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盆地演化与油气勘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盆地演化与油气勘探](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0667204.jpg)
- 何治亮,徐旭辉,戴少武等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52898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5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盆地演化与油气勘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地球物理与地质结构特征1
1.1 岩石圈的层圈结构1
1.1.1 重力场、磁力场特征1
1.1.2 层圈结构9
1.2 基底特征与深大断裂17
1.2.1 基底特征的形成与分布17
1.2.2 深大断裂特征23
1.3 构造事件与区划41
1.3.1 主要构造事件41
1.3.2 构造区划46
1.4 小结53
2 盆地原型的发育与动力学分析54
2.1 盆地原型的发育54
2.1.1 青白口纪、南华纪地质特征55
2.1.2 古中国洋盆59
2.1.3 两侧古被动大陆边缘65
2.1.4 北秦岭古活动大陆边缘67
2.1.5 南秦岭晚古生代(D—C)前陆盆地72
2.1.6 扬子克拉通北部沉积盆地序列72
2.1.7 华北板块南部沉积盆地序列84
2.1.8 中新生代构造变格与成盆作用87
2.2 构造变形分析104
2.2.1 燕山早期构造变形104
2.2.2 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构造变形特征116
2.3 构造演化模式120
2.3.1 前人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的认识120
2.3.2 东秦岭及两侧构造演化模式121
3 沉积充填与成藏物质基础124
3.1 造山带南侧沉积充填与生储盖特征124
3.1.1 残余地层展布特征124
3.1.2 层序划分125
3.1.3 沉积体系与沉积相特征130
3.1.4 生储盖及组合特征135
3.2 造山带北侧盆地沉积充填与生储盖特征170
3.2.1 残余地层展布特征170
3.2.2 层序划分173
3.2.3 沉积体系与沉积相特征181
3.2.4 生储盖及组合特征192
3.3 造山带两侧生储盖对比分析215
3.3.1 主要构造-盆地演化特征对比分析215
3.3.2 主要烃源岩对比分析216
3.3.3 主要储层对比分析220
3.3.4 主要盖层对比分析224
3.4 小结228
4 典型油气藏解剖与主控因素分析230
4.1 典型油气藏解剖230
4.1.1 震旦系—下古生界古油藏解剖230
4.1.2 上古生界古油藏(苗)解剖241
4.1.3 簰深1井钻后评价243
4.1.4 沔31井钻后评价248
4.1.5 南12井钻后评价251
4.1.6 巴1井钻后评价255
4.2 烃源岩的有效性分析258
4.2.1 烃源岩生烃史研究方法选择258
4.2.2 主要烃源岩热演化特征259
4.2.3 主要烃源岩生烃期分析264
4.2.4 油气生成和构造匹配关系273
4.2.5 烃源条件综合评价277
4.3 储集层(体)的有效性分析279
4.3.1 主要储层演化特征279
4.3.2 溶蚀作用和储集层(体)发育分析284
4.3.3 构造对储集层(体)的改造作用294
4.3.4 储层综合评价296
4.4 保存条件的有效性分析297
4.4.1 主要盖层演化特征探讨297
4.4.2 保存条件分析299
4.4.3 保存条件综合评价304
4.5 成藏组合的有效性分析311
4.5.1 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勘探层系311
4.5.2 上古生界勘探层系316
4.5.3 中生界勘探层系321
4.6 小结322
5 资源潜力与选区评价325
5.1 资源潜力分析325
5.1.1 造山带南侧盆地资源潜力325
5.1.2 造山带北侧盆地资源潜力分析328
5.2 战略选区评价334
5.2.1 选区评价方法研究334
5.2.2 造山带两侧选区评价338
5.3 有利区带评价350
5.3.1 南侧有利区带优选与评价350
5.3.2 北侧有利区带评价与优选355
5.4 勘探部署与对策建议360
5.4.1 勘探思路与方向360
5.4.2 勘探部署建议361
5.5 小结363
6 结论与建议365
6.1 结论365
6.2 建议366
Abstract368
参考文献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