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借鉴与移植 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借鉴与移植 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
  • 夏新华,丁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6639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宪法-文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借鉴与移植 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1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2

三、研究方法5

第一章 理论铺陈与文化寻源6

第一节 宪法文化与宪法移植6

一、法律文化与宪法文化6

二、法律移植与宪法移植11

第二节 英美宪法文化的形成与特性15

一、英国宪法文化的形成与特性15

二、美国宪法文化的形成与特性22

第三节 法德宪法文化的形成与特性28

一、法国宪法文化的形成与特性28

二、德国宪法文化的形成与特性35

第四节 苏联宪法文化的形成与特性41

一、苏联法律文化的历史变迁41

二、苏联宪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44

三、苏联宪法文化的主要特性47

第二章 外来冲击与能动反应50

第一节 外来冲击:西方传教士的宪法译传与政治参与50

一、国门洞开与西学涌入50

二、西方传教士的宪法译传53

三、西方传教士在清末立宪中的政治参与65

第二节 能动反应:晚清先贤对欧美宪法文化的体认与传介70

一、晚清开明士绅的推崇70

二、使节使团成员的体认76

三、法科留学生的传介83

四、出版界的译评85

第三章 日德英制与宪政仿行89

第一节 择善而从出洋考察89

一、两次出洋考察概观89

二、出洋考察的终极目标93

第二节 近采日本94

一、西学从东方涌来94

二、日本使团出洋的示范效应98

三、《明治宪法》对《钦定宪法大纲》的影响102

第三节 远法德国107

一、德国青岛专门学堂法政科107

二、普鲁士宪政的间接影响110

第四节 取法英制114

一、议会制对清末立宪的影响114

二、君主立宪制对清末立宪的影响133

第四章 美式共和与民初立宪145

第一节 总统制对民初立宪的影响145

一、辛亥革命前对总统制的推崇145

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的总统制148

三、民初有关总统制的争议150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总统制的改造及影响152

第二节 联邦制对民初立宪的影响156

一、辛亥革命前对联邦制的推崇156

二、辛亥革命后联邦制在中国的实践160

三、联省自治运动与省宪的颁布163

四、《联省宪法草案》与“曹锟宪法”中的联邦制171

五、“联省自治”的争论与联邦制的没落174

第五章 混合政制与本土选择179

第一节 民初总统制与内阁制混合之肇始179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多元化宪制模式探索183

一、法国宪法文化在中国的历史际遇183

二、中国知识精英对《魏玛宪法》的追慕189

三、总统制与责任内阁制的工具性运用194

第三节 国民政府时期宪法文化的本土化225

一、从三权分立到五权宪法226

二、从训政约法到总裁制的建立233

三、兼容共存:近代中国本土宪制特色初成240

四、庞德对中国法制本土化的推动248

第六章 以俄为师与制度创新256

第一节 苏联宪法文化影响中国的历史考察256

一、发端时期:十月革命后国共“走俄国人的路”256

二、奠基时期:革命根据地对苏联宪法的仿行262

三、高潮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盘苏化”269

四、延续时期:中苏交恶后对苏宪的背离与衰退271

第二节 苏联宪法理论的传播与影响275

一、苏联顾问开设宪法讲座275

二、苏联教师直接传授278

三、苏式宪法学教育体制的推行282

四、宪法学研究的推动283

五、宪法学方法的运用284

第三节 苏联宪制模式与五四宪法的制定290

一、为何选择苏联宪制模式290

二、斯大林的三次制宪建议292

三、毛泽东与“五四宪法”的制定298

四、刘少奇与“五四宪法”的制定304

五、斯大林宪法对“五四宪法”的影响309

第四节 苏联宪法制度的移植与转换313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影响313

二、选举制度的影响317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造性转换321

参考文献324

后记3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