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核电站基本安全授权培训教材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核电站基本安全授权培训教材 下
  • 贺禹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ISBN:750223172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11页
  • 文件大小:876MB
  • 文件页数:16页
  • 主题词:核电站-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核电站基本安全授权培训教材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章 核电站基础知识1

1.1 概述1

1.1.1 中国核电的发展1

1.1.2 压水堆核电站工作原理2

1.1.3 核电站系统组成3

1.2 大亚湾核电站综述5

1.2.1 厂房布置5

1.2.2 识别符号7

1.2.3 电站保卫区域与出入管理10

第二章 工业安全14

2.1 工业安全基础14

2.1.1 概述14

2.1.2 安全生产方针14

2.1.3 安全管理的范畴14

2.2 安全责任15

2.2.1 法律责任15

2.2.2 企业安全责任17

2.3 现场作业安全规定19

2.3.1 现场行为规范19

2.3.2 作业现场管理19

2.4 事故预防23

2.4.1 安全基本定义和概念23

2.4.2 安全意识23

2.4.3 事故的原因和预防原理24

2.4.4 事故致因理论与许可证制度26

2.4.5 作业风险分析29

2.4.6 常见事故预防32

2.5 劳动保护用品及安全仪表48

2.5.1 劳保用品的领用48

2.5.2 电站常用劳保用品介绍48

2.6 工业事故与社会保障54

2.6.1 工业事故的分类54

2.6.2 事故、事件的报告55

2.6.3 事件调查与分析55

2.6.4 社会保障56

2.7 安全监督57

2.7.1 安全监督的范围57

2.7.2 违章行为处理57

2.7.3 习惯性违章与不良工作习惯58

第三章 消防60

3.1 燃烧与火灾60

3.1.1 燃烧60

3.1.2 爆炸极限、闪点和燃点61

3.1.3 热传播63

3.1.4 燃烧产物64

3.1.5 火灾64

3.1.6 常见的灭火剂64

3.1.7 灭火方法65

3.2 核电消防67

3.2.1 概述67

3.2.2 核电站火灾危险68

3.2.3 核电站防火管理制度69

3.3 防火管理72

3.3.1 火源管理72

3.3.2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73

3.3.3 电气防火管理75

3.3.4 建筑防火管理78

3.3.5 灭火器的管理80

3.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82

3.4.1 火灾报警系统的组成与类型82

3.4.2 核电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84

3.5 核电站重点火险部位及消防设施88

3t 5.1 核岛部分88

3.5.2 常规岛部分90

3.5.3 生产相关BOP部分90

3.5.4 非生产相关BOP部分91

3.5.5 其他厂房和办公楼92

3.6 火灾扑救93

3.6.1 核电站消防组织95

3.6.2 灭火救援94

3.6.3 核电站灭火系统及灭火行动95

3.7 火场逃生97

3.7.1 烟雾和毒气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力的影响97

3.7.2 火场逃生的步骤和方法100

3.7.3 火场逃生注意事项102

第四章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03

4.1 什么是核电站的质量103

4.1.1 质量是产品综合素质的合成103

4.1.2 核电站的质量特性103

4.2 安全和效益的重要性104

4.2.1 安全的重要性104

4.2.2 效益的重要性104

4.3 核电站质量的形成105

4.3.1 质量产生和实现的过程105

4.3.2 核电站质量形成的阶段106

4.3.3 结论107

4.3.4 设计影响质量的典型事例17

4.4 质量保证与生产活动的关系108

4.4.1 核电站的基本活动108

4.4.2 活动分解举例109

4.4.3 关系描述109

4.5 核电站质量保证体系的结构109

4.5.1 质量保证体系结构109

4.5.2 质量保证体系描述109

4.5.3 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110

4.6 质量保证体系的三级验证111

4.7 核电站的维修112

4.7.1 维修的意义112

4.7.2 维修的特点112

4.7.3 核电站维修的特殊要求112

4.8 核电站与维修商的关系113

4.8.1 控制关系113

4.8.2 市场关系114

4.9 维修是系统性的工作114

4.9.1 多因素构成的维修114

4.9.2 全过程的维修115

4.10 核电站质保部门的基本工作116

4.10.1 实现质保部门管理功能116

4.10.2 沟通协作116

4.10.3 大修期间的质保部门监督117

4.11 维修商质保部门的工作118

4.11.1 准备阶段118

4.11.2 组织机构118

4.11.3 人员资格118

4.11.4 工作文件119

4.11.5 过程控制119

4.11.6 计量器具119

4.11.7 检修机具119

4.11.8 经验反馈119

4.11.9 缺陷跟踪120

4.12 维修商质检部门的工作120

4.12.1 准备阶段120

4.12.2 工作过程121

4.12.3 判断处理121

4.12.4 质量记录验证122

4.12.5 质量控制的意义122

4.13 工作负责人的工作责任123

4.14 质量计划质量要求123

4.14.1 准备要求123

4.14.2 常见缺陷123

4.14.3 典型事例123

4.15 维修程序质量要求125

4.15.1 准备要求126

4.15.2 常见执行缺陷126

4.15.3 常见程序缺陷126

4.15.4 现场处理要求126

4.15.5 典型事例126

4.16 维修报告质量要求127

4.16.1 报告内容127

4.16.2 质量要求127

4.17 配件材料质量要求128

4.17.1 管理要求128

4.17.2 检查要求128

4.17.3 技术要求128

4.18 临时设施质量要求129

4.1 8.1 准备要求129

4.18.2 常见缺陷129

4.18.3 典型事例129

4.19 临时控制变更质量要求130

4.19.1 准备要求130

4.19.2 常见缺陷130

4.19.3 典型事例131

4.20 设备再鉴定质量要求131

4.20.1 管理要求131

4.20.2 技术要求132

4.20.3 一次成功标准132

4.20.4 一次不合格的定义132

4.21 维修经验反馈133

4.21.1 现场控制133

4.21.2 接线工作133

4.21.3 杂物进入电机134

4.21.4 隔离失误134

4.21.5 吊装失误135

4.21.6 焊接探伤135

4.21.7 “O”形圈135

4.21.8 润滑控制136

4.21.9 螺栓紧固136

4.21.10 盘根问题137

4.21.11 部件装反137

4.21.12 小洞要补138

4.22 辐射事件经验反馈138

4.23 设备维修质量要点139

4.23.1 水泵检修139

4.23.2 容器检修140

4.23.3 阀门检修140

4.24 核电站的质量文化142

4.25 维修牢记五十条145

第五章 应急计划与响应147

5.1 核电站潜在风险及安全措施147

5.1.1 核电站潜在风险147

5.1.2 核电站的安全措施148

5.2 广东核电站场内应急计划概况149

5.2.1 工地应急组织及其职责150

5.2.2 应急状态分级152

5.2.3 应急计划区153

5.2.4 应急准备与维持154

5.2.5 对工地范围内承包商的要求156

5.3 应急响应156

5.3.1 应急报警信号与集合点156

5.3.2 非应急人员的响应要求158

5.3.3 应急人员的响应158

5.4 应急防护159

5.4.1 应急人员的防护措施159

5.4.2 公众的应急防护措施161

第六章 现场急救165

6.1 概述165

6.1.1 电站急救系统165

6.1.2 急救原则165

6.1.3 电站急救程序166

6.1.4 电站救护员急救技能要求168

6.2 心肺复苏169

6.2.1 概述169

6.2.2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169

6.2.3 电击除颤172

6.2.4 复苏后判断及终止173

6.2.5 气道异物处理173

6.2.6 心前区叩击173

6.3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173

6.3.1 创伤基本知识173

6.3.2 包扎174

6.3.3 止血174

6.3.4 固定175

6.3.5 搬运176

6.4 常见创伤急救176

6.4.1 浅部软组织损伤176

6.4.2 头部损伤177

6.4.3 胸部损伤177

6.4.4 腹部损伤178

6.4.5 四肢损伤178

6.5 烧伤178

6.5.1 烧伤面积的估算179

6.5.2 烧伤深度的识别179

6.5.3 烧伤严重性分度180

6.5.4 特殊部位的烧伤180

6.5.5 烧伤的现场急救180

6.5.6 化学烧伤的现场急救181

6.6 电损伤181

6.6.1 电损伤的影响因素181

6.6.2 损伤机制、后果及表现182

6.6.3 现场判断及现场急救183

6.7 其他常见损伤及急救183

6.7.1 窒息183

6.7.2 中暑184

6.7.3 毒蛇咬伤和蜂螫伤184

6.7.4 溺水185

6.7.5 辐射损伤185

6.8 皮肤放射性物质沾染及去污186

6.8.1 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损伤机制及剂量186

6.8.2 去污规定186

第七章 工作过程188

7.1 核电站工作过程概述188

7.2 工作申请的产生和发出191

7.2.1 工作申请的填写191

7.2.2 工作申请填写的内容要求192

7.2.3 工作申请的审批195

7.2.4 工作申请的分发195

7.2.5 工作申请的转移、退回和取消195

7.3 工作文件准备196

7.3.1 标准工作文件包的准备和校核(CHK)197

7.3.2 工作接受和申请开工200

7.3.3 列入计划和提出工作许可证申请200

7.3.4 关于分票、合票、父票和子票201

7.4 工作许可证的准备与实施202

7.4.1 工作许可证的类型202

7.4.2 作业通知书204

7.4.3 工作许可证申请的审查206

7.4.4 许可证的制作与实施208

7.4.5 许可证的领取208

7.5 维修工作的实施211

7.5.1 工作负责人的职责211

7.5.2 维修后的再鉴定214

7.5.3 许可证的中止、恢复和延期215

7.6 完工报告217

7.6.1 维修报告的填写、审查与存档管理217

7.6.2 定期试验完工报告218

7.7 其他过程简介219

7.7.1 TSD/TCA过程219

7.7.2 不符合项报告220

7.7.3 工程服务申请220

7.7.4 承包商工作过程管理220

7.7.5 大修期间设备缺陷管理220

第八章 核安全文化226

8.1 概述226

8.2 核安全文化产生的背影226

8.3 核安全文化基本概念228

8.3.1 核安全文化定义228

8.3.2 核安全文化的功能228

8.4 核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求229

8.4.1 对决策层的基本要求及解释229

8.4.2 对管理层的基本要求及解释230

8.4.3 对执行层(基层或个人)的基本要求及解释231

8.5 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的核安全管理232

8.5.1 核安全管理政策简介232

8.5.2 电站运行安全标准233

8.6 人因事件分析及防范234

8.6.1 人为失误与人因事件234

8.6.2 不良工作习惯分析235

8.7 结束语242

第九章 环境保护244

9.1 概述244

9.1.1 什么是环境244

9.1.2 环境问题244

9.1.3 对人类生产及生活影响较大的环境问题244

9.1.4 环境污染的危害245

9.1.5 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特点245

9.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246

9.2.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述246

9.2.2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246

9.2.3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247

9.2.4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247

9.3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248

9.4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简介248

9.4.1 概述248

9.4.2 ISO 14001标准的内容及结构248

9.4.3 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251

9.5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简介251

9.5.1 实施ISO 14000EMS的意义251

9.5.2 公司的环境方针251

9.5.3 公司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252

9.5.4 环境管理文件体系252

9.6 核电站的环境影响254

9.6.1 核电站的环境影响254

9.7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对相关方的要求255

9.7.1 对现场承包商的要求255

9.7.2 现场环境管理要求255

下册257

第十章 辐射防护257

10.1 概述257

10.1.1 什么是辐射防护257

10.1.2 辐射防护课程的设置和目的258

10.1.3 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授权和辐射安全责任259

10.2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260

10.2.1 物质结构260

10.2.2 放射性与辐射262

10.2.3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65

10.2.4 辐射防护中常用的物理量267

10.3 放射性来源与辐射的生物效应271

10.3.1 放射性来源271

10.3.2 辐射的生物效应274

10.4 核电站的辐射风险和辐射防护标准280

10.4.1 核电站的辐射风险280

10.4.2 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和标准288

10.5 外照射的监测与防护292

10.5.1 外照射的特点292

10.5.2 外照射的监测292

10.5.3 外照射的防护296

10.6 内照射的监测与防护302

10.6.1 概述302

10.6.2 内照射的监测304

10.6.3 内照射的防护305

10.7 放射性污染监测与控制307

10.7.1 表面污染概述307

10.7.2 工作现场表面污染监测307

10.7.3 表面污染的控制310

10.7.4 空气污染概述312

10.7.5 工作现场空气污染监测313

10.7.6 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314

10.7.7 辐射防护监测小结316

10.8 控制区的建立和进出控制318

10.8.1 控制区的划分318

10.8.2 控制区进出监测系统简介320

10.8.3 进入控制区的控制321

10.8.4 离开控制区时污染监测的规定323

10.9 有关辐射防护安全的规定326

10.9.1 控制区内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的要求326

10.9.2 控制区内的禁止事项327

10.9.3 辐射工作许可证328

10.9.4 固体放射性废物管理328

10.9.5 物品出控制区的管理329

10.9.6 控制区内放射性物品暂存和运输的安全管理331

10.9.7 放射性物质运输的安全管理332

10.9.8 辐射警报的响应334

10.9.9 辐射事件的分类335

10.10 高辐射风险区域和高辐射风险作业的控制341

10.10.1 辐射工作许可证制度341

10.10.2 进入反应堆厂房的控制343

10.10.3 功率运行工况下,进入反应堆厂房查漏的安全控制344

10.10.4 放射源管理346

10.10.5 射线探伤的控制348

10.10.6 高放物项的操作350

10.11 大亚湾核电站辐射防护最优化及其实施355

10.11.1 最优化工作计划与准备355

10.11.2 最优化工作的实施和跟踪357

10.11.3 辐射防护控制点358

第十一章 压水堆核电站主要系统简介360

11.1 一回路及主要辅助系统360

11.1.1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360

11.1.2 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365

11.1.3 反应堆硼和水补给系统366

11.1.4 余热排出系统367

11.1.5 反应堆换料水池和乏燃料水池的冷却和处理系统367

11.1.6 设备冷却水系统368

11.2 专设安全设施371

11.2.1 安全注入系统372

11.2.2 安全壳喷淋系统373

11.2.3 辅助给水系统373

11.3 二回路系统376

11.3.1 大亚湾核电站900MW汽轮机组结构376

11.3.2 主蒸汽系统382

11.3.3 蒸汽旁路排放系统382

11.3.4 汽水分离再热器系统384

1 1.3.5 凝结水抽取系统388

11.3.6 低压给水加热器系统及疏水系统390

11.3.7 给水除氧器系统393

11.3.8 汽动和电动主给水泵系统395

11.3.9 高压给水加热器系统396

11.3.10 主给水流量控制系统398

11.3.11 循环水系统及循环水过滤系统398

11.4 输配电系统400

11.4.1 发电机结构400

11.4.2 输电及配电系统402

11.4.3 厂内外供电系统403

11.5 核电站三废的收集与处理408

11.5.1 核电站三废的分类及处理408

附录 系统名称及代号4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