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化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分析化学 第3版
  • 湖南大学化学工学院组编;王玉枝,张正奇主编;宦双燕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47091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49页
  • 文件大小:251MB
  • 文件页数:5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分析化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1

0.2 分析方法的分类2

0.2.1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2

0.2.2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2

0.2.3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痕量分析2

0.2.4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3

0.2.5 例行分析、仲裁分析和快速分析4

0.3 发展中的分析化学4

0.3.1 提高灵敏度4

0.3.2 提高选择性4

0.3.3 扩展时空多维信息5

0.3.4 状态分析5

0.3.5 微型化与微环境分析5

0.3.6 生物分析技术与活体分析5

第1章 分析质量保证6

1.1 分析化学中误差的基本概念6

1.1.1 准确度、精密度和不确定度6

1.1.2 分析测试中的误差8

1.1.3 公差9

1.1.4 误差的传递10

1.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2

1.2.1 有效数字12

1.2.2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12

1.2.3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在分析化学测定中的应用13

1.3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4

1.3.1 测量值集中趋势15

1.3.2 正态分布、x2分布、t分布和F分布17

1.3.3 置信水平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22

1.3.4 分析数据的可靠性检验24

1.3.5 异常值的检验与取舍31

1.4 回归分析33

1.4.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34

1.4.2 相关系数35

1.5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36

1.5.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36

1.5.2 用标准样品对照36

1.5.3 减小测量误差36

1.5.4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随机误差37

1.5.5 消除测量过程中系统误差37

小结38

习题40

分析化学前沿领域简介——化学计量学41

第2章 采样和试样预处理42

2.1 实际试样分析的一般过程42

2.2 试样采集43

2.2.1 试样的采集原则43

2.2.2 几种试样的采集44

2.2.3 采样器45

2.3 试样的制备45

2.4 试样的分解46

2.4.1 酸溶法或碱溶法46

2.4.2 熔融法47

2.4.3 半熔法48

2.5 沉淀分离法49

2.5.1 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49

2.5.2 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50

2.6 溶剂萃取分离法51

2.6.1 分配系数、分配比、萃取效率、分离因数51

2.6.2 逆流分配分离54

2.6.3 萃取溶剂的选择54

2.6.4 萃取操作与反萃取54

2.6.5 固相萃取54

2.6.6 超临界流体萃取54

2.6.7 微波萃取55

2.7 离子交换分离法56

2.7.1 阴阳离子交换及离子交换树脂56

2.7.2 离子交换分离操作程序57

2.7.3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58

2.8 膜分离法59

2.8.1 过滤、超滤和纳滤59

2.8.2 透析60

2.9 激光分离法60

2.9.1 激光光解提纯与分离稀土元素61

2.9.2 激光分离同位素61

2.10 其他分离方法简介63

2.10.1 挥发和蒸馏分离法63

2.10.2 盐析法64

2.10.3 等电点沉淀法64

2.11 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64

小结65

习题65

植物生理学家和化学家——茨维特66

第3章 化学分析法67

3.1 滴定分析概述67

3.1.1 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67

3.1.2 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68

3.1.3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69

3.1.4 滴定方式70

3.2 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71

3.2.1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71

3.2.2 分布系数73

3.2.3 酸碱质子理论76

3.2.4 酸碱溶液pH计算76

3.2.5 配位平衡的条件稳定常数86

3.2.6 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92

3.3 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97

3.3.1 指示剂法97

3.3.2 仪器分析方法指示终点105

3.4 滴定条件选择109

3.4.1 滴定曲线109

3.4.2 滴定误差114

3.4.3 用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滴定条件116

3.5 滴定分析的应用122

3.5.1 直接滴定法122

3.5.2 回滴定法125

3.5.3 置换滴定法127

3.5.4 间接滴定法128

3.6 重量分析法129

3.6.1 重量分析理论基础129

3.6.2 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及称量形式的要求131

3.6.3 沉淀剂的选择132

3.6.4 沉淀的形成与沉淀的条件132

3.6.5 沉淀的过滤、洗涤、干燥或灼烧138

3.6.6 重量分析法应用选例139

3.6.7 复杂试样分析实例140

3.6.8 电重量法142

小结147

习题150

化学大师Liebig152

第4章 原子光谱分析法153

4.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153

4.1.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54

4.1.2 原子吸收光谱仪158

4.1.3 原子吸收光谱中的干扰及抑制162

4.1.4 分析方法163

4.1.5 灵敏度与检出限164

4.1.6 测定条件的选择165

4.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166

4.2.1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66

4.2.2 原子发射光谱仪169

4.2.3 光谱定性分析172

4.2.4 光谱定量分析174

4.3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175

4.3.1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76

4.3.2 原子荧光光谱仪178

4.3.3 原子荧光光谱定量分析179

4.4 原子质谱法180

4.4.1 基本原理180

4.4.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180

4.4.3 原子质谱的干扰效应181

4.4.4 原子质谱的应用182

小结182

习题183

著名化学家本生对分析化学的贡献184

第5章 分子光谱分析法185

5.1 吸光光度分析法186

5.1.1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187

5.1.2 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191

5.1.3 显色反应及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193

5.1.4 吸光光度测定方法199

5.1.5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202

5.2 紫外光谱分析法205

5.2.1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能级跃迁类型205

5.2.2 常用术语206

5.2.3 紫外光谱吸收带的分类207

5.2.4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207

5.2.5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210

5.2.6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212

5.3 红外光谱分析法218

5.3.1 基本原理218

5.3.2 红外光谱仪器与制样221

5.3.3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22

5.3.4 红外光谱的应用238

5.4 分子发光分析法244

5.4.1 分子荧光及磷光光谱法244

5.4.2 化学发光与生物发光分析法254

小结259

习题259

光化学传感器与荧光探针263

第6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265

6.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265

6.1.1 原子核的自旋及分类265

6.1.2 原子核的回旋266

6.1.3 核磁共振267

6.1.4 核磁弛豫268

6.2 核磁共振波谱仪269

6.3 化学位移271

6.3.1 化学位移的产生271

6.3.2 化学位移的测量272

6.3.3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272

6.3.4 化学位移与结构的关系275

6.4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280

6.4.1 自旋裂分的产生和规律280

6.4.2 核的等价性与不等价性281

6.4.3 自旋系统分类的几项规定283

6.4.4 一些常见的自旋偶合系统283

6.4.5 偶合常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87

6.5 核磁共振波谱图解析295

6.5.1 谱图解析的步骤295

6.5.2 简化谱图的方法296

6.5.3 谱图解析举例299

6.6 13C核磁共振波谱303

6.6.1 提高13C谱检测灵敏度的方法303

6.6.2 简化谱图的方法304

6.6.3 化学位移与结构的关系306

6.6.4 13C谱图解析举例311

小结313

习题313

生物分子的革命性分析方法316

第7章 质谱分析法318

7.1 质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318

7.2 质谱仪319

7.2.1 单聚焦质谱仪320

7.2.2 双聚焦质谱仪321

7.2.3 四极质谱仪322

7.2.4 离子阱质谱仪322

7.2.5 飞行时间质谱仪323

7.3 离子的主要类型324

7.3.1 分子离子324

7.3.2 碎片离子326

7.3.3 亚稳离子326

7.3.4 同位素离子327

7.3.5 重排离子327

7.4 有机化合物的裂解方式328

7.4.1 单纯裂解328

7.4.2 重排裂解331

7.5 有机化合物的质谱333

7.5.1 饱和脂肪族化合物333

7.5.2 烯类化合物333

7.5.3 炔烃类化合物334

7.5.4 芳烃化合物334

7.5.5 醇类化合物335

7.5.6 酚类及苄醇336

7.5.7 醚类化合物337

7.5.8 醛、酮类化合物338

7.5.9 酸和酯类化合物340

7.5.10 胺类化合物342

7.5.11 酰胺类化合物342

7.5.12 腈类化合物343

7.5.13 硝基化合物344

7.5.14 卤化物344

7.5.15 杂环化合物345

7.6 生物质谱346

7.7 质谱图解析348

7.7.1 解析质谱的一般程序349

7.7.2 质谱解析举例350

7.8 UV、IR、NMR和MS四谱综合解析354

7.8.1 四种谱图综合解析的一般程序354

7.8.2 综合解析举例355

小结357

习题357

科学展望——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363

第8章 电化学分析法364

8.1 基本术语和概念364

8.1.1 化学电池364

8.1.2 电池的图解表达式365

8.1.3 电极电位与测量366

8.1.4 电极的分类366

8.2 电位分析法367

8.2.1 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367

8.2.2 电位型电化学传感器与膜电位368

8.2.3 电位型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参数377

8.2.4 直接电位法380

8.2.5 电位滴定法382

8.3 极谱分析法和伏安分析法383

8.3.1 普通极谱法基本原理383

8.3.2 极谱电流385

8.3.3 直流极谱波类型及直流极谱波方程391

8.3.4 定量分析方法396

8.3.5 单扫描极谱法396

8.3.6 循环伏安法398

8.3.7 交流、方波和脉冲极谱法400

8.3.8 极谱催化波404

8.3.9 溶出伏安法407

8.4 库仑分析法409

8.4.1 Faraday定律409

8.4.2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409

8.4.3 控制电流库仑分析411

8.5 计时分析法413

8.5.1 计时电位法413

8.5.2 计时电流法和计时电量法414

8.6 电分析化学进展416

8.6.1 光谱电化学416

8.6.2 电化学传感器419

8.6.3 生物分析法与生物电化学传感器426

8.6.4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431

小结433

习题434

电化学的奠基人——法拉第435

第9章 色谱分离分析法437

9.1 色谱分离分析概论437

9.1.1 色谱发展简史437

9.1.2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438

9.1.3 色谱分析法的特点440

9.2 色谱分离分析基础理论440

9.2.1 基本术语440

9.2.2 塔板理论及柱效率442

9.2.3 理论塔板数与选择性、分离度的关系443

9.2.4 速率理论及谱峰扩张443

9.2.5 定性和定量分析446

9.3 气相色谱分析法453

9.3.1 气相色谱仪454

9.3.2 气相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460

9.3.3 气相色谱固定相461

9.3.4 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466

9.3.5 衍生化气相色谱分析法468

9.3.6 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选例469

9.3.7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法简介475

9.4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478

9.4.1 高效液相色谱仪479

9.4.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481

9.4.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的类型483

9.4.4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487

9.4.5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应用示例488

9.5 其他色谱分析法简介490

9.5.1 离子交换色谱分析法490

9.5.2 高压离子交换色谱分析法简介493

9.5.3 离子色谱分析法简介495

9.5.4 离子对色谱分析法简介498

9.5.5 萃取色谱分析法简介499

9.5.6 凝胶色谱分析法简介501

9.5.7 亲和色谱分析法简介502

9.5.8 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法简介502

9.5.9 手性色谱分析法简介504

9.6 色谱分析法的发展趋势505

9.7 色谱联用技术506

小结510

习题510

科学家及其思维方法简介——色谱学家马丁511

第10章 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法513

10.1 毛细管电泳与高效液相色谱比较513

10.2 毛细管电泳理论514

10.2.1 电泳和电泳淌度514

10.2.2 电渗现象与电渗流515

10.2.3 分离效率517

10.2.4 分离度518

10.2.5 影响分离效率的因素519

10.3 毛细管电泳的主要分离模式520

10.3.1 毛细管区带电泳520

10.3.2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520

10.3.3 毛细管凝胶电泳521

10.3.4 毛细管等电聚焦521

10.3.5 毛细管等速电泳522

10.4 毛细管电泳仪522

10.4.1 高压电源522

10.4.2 毛细管柱522

10.4.3 进样523

10.4.4 检测器523

10.5 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的应用524

小结525

习题525

两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雷德里克·桑格525

参考文献527

附录5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