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史 增订本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哲学史 增订本 下
  • 冯友兰著 著
  • 出版社: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050689X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1208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7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史 增订本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篇 经学时代491

第一章 汎论经学时代491

第二章 董仲舒与今文经学497

(一)阴阳家与今文经学家497

(二)阴阳家思想中之宇宙间架498

(三)董仲舒在西汉儒者中之地位502

(四)元天阴阳五行503

(五)四时507

(六)人副天数513

(七)性情515

(八)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518

(九)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524

(十)灾异529

(十一)历史哲学532

(十二)春秋大义538

第三章 两汉之际忏纬及象数之学546

(一)纬与忏546

(二)所谓象数之学548

(三)阴阳之数552

(四)八卦方位554

(五)卦气558

(六)孟喜京房560

(七) 音律配卦565

(八)其他纬书568

(九)阴阳家与科学573

第四章 古文经学与扬雄王充574

(一)「古学」与刘歆574

(二)扬雄576

(1)太玄578

(2)法言584

(三)王充588

(1)自然主义589

(2)对于当时一般人见解之批评590

(3)王充对于历史之见解593

(4)方法论595

(5)性说596

(6)对于命运之见解597

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学上602

(一)玄学家与孔子602

(二)何晏、王弼及玄学家之经学604

(三)阮籍、嵇康、刘伶614

(四)列子中之惟物论及机械论619

(五)杨朱篇中放情肆志之人生观621

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学下632

(一)向秀与郭象632

(二)「独化」634

(三)宇宙间事物之关系637

(四)天然及人事之变化639

(五)「无为」642

(六)圣智645

(七)「逍遥」650

(八)「齐物」652

(九)「至人」657

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学及当时人对于佛学之诤论661

(一)中国佛学与中国人之思想倾向661

(二)佛家与道家663

(三)「六家七宗」666

(四)僧肇所讲世界之起源676

(五)僧肇之不真空义678

(六)僧肇之物不迁义679

(七)僧肇所说之圣人682

(八)僧肇之般若无知义684

(九)道生之顿悟成佛义685

(十)当时对于神灭神不灭之辩论696

第八章 隋唐之佛学上702

(一)吉藏之二谛义702

(二)玄奘之成唯识论705

(1)唯识教双离空有706

(2)识之四分707

(3)第一能变即阿赖耶识709

(4)第二能变末那识及第三能变前六识713

(5)一切唯识718

(6)三性、三无性、真如727

(7)转识成智730

(三)法藏之金师子论734

(1)「明缘起」735

(2)「辨色空」736

(3)「约三性」737

(4)「显无相」738

(5)「说无生」738

(6)「论五教」739

(7)「勒十玄」742

(8)「括六相」746

(9)「成菩提」747

(10)「入湼槃」748

(11)主观的唯心论与客观的唯心论749

第九章 隋唐之佛学下751

(一)天台宗之大乘止观法门751

(1)真如、如来藏751

(2)三性754

(3)共相识与不共相识758

(4)万法互摄759

(5) 止观763

(6)诸佛染性765

(7)觉与不觉767

(8)天台宗与唯识宗及华严宗之比较768

(9)湛然「无情有性」之说770

(二)慧能、神会、宗密771

(1)慧能、神会、与禅宗772

(2)无念774

(3)对于无念之另外解释776

(4)宗密所述禅宗七家780

(5)宗密和会「宗」「教」788

(6)宗密所述之五教791

第十章 道学之初兴及道学中「二氏」之成分800

(一)韩愈801

(二)李翱804

(三)道学与佛学812

(四)道教中一部分之思想813

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节820

(一)周濂溪820

(1)太极图说820

(2)太极图说与通书824

(二)邵康节830

(1)太极与八卦831

(2)先天图及其他图835

(3)特殊的事物之发生841

(4)人与圣人842

(5)世界年表845

(6)政治哲学849

第十二章 张横渠及二程852

(一)张横渠852

(1)气852

(2)宇宙间事物所遵循之规律855

(3)宇宙间之几种普遍的现象856

(4)横渠所说之天文地理858

(5)性说860

(6)天人合一863

(7)对于「二氏」之批评866

(二)程明道与程伊川868

(1)天理869

(2)对于佛氏之批评876

(3)形上、形下877

(4)气879

(5)性881

(6)阴阳、善恶之消长884

(7)明道所说之修养方法886

(8)伊川所说之修养方法891

第十三章 朱子895

(一)理、太极896

(二)气903

(三)天地人物之生成907

(四)人物之性911

(五)道德及修养之方916

(六)政治哲学920

(七)对于佛家之评论924

第十四章 陆象山、王阳明及明代之心学928

(一)陆象山928

(二)杨慈湖934

(三)朱陆异同938

(四)朱子以后之理学945

(五)陈白沙与湛甘泉946

(六)王阳明948

(1)大学问948

(2)知行合一952

(3)朱王异同953

(4)对于「二氏」之批评958

(5)爱之差等960

(6)恶之起原962

(7)动静合一965

(8)阳明心学所引起之反动966

(七)王龙溪及王心斋968

第十五章 清代道学之继续974

(一)汉学与宋学974

(二)颜李及一部分道学家975

(1)理气978

(2)性形984

(三)戴东原990

(1)道理991

(2)性才996

(3)求理之方法1001

(4)恶之起原1004

(5)东原与荀子1006

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经学1010

(一)清末之立教改制运动1010

(二)康有为1012

(1)孔子立教改制1012

(2)大同书1017

(三)谭嗣同1021

(1)仁与「以太」1022

(2)有无与生灭1023

(3)大同之治1026

(4)论教主1028

(四)廖平1030

(1)经学一变1030

(2)经学二变1032

(3)经学三变1033

(4)经学四变1037

(5)经学五变1039

(五)经学时代之结束1040

附录1043

原儒墨1043

原儒墨补1091

原名法阴阳道德1104

原杂家(与张可为君合作)1124

孟子浩然之气章解1176

审查报告一&陈寅恪1193

审查报告二&金岳霖1197

审查报告三&陈寅恪12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