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科建设 国有企业创新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学科建设 国有企业创新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0686800.jpg)
- 宋爱苏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6393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科建设 国有企业创新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专题 政府转变职能,让国有企业成为创新主体1
一、政府转变职能,为国有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1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创新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生变量7
三、充分运用财政、税收、信贷、采购手段,加大扶持企业创新的力度18
四、建立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构建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的桥梁25
第二专题 完善法制,为国有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31
一、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形成鼓励和扶持国有企业创新的法律环境31
二、健全和完善国家科技法规,形成尊重科技,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35
三、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创新主体利益39
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净化企业创新环境43
第三专题 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让竞争成为企业创新的强大动力52
一、坚持改革,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是企业创新的基础52
二、竞争:企业创新的强大动力56
三、营造国有企业创新的平等竞争环境60
四、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实施破产制度64
第四专题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调动社会财力解决企业创新资金来源71
一、宽松的融资环境和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是企业创新的基本条件71
二、制定风险投资扶持政策,建立发达、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81
三、高新技术产业资本同资本市场相结合87
第五专题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激励企业和个人主动参与创新活动92
一、分配向提高效率的创新活动倾斜,让企业成为创新的利益主体92
二、运用产权激励机制,使创新者与创新成果之间建立直接的经济关系94
三、建立市场激励机制,保护企业创新利益,提供企业创新持久动力105
四、建立政府激励机制,弥补市场失灵引致的企业创新损益110
第六专题 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为创新活动提供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113
一、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113
二、改革国有企业用人机制,建立职业企业家队伍116
三、制定倾斜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科技人员到企业120
四、灵活多样就业和兼职方式,为创新人才提供充分的用武之地122
五、实施全球化人才战略,企业创新向世界水平看齐124
第七专题 完善社会保障,改革保险体制,构筑企业创新安全保障网130
一、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企业创新经营提供基本保障130
二、改革保险体制,建立企业创新风险规避和风险补偿机制142
第八专题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社会支撑151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涵义及美、日国家创新体系比较151
二、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163
三、加大国家R&D投入,促进原始性创新研究168
四、进一步扩大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借鉴赶超世界最新科技成果171
第九专题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177
一、加快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多的先进实用技术177
二、发展和规范科技中介机构,疏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生产力的途径184
三、发展企业孵化器产业,加快高技术的产业化192
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和效益203
第十专题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企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持207
一、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决定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水平207
二、更新教育观念,培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211
三、创新教育内容,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215
四、改革教育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相一致的实用性人才222
五、建立终身教育制度,确保全民的道德文化科技素质与社会进步要求相一致227
第十一专题 培育崇尚创新的社会文化营造创新的社会氛围233
一、文化决定创新233
二、打破传统文化的制约,让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235
三、影响创新的文化分析与比较244
参考文献250
后记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