域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130
6.1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130
6.2 正确看待淮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132
6.2.1 两种对立的理论132
6.2.2 西方国家的河流恢复行动对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的启示133
6.3 水利工程生态管理的基本原则135
6.3.1 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135
6.3.2 保持和恢复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135
6.3.3 生态系统自组织原则136
6.3.4 流域尺度及整体性原则137
6.3.5 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137
6.4 淮河流域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138
6.4.1 河流自然水文条件的恢复138
6.4.2 河流自然地貌的恢复141
7 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格局优化调控144
7.1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概况144
7.2 淮河中游行蓄洪区空间格局优化146
7.3 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行蓄洪区功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