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理学正科讲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病理学正科讲义
  • 郭受天编;陈用崇整理,王树文参校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978750774164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中医病理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病理学正科讲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附:病理学商兑3

上卷 疾病论4

第一章 疾病之本然4

第二章 疾病之症候及诊断8

第一节 症之寒热9

第二节 症之虚实9

第三节 症之表里10

第四节 症之阴阳10

第五节 阴阳之变化10

第三章 疾病之预后及经过11

第四章 疾病之转归13

第五章 疾病之治法15

第一节 七方15

一、大方15

二、小方16

三、缓方16

四、急方16

五、奇方16

六、偶方17

七、复方17

第二节 十剂18

一、补剂18

二、重剂18

三、轻剂19

四、宣剂19

五、通剂19

六、泄剂19

七、滑剂20

八、涩剂20

九、湿剂20

十、燥剂21

十一、寒剂21

十二、热剂21

中卷 病因论23

甲 古之学说23

第一章 病因总说23

第二章 内因说25

第三章 外因说27

第四章 内伤外感说29

第一节 内伤30

子 七情30

(一)喜之病理30

(二)怒之病理30

(三)忧思之病理30

(四)惊恐之病理31

(五)悲之病理31

丑 六欲32

寅 五劳32

卯 七伤32

第二节 外感33

(一)风能致病之理33

(二)寒能致病之理33

(三)暑能致病之理33

(四)湿能致病之理33

(五)燥能致病之理34

(六)火能致病之理34

附社氏(亚泉)内外六淫新解34

第五章 三因说35

第六章 伏气正邪杂气说36

第七章 运气说39

第八章 五运主病说43

第九章 六气病属说45

子 风类45

丑 寒类45

寅 热类45

卯 湿类47

辰 燥类47

巳 火类47

病因结论49

乙 今之学说49

第一章 内因49

子 个人之素因49

一、先天性免疫质50

二、后天性免疫质50

丑 一般素因52

一、体格及体质52

二、两性53

三、年龄54

四、荣养状态54

寅 脏器间之相互关系55

一、化学的关系55

二、系统的关系56

三、器械的关系56

四、代偿性肥大58

第二章 外因59

第一节 职业风俗习惯及生活状态59

子 职业59

丑 风俗习惯59

寅 生活状态60

第二节 气候及衣食住60

子 气候60

丑 衣食住61

第三节 物理学的刺戟63

子 器械的刺戟63

丑 温热的刺戟64

寅 气压65

卯 光线66

辰 电击66

第四节 化学的刺戟66

子 局所作用66

丑 血毒67

寅 特种毒物67

第三章 寄生体原因67

(甲)动物寄生虫体68

(子)足虫节69

一、蜘蛛属69

二、无血虫70

(丑)内脏虫71

一、圆虫71

二、二吸虫74

三、绦虫77

(寅)原虫80

一、根足虫80

甲 肠阿米伯81

乙 血阿米伯81

二、牙虫82

三、滴虫85

(乙)植物寄生体86

(子)分裂菌86

(一)形态86

(甲)形状 区别之为三种87

(一)球菌87

(二)杆菌87

(三)螺旋菌87

(乙)运动88

(丙)繁殖88

一、生活法89

二、生活显象91

三、检查法92

(丑)系状菌94

一、自霉系发生特别胚系94

二、无特别胚系95

(寅)萌芽菌96

下卷 病变论97

第一篇 病变总说97

第一章 旧派之阴阳传变说98

第二章 新派之阴阳传变说100

一、三阴三阳之字义(即六部位)102

二、三阴三阳之根据103

三、胎生学受精细胞分裂与太极说之比较研究105

丑 为蛙卵之分裂期106

卯 原肠之形成107

辰 胎生学之原则107

巳 人胎长五脏之标本108

午 人胎消化管之前肠108

第二篇 病变分说109

子 太阳经类109

第一章 太阳经之主证109

第一节 太阳之为病109

第二节 桂枝汤之脉证113

第三节 桂枝汤之禁忌118

第四节 麻黄汤之脉症119

第五节 大青龙汤之脉症121

第六节 大青龙汤之禁忌125

第七节 发汗剂之禁忌126

附录(应用发汗剂之科学的根据)129

第八节 小青龙汤之症治132

第九节 十枣汤之证治135

第十节 五苓散之证治136

第十一节 服桂枝汤后之证治137

第十二节 汗后诸变之证治143

第十三节 发汗吐下解后之病脉证治151

第十四节 太阳传本之证治153

第十五节 太阳合病之证治158

第十六节 结胸藏结及痞之异162

第十七节 结胸之证治164

第十八节 痞之证治170

第十九节 懊憹烦满之证治175

第二十节 下利之脉证179

第二十一节 下后诸变之证治182

第二十二节 误汗吐下后诸变之脉证186

第二十三节 火逆之证治193

第二章 太阳病之串解199

第一节 太阳之经症199

第二节 太阳之府症200

第三节 太阳之变证200

第三章 太阳病之新解203

一、部位203

二、字义203

三、症状203

四、病理2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