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管理流行病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管理流行病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633310.jpg)
- 毛宗福,姜潮主编;高晓虹,唐根富副主编;王泓午,钟朝晖,毛宗福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8497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流行病学-卫生管理-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管理流行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流行病学概述2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2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思想3
三、流行病学的特征4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5
一、观察性研究6
二、实验性研究8
第三节 流行病学与卫生管理9
一、卫生管理概述9
二、管理流行病学的发展12
三、管理流行病学的用途与前景14
四、学习管理流行病学的意义16
第二章 健康测量指标与分布20
第一节 健康测量的常用指标20
一、疾病频率测量指标20
二、死亡频率测量指标22
三、残疾失能测量指标24
第二节 疾病与健康的分布25
一、人群分布25
二、时间分布28
三、地区分布31
四、疾病流行强度的描述33
第三节 疾病与健康状态分布的综合描述34
一、性别和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34
二、年龄、性别和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35
三、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36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40
第一节 现况研究40
一、概述40
二、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43
三、现况研究的优缺点45
四、现况研究的偏倚与控制46
第二节 现况研究实例46
一、研究目的与类型47
二、研究设计47
三、资料收集与分析48
四、调查结论49
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49
一、概述49
二、生态学研究的类型50
三、生态学研究的优缺点51
第四节 筛检51
一、概述51
二、筛检试验的评价54
三、筛检效果的评价58
第四章 分析性研究62
第一节 概述62
一、基本原理62
二、基本特征63
三、研究分类64
第二节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65
一、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66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72
第三节 常见偏倚、控制及其优缺点78
一、常见偏倚及控制78
二、分析性研究的优缺点80
第五章 实验性研究85
第一节 概述85
一、实验性研究的概念85
二、实验性研究的特点及设计原则86
三、实验性研究的设计类型87
四、实验性研究的用途89
第二节 实验性研究的设计89
一、立题依据89
二、专业设计89
三、统计学设计92
第三节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93
一、资料的收集93
二、资料的整理93
三、资料的分析94
第四节 实验性研究的优缺点95
一、实验性研究的优缺点95
二、实验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96
第六章 现场调查技术101
第一节 概述101
一、现场调查技术的概念101
二、现场调查的种类101
三、现场调查的目的102
四、现场调查的基本步骤102
第二节 调查表105
一、调查表的类型和结构106
二、调查表的设计107
三、调查表的内容109
四、调查表考评111
五、调查表的发放和回收114
第三节 常用的定性调查方法114
一、个人深度访谈法114
二、小组访谈法116
三、现场观察法118
第七章 病因与因果推断122
第一节 概述122
一、因果观的病因定义122
二、病因的分类123
三、病因模型125
四、因果联接方式128
第二节 因果关联研究的方法128
一、基本方法与过程128
二、形成因果假设的逻辑方法130
第三节 因果推断的步骤与标准131
一、因果推断步骤132
二、因果推断标准133
第八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140
第一节 概述140
一、基本概念140
二、制定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的依据141
第二节 全球卫生策略142
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43
二、初级卫生保健144
三、千年发展目标145
第三节 中国卫生策略145
一、中国卫生工作方针145
二、新时期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146
三、健康中国2020149
第四节 疾病的三级预防150
一、疾病一级预防151
二、疾病二级预防152
三、疾病三级预防153
第五节 疾病监测154
一、概述154
二、疾病监测设计与实施156
三、疾病监测系统评价158
第九章 卫生项目计划162
第一节 概述162
一、卫生项目计划的概念和意义162
二、卫生项目计划的分类163
三、流行病学与卫生项目计划163
第二节 社区诊断164
一、社区诊断的概念164
二、社区诊断的内容165
三、社区诊断的方法166
第三节 卫生项目计划的制订168
一、卫生项目计划制订的原则168
二、卫生项目计划制订的步骤169
三、卫生项目计划的内容172
第四节 卫生项目计划的实施与质量控制175
一、卫生项目计划的实施方案175
二、卫生项目计划实施的质量控制176
三、卫生项目计划实施的评价176
第十章 卫生项目评价181
第一节 概述181
一、卫生项目评价的含义181
二、卫生项目评价的分类182
三、卫生项目评价的目的与意义183
第二节 卫生项目评价设计与步骤184
一、卫生项目评价的设计184
二、卫生项目评价的步骤189
第三节 卫生项目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191
一、卫生项目评价的内容191
二、卫生项目评价的指标体系194
第四节 评价研究196
一、评价研究的概念196
二、评价研究的类型196
三、评价研究的程序197
四、评价研究的优点与不足199
第十一章 循证卫生决策202
第一节 概述202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203
二、循证卫生决策的含义203
三、循证医学产生的背景203
四、循证医学的发展简史204
五、循证决策的基本步骤205
第二节 卫生决策证据的类别及来源207
一、卫生决策证据的分类207
二、卫生决策证据的分级208
三、卫生决策证据的来源209
第三节 卫生决策证据的评价210
一、健康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证据的评价211
二、防治性研究证据的评价213
三、卫生经济学证据的评价215
第四节 循证卫生决策实例216
一、提出问题217
二、查找研究证据217
三、阅读并评价文献217
四、应用证据指导决策220
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与管理223
第一节 概述223
一、传染病的流行现状224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225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225
四、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230
五、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230
第二节 计划免疫系统及管理231
一、计划免疫系统概述231
二、中国计划免疫及免疫程序231
三、预防接种232
四、计划免疫监测与评价232
第三节 传染病监测及管理235
一、传染病监测概述235
二、传染病监测系统及疫情系统管理235
第四节 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237
一、工作程序和要求237
二、报告数据管理238
三、各机构的职责239
第五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240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240
二、报告范围和标准240
三、报告时限和方式240
四、报告内容241
五、各机构的职责241
第十三章 慢性病流行病学与管理245
第一节 概述245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245
二、流行现状及特征245
三、慢性病疾病负担249
第二节 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内容249
一、病因研究249
二、慢性病危险因素及监测252
三、疾病自然史的研究253
四、患病概率预测研究254
五、慢性病的三级预防255
第三节 慢性病管理策略与措施255
一、慢性病管理现状及挑战256
二、慢性病管理目标256
三、慢性病管理体系257
四、慢性病管理制度258
五、慢性病防治策略与措施261
第十四章 流行病学与卫生管理实践266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医改监测评价266
一、监测与评价的理论框架266
二、上海市医改监测与评价案例268
第二节 流行病学与医疗保障制度监测评价271
一、新农合监测与评价指标271
二、新农合监测与评价指标数据的采集272
三、新农合监测与评价中的偏倚及控制273
第三节 流行病学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274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275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275
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277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279
第四节 流行病学与医院管理281
一、医院管理评价常用指标281
二、中国医院管理评价282
三、医院患者满意度评价284
教学建议287
主要参考文献290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