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帝内经》自学百日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黄帝内经》自学百日通
  • 张湖德,王铁民,曹启富主编;张煜,任晓燕,杨风玲等副主编;邵玉京,宋一川,陈超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7403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内经》-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黄帝内经》自学百日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1日 上部 概论2

1~2日 第1章 学习中医必学《黄帝内经》2

一、《黄帝内经》是“医家之宗”2

二、《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2

三、健康与长寿要从学习《黄帝内经》入手3

3日 第2章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5

一、理论体系的萌芽5

二、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5

4日 第3章 《黄帝内经》的成书及相关命名含义8

5~7日 第4章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10

第一节 “气”是构成万物的根源10

第二节 生命的唯物观12

第三节 整体调控观13

一、生命的对立统一观13

二、控制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点14

三、人与自然的整体调整15

8~10日 第5章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6

第一节 摄生学说16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17

第三节 藏象学说18

第四节 经络学说21

一、经络学说的现代认识21

二、经络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3

第五节 病因病机学说25

一、病因25

二、病机25

三、发病26

第六节 病证学说28

第七节 诊法学说29

第八节 论治学说30

一、强调人与外在环境统一30

二、重视人的整体性35

三、因人施治37

11日 第6章 怎样学好《黄帝内经》40

一、明确目的、抓住重点40

二、利用工具书、明确音读字义40

三、前后联系、系统理解《黄帝内经》理论41

四、参考《黄帝内经》的主要注家和注本41

12~99日 下部 各论47

12~20日 第7章 养生学说48

12~16日 第一节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48

一、概说48

二、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49

三、真气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根本53

四、养生程度不同,寿命亦异56

17~20日 第二节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60

一、概说60

二、顺四时调养五脏神志61

三、人应天地生气不竭67

四、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69

21~26日 第8章 阴阳五行学说73

一、概说73

二、阴阳的基本概念74

三、阴阳的运动规律76

四、“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82

五、阴阳的病理及调治的方法89

六、临床诊治取法于阴阳94

27~43日第9章 脏象学说99

27~29日 第一节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99

一、概说99

二、十二脏的相使、贵贱99

三、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藏于灵兰以传保101

30~32日 第二节 五脏别论篇第二十一103

一、概说103

二、五脏、五腑、奇恒之府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104

三、寸口脉诊病的原理和注意事项107

33~35日 第三节 决气第三十110

一、概说110

二、六气的概念、生成和功能110

三、六气的病变111

四、六气以水谷与胃为大海112

36~38日 第四节 本神第八113

一、概说113

二、精神活动的产生、概念及对养生的意义113

三、情志内伤的病机及证候116

四、五脏所藏不同虚实病证各异118

39~43日 第五节 营卫生会第十八120

一、概说120

二、营卫之生成与运行121

三、营卫与三焦124

44~56日 第10章 经络学说129

44~47日 第一节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129

一、概说129

二、经脉变化与内外环境的关系130

三、经脉与水谷精微的输布133

四、经络盛衰的补泻法136

48~56日 第二节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140

一、概说140

二、调理经脉的重要意义140

三、五脏虚实病证及经脉调治原则142

四、经脉气血在虚实病变形成中的作用147

五、气血虚实形成的原因149

六、阴阳虚实导致内外寒热的各种病变152

七、调治经脉虚实的原则、方法和针刺补泻153

57~74日 第11章 病因病机学说158

57~64日 第一节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158

一、概说158

二、生命的本元禀受于天气159

三、顺时序邪不能害160

四、阳气的重要性161

五、阳气与阴精的相互关系167

六、阴精的来源化生于五味171

65~70日 第二节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173

一、概说173

二、外感、内伤的病因及病位173

三、外感发病的机制174

四、外感病入内的传变规律175

五、积病的病因、病机和症状176

六、内伤病的病因、病机179

七、论治则180

71~74日 第三节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节选)181

一、概说181

二、病机十九条182

75~89日 第12章 病证189

75~78日 第一节 热论篇第三十一189

一、概说189

二、热病的成因、症状、传变及治法190

三、热遗和食复的病机及治法195

四、两感病的症状和预后196

五、以夏至日划分温病与暑病198

79~82日 第二节 评热病论第三十三200

一、概说200

二、阴阳交的病机、病证及预后200

三、风厥的病因、病证及治法203

四、劳风的病证及治疗204

五、肾风的病证与病机206

83~85日 第三节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209

一、概说209

二、疼痛的病因、病机和病证210

三、“九气”为病的病机、病证214

86~89日 第四节 痹论篇第四十三216

一、概说216

二、痹证的病因及分类216

三、诸痹的症状、病机、预后及针治大法218

四、营卫之气与痹证的关系221

90~95日 第13章 诊法224

一、概说224

二、诊脉的时间与四诊合参的意义224

三、切脉、观色、察形、闻声、问病以决死生226

四、脉与四时阴阳相应231

五、论平脉辨证238

六、尺肤诊和各种脉象主病243

96~99日 第14章 治则治法249

一、药物的性味功用、制方原则和治疗方法249

二、虚寒、虚热证的治疗及正确地食用五味252

三、制方立法255

100日 参考资料:高等教育中医专业自学考试《内经》试题2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