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卫星通信系统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卫星通信系统 第2版
  • 王丽娜,王兵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09158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卫星通信系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卫星通信系统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卫星通信概述1

1.1 卫星通信的发展历程1

1.2 卫星通信系统分类3

1.3 卫星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4

1.4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5

1.4.1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6

1.4.2 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过程7

1.5 卫星运动轨道7

1.5.1 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方程7

1.5.2 卫星运动的基本规律8

1.5.3 地心坐标系和卫星轨道要素8

1.5.4 卫星轨道的分类9

1.5.5 卫星轨道的摄动与分析10

1.5.6 轨道形状和卫星速度的关系12

1.6 通信卫星的组成12

1.6.1 通信分系统12

1.6.2 天线分系统14

1.6.3 跟踪、遥测和指令(TT&C)分系统15

1.6.4 控制分系统16

1.6.5 电源分系统16

1.7 卫星通信使用的频率17

1.8 卫星通信技术的基本参数17

1.8.1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17

1.8.2 噪声系数和等效噪声温度18

1.8.3 载噪比19

1.8.4 地球站的品质因数20

1.8.5 卫星转发器饱和通量密度21

1.8.6 门限载噪比21

本章小结21

参考文献22

第2章 卫星通信地球站23

2.1 地球站的分类及组成23

2.2 地球站站址的选择与布局24

2.2.1 地球站站址的选择24

2.2.2 地球站的布局26

2.3 地球站天线系统27

2.3.1 对天线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27

2.3.2 天线类型28

2.3.3 馈源系统30

2.3.4 跟踪伺服系统32

2.4 地球站发射系统37

2.4.1 对地球站发射系统的要求37

2.4.2 高功率放大器(HPA)38

2.4.3 上变频器(UC)43

2.4.4 本机振荡器(泵源)44

2.5 地球站接收系统46

2.5.1 对地球站接收系统的要求46

2.5.2 低噪声放大器(LNA)46

2.5.3 下变频器(DC)49

2.6 其他系统和设备50

2.6.1 终端系统51

2.6.2 通信控制系统51

2.6.3 电源系统52

2.6.4 地球站回波抵消设备55

本章小结56

参考文献56

第3章 卫星通信线路58

3.1 星-地线路传输损耗59

3.1.1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59

3.1.2 大气吸收损耗60

3.1.3 馈线损耗61

3.1.4 天线指向误差损耗61

3.1.5 法拉第旋转62

3.1.6 电离层闪烁62

3.1.7 降雨衰减62

3.1.8 多径衰落63

3.2 卫星通信线路的噪声和干扰64

3.2.1 天线噪声65

3.2.2 交调噪声67

3.2.3 其他干扰67

3.3 卫星通信线路中的载噪比70

3.3.1 上行线路载噪比与卫星品质因数70

3.3.2 下行线路载噪比与地球品质因数72

3.3.3 卫星转发器载波功率和交调噪声功率比72

3.3.4 卫星通信线路的总载噪比73

3.3.5 门限备余量和降雨备余量74

3.4 卫星通信系统线路设计与计算75

3.4.1 卫星通信系统线路设计步骤75

3.4.2 卫星通信系统线路设计实例75

本章小结84

参考文献84

第4章 卫星链路的调制技术85

4.1 模拟信号的调制85

4.1.1 FM信号的产生85

4.1.2 FM信号的解调86

4.1.3 FM信号的传输特性87

4.2 数字调制和解调87

4.2.1 相移键控调制88

4.2.2 频移键控调制94

4.3 多载波调制99

4.4 正交幅度调制100

4.4.1 QAM的一般原理100

4.4.2 叠加式QAM103

4.5 编码调制104

4.5.1 网格编码调制104

4.5.2 分组编码调制109

4.5.3 多路网格编码调制和多路分组编码调制109

本章小结109

参考文献110

第5章 多址连接和信道分配111

5.1 频分多址方式111

5.1.1 FDMA终端设备的组成113

5.1.2 FDMA方式的类型114

5.1.3 FDMA方式的交调干扰与能量扩散117

5.2 时分多址方式121

5.2.1 TDMA终端设备的组成123

5.2.2 TDMA方式的类型124

5.2.3 TDMA的帧结构125

5.2.4 TDMA帧长的选择126

5.2.5 初始捕获与分帧同步128

5.3 码分多址方式131

5.3.1 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CDMA/DS)方式132

5.3.2 跳频码分多址(CDMA/FH)方式133

5.4 空分多址方式133

5.5 卫星交换FDMA/TDMA方式135

5.5.1 卫星交换FDMA135

5.5.2 卫星交换TDMA136

5.6 随机(争用)多址方式137

5.6.1 纯ALOHA(P-ALOHA)方式138

5.6.2 时隙ALOHA(S-ALOHA)139

5.6.3 具有捕获效应的ALOHA(C-ALOHA)141

5.6.4 选择拒绝ALOHA(SREJ-ALOHA)141

5.7 可控(预约)多址方式142

5.7.1 预约ALOHA(R-ALOHA)142

5.7.2 自适应TDMA(AA-TDMA)143

5.8 信道分配方式144

5.8.1 预分配方式144

5.8.2 按需分配方式144

5.8.3 随机分配方式144

本章小结145

参考文献146

第6章 数字卫星链路的差错控制147

6.1 差错控制方式147

6.1.1 自动请求重发147

6.1.2 前向纠错(FEC)149

6.2 差错控制编码的几个基本概念149

6.2.1 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150

6.2.2 许用码组与禁用码组150

6.2.3 码重与码距150

6.3 线性分组码152

6.4 循环码157

6.4.1 循环码的特点157

6.4.2 循环码的生成158

6.4.3 汉明码160

6.4.4 BCH的特点160

6.4.5 格雷(Golay)码161

6.4.6 里德-所罗门(RS)码161

6.5 卷积码162

6.6 级联码和交织技术164

6.6.1 级联码164

6.6.2 交织码164

6.7 Turbo码165

6.7.1 Turbo码编码166

6.7.2 Turbo码译码167

6.7.3 影响Turbo码性能的参数168

本章小结168

参考文献169

第7章 星上处理技术和天线技术170

7.1 具有星上处理和星上交换能力的转发器170

7.1.1 载波处理转发器171

7.1.2 比特流处理转发器173

7.1.3 全基带处理转发器176

7.2 多波束卫星天线技术178

7.2.1 多波束反射面天线179

7.2.2 多波束透镜天线180

7.2.3 多波束阵列天线181

7.2.4 智能相控阵天线184

7.3 星上抗干扰处理技术185

7.3.1 天线自适应调零技术185

7.3.2 智能自动增益控制185

本章小结186

参考文献187

第8章 VSAT系统188

8.1 VSAT网络结构及组成188

8.1.1 VSAT网络结构188

8.1.2 VAST网络组成190

8.2 VSAT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192

8.2.1 VSAT的工作过程192

8.2.2 VSAT系统多址方式应用概况与用户选择193

8.2.3 VSAT系统信号传输技术195

8.3 VSAT网的主要传输体制196

8.3.1 传输体制的选择依据196

8.3.2 VSAT数据网的传输体制197

8.3.3 VSAT电话网的传输体制198

8.4 VSAT数据网198

8.4.1 VSAT数据网体系结构198

8.4.2 链路传输延时的补偿199

8.4.3 VSAT数据网的响应时间199

8.5 VSAT电话网200

8.5.1 VSAT电话网体系结构200

8.5.2 VSAT电话网的DAMA方式200

8.6 VSAT系统设计201

8.6.1 用户需求分析201

8.6.2 VSAT的总体设计202

8.6.3 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工程建设205

本章小结206

参考文献206

第9章 卫星通信与互联网207

9.1 基于卫星的互联网208

9.2 TCP及其控制机制209

9.2.1 几种TCP版本210

9.2.2 TCP控制机制213

9.3 影响TCP性能的卫星链路特性214

9.3.1 长传播延时215

9.3.2 高误码率215

9.3.3 信道非对称性216

9.4 改善卫星通信系统中TCP性能的措施216

9.4.1 链路层解决方案216

9.4.2 端到端的解决方案217

9.4.3 划分TCP连接的解决方案222

9.5 宽带卫星IP技术224

9.5.1 宽带卫星IP通信的特点224

9.5.2 宽带卫星IP通信关键技术225

9.5.3 宽带卫星IP通信系统227

本章小结232

参考文献232

第10章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234

10.1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介绍234

10.1.1 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234

10.1.2 GPS全球定位系统235

10.1.3 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37

10.1.4 Galileo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38

10.1.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40

10.2 GPS卫星导航定位信号243

10.2.1 伪噪声码及其生成245

10.2.2 GPS卫星的伪噪声码250

10.3 GPS信号接收机254

10.3.1 GPS信号接收机的类型254

10.3.2 GPS信号接收机的基本结构255

10.3.3 GPS信号接收机的工作原理258

10.4 GPS定位原理262

10.4.1 GPS伪距测量定位263

10.4.2 GPS载波相位测量定位273

本章小结275

参考文献275

第11章 卫星激光通信系统276

11.1 卫星激光通信的进展276

11.1.1 星间激光通信进展276

11.1.2 星-地激光通信进展278

11.2 空间环境对卫星激光通信系统的影响281

11.2.1 高能带电粒子的影响282

11.2.2 背景光辐照的影响283

11.2.3 等离子体的影响285

11.2.4 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286

11.3 卫星激光通信系统的组成287

11.3.1 激光光源子系统287

11.3.2 光发射/接收子系统288

11.3.3 APT子系统289

11.4 空间APT技术290

11.4.1 光束捕获技术290

11.4.2 光束跟踪技术297

11.4.3 光束瞄准技术305

11.5 卫星振动对APT子系统的影响及抑制307

11.5.1 自适应带宽308

11.5.2 改变光束宽度309

11.5.3 功率控制310

11.5.4 编码技术311

11.5.5 通道分集311

11.5.6 振动隔离311

11.5.7 自我调节前反馈311

本章小结312

参考文献312

第12章 卫星应急通信系统313

12.1 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的特点和建设原则313

12.2 卫星应急通信的通信体制314

12.2.1 卫星应急通信体制分析315

12.2.2 卫星应急通信体制的选择317

12.3 卫星应急通信的动中通技术317

12.3.1 动中通卫星天线的基本原理317

12.3.2 常用的动中通卫星天线318

12.3.3 动中通卫星天线的选择319

12.4 典型的卫星应急通信系统320

12.4.1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320

12.4.2 铱系统323

12.4.3 全球星系统325

12.4.4 iPSTAR宽带卫星通信系统327

本章小结332

参考文献3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