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冲击与应对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冲击与应对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0695173.jpg)
- 许创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7553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冲击与应对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互联网金融的界定和特征1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1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1
(二)互联网金融涵盖的领域3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5
(一)虚拟性5
(二)开放性5
(三)透明性5
(四)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强6
(五)交易信息相对对称6
(六)资源配置去中介化7
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关系7
(一)传统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8
(二)传统金融面临互联网金融的改进与挑战8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冲击11
一、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11
(一)大金融相互融合的趋势11
(二)竞争更加激烈12
(三)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13
(四)国际第三方支付呈现社交化与移动化趋势15
(五)我国跨境支付与移动支付具有广泛发展潜力16
(六)我国互联网融资将迎来新的发展17
(七)互联网理财及投资或成为互联网金融重要发展方向17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18
(一)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挤占效应19
(二)业务交叉渗透,经营边界日趋模糊25
(三)平台经济改变传统金融业的管理、营销模式26
(四)大数据对传统金融的影响:降低成本和信息不对称29
(五)未来可能成为业态颠覆性力量29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分析31
一、第三方支付31
(一)以PayPal为代表的国外第三方支付33
(二)以支付宝、快钱为代表的国内第三方支付34
二、网络小额贷款42
(一)以乐天为代表的国外网络小额贷款42
(二)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国内网络小额贷款44
三、P2P借贷49
(一)以Lending Club、Prosper为代表的国外P2P借贷51
(二)以人人贷、宜信为代表的国内P2P借贷54
四、众筹平台61
(一)以Kickstarter为代表的国外众筹平台63
(二)以点名时间为代表的国内众筹平台64
五、网络理财(投资)模式66
(一)以PayPal与巴克莱银行为代表的国外网络理财模式66
(二)以余额宝类产品为代表的国内网络理财模式67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机遇75
一、推动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转变77
(一)有利于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78
(二)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变革79
(三)有利于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完善81
二、提升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82
(一)促进商业银行支付与清算的变革82
(二)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信贷服务效率83
(三)有利于商业银行搭建金融服务平台85
三、提高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88
(一)创新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88
(二)优化业务流程90
(三)创新与非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合作模式91
四、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92
(一)降低营运成本92
(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93
(三)收获长尾效应94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监管96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96
(一)冲击银行正常经营管理秩序96
(二)信用风险97
(三)存在内部风险管控漏洞98
(四)隐藏较大系统性风险99
(五)监管制约的风险99
(六)流动性管理的风险103
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现状103
(一)国外(欧美)互联网金融监管借鉴103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105
第六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113
一、信用风险113
(一)信用风险的含义113
(二)信用风险模型概述116
二、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现状118
(一)我国信用体系及相关法律尚不完善119
(二)互联网金融企业未纳入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监管范围,缺乏最后贷款人的保护120
(三)互联网金融企业缺乏专业的风险管控121
三、我国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122
(一)对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认识还有很大缺陷122
(二)风险管理手段落后122
(三)实施IRB初级法仍然存在很大困难123
(四)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不健全124
四、我国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分析124
(一)完善信用风险系统功能124
(二)完善公司治理,建立与风险管理战略相适应的组织架构125
(三)配套的制度体系建设126
(四)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建立126
(五)针对性的经营策略127
第七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128
一、操作风险128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128
(二)操作风险的分类130
(三)操作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偏好的界定131
二、操作风险事件的回顾与总结131
(一)操作风险事件回顾131
(二)互联网金融操作风险事件回顾133
(三)操作风险形成机理134
三、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135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135
(二)加强内部控制提升操作风险管理的必要性137
四、启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138
第八章 新形势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141
一、突破中小商业银行生存困局:市场定位141
(一)竞争战略定位142
(二)客户定位145
(三)区域定位147
(四)产品定位148
二、中小银行市场定位:经验借鉴149
(一)求异型的市场定位149
(二)美国中小银行的服务对象定位151
(三)美国中小银行的服务区域定位155
(四)美国中小银行的产品定位158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基本思路160
(一)客户结构中小化161
(二)经营对象地方化162
(三)产品服务个性化162
第九章 中小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与电商平台合作164
一、合作开展网络信贷业务165
(一)建设银行“e单通”、“e保通”等产品166
(二)工商银行的“易融通”产品168
(三)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与“生意宝”合作的“贷款通”平台169
(四)邮储银行与1号店合作的供应链金融170
二、共同开展信用支付业务171
(一)多家银行与淘宝合作信用支付171
(二)中国银行与淘宝网推联名信用卡172
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金融产品172
(一)交通银行淘宝旗舰店173
(二)多家银行上线微信银行174
四、银行与电商平台合作的建议176
(一)优化系统分析能力176
(二)实施渠道迁移与渠道同步176
(三)深化外部合作176
(四)强化风险管控176
第十章 中小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搭建自有平台178
一、电子商务平台178
(一)银行系电商平台:善融商务179
(二)传统电商平台:阿里巴巴181
二、供应链金融平台183
(一)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1+N”184
(二)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2.0184
三、银银平台186
(一)兴业银行:银银平台186
(二)银银平台的优势187
四、联盟平台189
(一)亚洲金融合作联盟成立的原因189
(二)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的合作领域190
第十一章 中小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直销银行192
一、直销银行的含义192
二、国外直销银行成功案例193
(一)荷兰国际直销银行193
(二)德国信贷银行199
(三)网通银行201
三、直销银行的发展特点201
(一)大多由银行集团控股201
(二)组织结构扁平化202
(三)主要开展个人金融业务203
(四)充分依托虚拟网络和外部实体网络平台203
(五)吸引顾客方式灵活多样204
(六)追求便捷性和安全性的统一204
四、我国商业银行对直销银行的探索205
(一)民生直销银行:简单的银行205
(二)北京银行直销银行:O2O式的直销银行207
五、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启示:经验借鉴209
(一)直销银行可以成为银行业务拓展和区域扩张的重要方式210
(二)突出“直销”特点,为顾客提供安全优惠及时的金融服务211
第十二章 中小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移动支付212
一、移动支付:产生与发展212
(一)移动支付的定义212
(二)移动支付的分类213
(三)移动支付的发展215
二、世界各国移动支付发展概况217
(一)日本:运营商主导模式218
(二)韩国:运营商和银行联合主导220
(三)美国:多方参与模式223
(四)其他模式225
三、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概况227
(一)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潜力巨大227
(二)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230
(三)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三大参与主体230
四、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启示234
第十三章 中小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大资管236
一、银行资产管理236
(一)资产管理的含义236
(二)大资管时代来临237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239
二、银行面对的冲击及相应调整240
(一)负债端的冲击与机遇240
(二)资产端的跨界布局与轻资本转型242
三、全球及国内大资管状况246
(一)全球资管市场246
(二)国内资管市场247
(三)银行集团发展资管业务的主要经验249
四、对中小银行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启示251
(一)构建新形势下中小银行资产战略管理体系251
(二)实施全行性经济资本管理252
(三)完善成本管理措施,积极探索成本控制手段253
(四)建立资本规划程序254
参考文献255
致谢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