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时评写作十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时评写作十讲
  • 曹林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8202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时事评论-新闻写作-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时评写作十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评论的知识准备1

一、多读书2

1.读书为评论储备知识2

2.读书积累评论的问题意识3

3.读书培养评论敏感4

二、多写作6

1.写作培养评论语感6

2.突破写作的心理障碍7

3.积累评论分寸感8

三、多看新闻10

1.培养时代感10

2.训练评论思维11

3.培养时事联系感11

四、怎样将理论应用到评论中12

五、培养积累资料的习惯15

六、对初学评论者的几个忠告17

附录1:时事评论员读书的三个时段&曹林18

附录2:如何克服写评论的心理障碍&马少华20

第二讲 评论的附加值22

一、写评论要比读者知道得更多22

二、建立政治人脉——向李普曼学习24

三、亲自去调查——以“接地气”戒除键盘依赖27

四、专业取胜——专注领域积累的优势29

五、亲身经历讲故事——“我”的附加值32

六、两会评论实践附加值34

1.两会政治的知识附加值35

2.多元渠道的信息附加值35

第三讲 评论的表达效率38

一、公民表达的实用文体38

二、最短时间最快理解你的观点40

三、切忌信马由缰的发散性思维42

四、尽量少谈抽象概念44

五、让人琢磨的不是好语言45

六、精彩要体现在标题中46

七、漂亮的开头迅速征服读者48

八、评论的结构和节奏50

九、表达效率,当然还要求出手迅速53

十、表达效率让评论付出的代价56

第四讲 评论的选题58

一、选题就是对评论价值的判断58

二、大时代的观念——将选题与时代结合起来60

三、从你的选题中读懂中国62

四、新闻本位时代无法回避热点63

五、有冲突的话题更有评论价值65

六、追逐热点之外拓宽选题途径67

七、带着问题意识,等待新闻由头69

第五讲 评论的角度71

一、角度不是迷信,角度非常重要71

二、新角度切入,提起对老问题的关注74

三、小角度切入,让大问题有贴近性77

四、跳出思维局限——“无话可说”也是一种角度80

五、见人之未见——在细节中寻找新的角度83

六、寻找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角度85

七、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几个案例87

附录:评论的角度与批评的价值次序&曹林91

第六讲 评论的观点与判断94

一、观点是对事实或价值的明确判断95

二、法律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98

三、价值判断中最普遍的判断:是非判断100

1.简单的是非100

2.完整的是非102

3.深浅的是非104

4.比较的是非107

5.现实的是非110

6.辩证的是非112

7.反躬的是非115

四、利害判断117

附录:评论的境界&李方118

第七讲 评论的思维122

一、评论的批判思维123

二、经验思维:不能空谈抽象的事物126

三、不可不重视的求新思维128

四、时评写作需要开放性思维129

五、时评写作中常用的几种思维131

1.跳跃思维131

2.逆向思维132

3.联系思维134

4.归纳提炼思维135

5.对比思维136

6.辩证思维136

7.发现思维137

8.思维无定法137

六、时评写作需要警惕的几种思维138

1.刻板思维138

2.二元对立思维138

3.愤青思维139

4.极端思维139

七、公共政策批评的三个思维误区140

1.制度洁癖141

2.根治预期141

3.立竿见影的苛求142

第八讲 评论的逻辑143

一、一个典型的逻辑谬误案例143

二、演绎推理147

三、归纳推理150

四、类比推理152

五、评论中常见的逻辑谬误154

1.以偏概全154

2.推不出155

3.假性因果156

4.滑坡谬误157

5.概念偷换159

6.诉诸非逻辑159

7.反问谬误162

8.稻草人谬误163

9.虚假两难165

10.复杂问题谬误165

11.词语歧义166

12.小众统计167

13.实体化谬误167

14.感觉谬误168

15.烟幕谬误168

附录:数数看,这篇评论中出现了多少个逻辑谬误169

第九讲 评论的理性171

一、理性成为自我阉割术171

二、评论为何要尊崇理性172

三、理性是公认的规则173

四、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判断真假的理性176

五、是非永远高于立场——公正旁观者的理性178

六、谨慎地衡量社会后果——社会责任的理性181

七、理性不是一种霸权——自我反思的理性185

八、在网络民愤前保持独立判断188

九、坚守理性,不放过每一种恶189

十、坚守理性才能成就舆论领袖190

第十讲 评论伦理、评论版与评论员195

一、中国人普遍缺乏职业精神196

二、评论人的角色定位198

1.公正的旁观者198

2.冷静的介入者199

3.勇敢的说不者201

三、评论的伦理规范202

四、应警惕的一些时评病206

1.警惕拔高和过度阐释207

2.警惕大词、俗词和套话208

3.警惕自我设限210

4.警惕自己的期待211

5.警惕道德优越感212

6.警惕修辞与比喻213

7.警惕野鸡数据,学会咀嚼数据214

8.警惕表达冲动216

五、评论人的基本素质217

六、评论版概况218

1.评论版在当下中国的发展219

2.评论版在媒体中的位置222

3.评论版的编辑体制226

七、评论的样式228

1.社论写作228

2.评论员文章230

3.评论专栏写作230

4.评论访谈232

5.评论记者233

6.系列评论234

7.新闻述评234

8.不同载体的评论235

八、国内时评版的几种风格236

1.《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236

2.《南方都市报》评论版237

3.《新京报》评论版239

4.《晶报》评论版240

5.红辣椒评论242

九、时评家的风格243

1.鄢烈山243

2.马少华244

3.叶檀244

4.郭光东245

附录1:时评正在成为一种脑残文体&叶匡政247

附录2:审慎与节制: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品质&曹林249

附录3:给时评作者提五个最基本的要求&彭远文251

附论 中国新闻评论教育批判255

一、没有职业门槛的评论教师256

二、评论教材多数质量低劣258

三、评论教学思路的问题260

1.误入歧途的研究性思路260

2.颠倒了次序的先理论后写作261

3.缺乏对非技术性层次的关注262

四、评论教学的实践性263

1.评论教师首先要不断地去实践263

2.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263

3.用实践思维讲评论264

五、评论教师应有的素质265

1.理论总结的能力265

2.对时事保持关注的热情265

3.对学生的责任心266

后记2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