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士君;宋飏,冯丽丽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0165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城市地理-研究-东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东北地区区域地理背景1
第一节 区域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基础2
一、社会条件2
二、经济基础6
三、交通运输网络12
第二节 区域发展状态16
一、区域发展特征16
二、区域发展优势17
三、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20
第三节 区域发展宏观定位23
一、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23
二、新型原材料和能源重化工基地25
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绿色农产品基地26
四、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27
第二章 东北地区城市形成与演化过程29
第一节 古代城镇形成时期29
一、古代城镇形成过程29
二、古代城镇总体特点35
三、古代城镇类型37
第二节 近代城市形成时期39
一、近代城市形成过程39
二、近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类型及影响因素46
三、近代城市的主要特点50
第三节 现代城市形成发展时期52
一、现代城市发展过程概述52
二、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变化54
第三章 东北地区城市化57
第一节 东北地区城市化基本特征57
一、城市化水平57
二、城市化基本特征58
第二节 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地域差异63
一、空间结构差异63
二、规模结构差异63
三、地域差异64
第三节 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65
一、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动力65
二、城市化发展的独特因素68
第四节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背景下的城市化发展战略70
一、城市化发展新趋势70
二、城市化发展战略72
三、城市化发展模式78
第四章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83
第一节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现状特征83
一、“弱金字塔”形等级规模结构84
二、首位度偏小,首位城市沈阳的核心作用不明显86
三、城市规模分布基本合理87
四、城市等级规模分布的不平衡指数(S):城市均匀分布于各规模等级之内87
五、位序-规模法则及分形:位序-规模均匀,中间序列较多88
第二节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影响因素90
一、主要影响因素90
二、经济因素92
三、交通因素93
四、政策和文化因素94
五、自然因素95
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运行机制95
第三节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思路97
一、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存在的问题97
二、东北地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优化思路99
三、优化方案100
第五章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102
第一节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框架102
一、三群——辽中南、吉中、哈大齐城市群组102
二、二带——哈大城市带和沿海城市带103
第二节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特征104
一、大区级中心城市四足鼎立104
二、主要城市沿轴带分布104
三、城市发育水平呈圈层状空间分异105
四、产业专门化及地域组合引导城市体系空间走向105
第三节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形成机制105
一、大型项目建设的拉动105
二、资源开发的驱动106
三、交通网络的牵动106
四、宏观政策的促动106
第四节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发展趋势107
一、建立东北地区大都市带107
二、构建大都市连绵区107
三、地方性城镇组合107
第六章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职能结构109
第一节 东北地区地级市职能类型的单项指标109
一、主要行业及就业人口109
二、纳尔逊残差值111
三、专门化指数113
四、城市经济基础115
第二节 东北地区地级市综合职能类型119
一、行政职能城市119
二、交通职能城市120
三、工业职能城市122
四、旅游职能城市124
五、东北三省城市职能类型构成124
第三节 东北地区城市职能结构形成与发展动力机制125
一、内在自主性原动力126
二、再生性推动力129
三、外在性制动力131
第七章 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区划134
第一节 区划的技术路线134
一、基本思路134
二、方法与数理模型135
三、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137
第二节 东北地区城市流强度139
一、区位熵分析139
二、外向功能量及城市流强度分析140
三、城市流强度结构分析144
第三节 东北地区规模城市等时交通圈149
一、等时交通圈时距的确定149
二、交通方式的选择及相关设定151
三、等时交通圈范围划分153
第四节 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区158
一、一级城市经济区159
二、二级城市经济区161
三、地方集聚与辐射中心163
四、城市经济区空间组织165
第八章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167
第一节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基本格局167
一、城市群组的圈层格局168
二、城市群组的形成与发展170
三、城市群组发育中存在的问题173
四、城市群组的协调发展关系及调控手段174
第二节 辽中南城市群175
一、辽中南城市群发展现状175
二、辽中南地区交通与城市群演变过程182
三、辽中南城市群空间特征185
四、交通引导下的辽中南城市群空间走向190
第三节 吉中城市组群198
一、吉中城市组群发展现状198
二、吉中城市组群与吉林老工业基地关系分析199
三、吉中城市组群功能关系优化202
四、吉中城市组群功能关系的协调框架212
第四节 哈大齐城市带(组群)213
一、哈大齐城市带发展现状213
二、哈大齐城市带产业发展216
三、哈大齐城市带协调发展对策222
第九章 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24
第一节 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基本特征224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化历程224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229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232
第二节 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模式234
一、环辅放射型结构234
二、集中团块型结构235
三、线型结构235
四、分散组合型结构236
第三节 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对哈尔滨市的解析236
一、哈尔滨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特征237
二、哈尔滨城市人口空间变动的宏观剖析239
三、哈尔滨城市人口空间变动的微观剖析240
第四节 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重构243
一、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243
二、空间重构的时代背景243
三、空间重构的未来选择245
第十章 东北地区港口城市及空间关系247
第一节 东北地区港口的历史演进247
一、港口发展与转型247
二、港口体系构成254
第二节 东北地区港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58
一、港口城市历史演进258
二、港口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262
三、港口城市发展机理274
第三节 港口城市空间关系278
一、港口城市空间关联278
二、港口城市规模分布283
三、港口城市职能关系287
参考文献290
后记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