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6/30728872.jpg)
- 宋林飞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439036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65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编 总论3
第一章 社会调查研究3
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3
一、客观性3
二、社会性4
三、可观察性4
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认识功能5
一、第一梯级为经验认识活动5
二、第二梯级为理论认识活动6
第三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实践目的7
一、摸清问题,促进社会改造与建设7
二、了解现实,正确制定与执行改策8
三、全面检测,推动社会计划与管理9
四、深入实际,转变作风与学风10
第二章 社会研究方法论与具体方法12
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基本主张12
一、实践的观点12
二、实事求是的观点14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16
四、透视的观点17
第二节 社会研究的主要原则20
一、个体与整体相统一的原则21
二、结构与过程相统一的原则22
三、理论与经验相统一的原则24
四、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25
第三节 西方社会研究方法论评析27
一、社会事实因果分析法28
二、理想类型分析法29
三、社会系统分析法30
四、中轴原理分析法31
第四节 社会调查研究具体方法与程序32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32
二、社会调查研究的总体计划34
第三章 社会调查及其方法的发展37
第一节 中国社会调查及其方法的发展37
一、解放前社会学者的社会调查37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调查40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调查41
四、毛泽东的典型调查方法44
五、费孝通的小城镇与发展模式调查方法48
第二节 国外社会调查及其方法的发展54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调查54
二、苏联与俄罗斯的社会调查58
三、西方国家的社会调查60
第四章 中国社会研究的数量化趋势65
第一节 我国现代社会研究方法应用概况65
一、研究对象选择方法的使用情况65
二、资料搜集方法的使用情况66
三、资料分析方法的使用情况67
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行动方案的要素分析68
第三节 社会调查报告的终程方法分析71
一、描述统计71
二、推论统计72
三、模型建构72
第四节 社会指标的量化方法75
一、指标选择方法76
二、社会指标体系的建构与运行77
三、指标体系评价方法79
第二编 初始方法83
第五章 概念与命题的建构方法83
第一节 概念的建构方法83
一、概念的意义83
二、社会调查研究概念的来源84
三、概念的界定方法87
四、概念的功能89
五、概念的评估92
第二节 命题的建构方法93
一、概念关系的界定93
二、概念关系的类型94
三、通则98
第三节 理论的建构方法101
一、理论的形态与特征101
二、理论的建构方法102
三、社会学理论的类型与功能107
第六章 课题的操作方法111
第一节 课题的选择111
一、选题的意义111
二、课题的类型113
三、选题的原则115
四、选题的起点116
第二节 课题的操作化117
一、概念的操作性定义118
二、从概念中引申出指示项119
三、依据指示项设置指标121
第三节 变项的测量122
一、分析单位与测量122
二、测量尺度的制定123
三、测量的等级124
四、测量的准确性128
五、测量的可靠性131
六、测量误差132
第七章 对象的选择方法134
第一节 普遍调查134
一、普遍调查的意义与基本原则134
二、普遍调查的方法与步骤135
三、普遍调查的特点139
第二节 抽样调查139
一、抽样调查的意义与基本概念140
二、概率抽样的主要形式143
三、非概率抽样160
第三节 典型调查164
一、典型调查的意义与特点164
二、典型选择方法164
三、典型调查的实例168
第四节 个案调查171
一、个案调查的意义与特点171
二、个案调查的方法172
第三编 中间方法179
第八章 访谈法179
第一节 个别访谈179
一、访谈法的意义与特点179
二、个别访谈的类型181
三、访员的条件186
四、个别访谈的程序与技巧188
第二节 集体访谈193
一、调查会法193
二、特殊的调查会法195
第三节 电话调查196
一、电话调查的意义与特点197
二、电话调查的抽样方法198
三、选择受访者的方法199
四、电话访谈表200
五、时机与电脑化204
六、电话调查面临的挑战205
第九章 问卷法208
第一节 问卷法的特点与意义208
一、问卷法的特点208
二、问卷法中问题的由来209
三、问卷法中问题的提出210
四、问题的排列214
五、问题答案的编码215
第二节 问卷的基本结构217
一、问卷前言217
二、问题表217
三、问卷结语219
四、回答的方式220
五、问卷的印发224
第三节 社会测量225
一、社会关系测量226
二、社会关系测量的步骤226
三、社会关系结构分析方法228
四、社会关系图的基本结构229
五、工作群体内聚力测量法231
六、社会意向测量232
第十章 现场法237
第一节 观察法237
一、观察法的意义与特点237
二、观察者的角色239
三、观察的方式242
四、观察的误差246
第二节 实验法247
一、实验法的意义和特点247
二、实验法的种类251
三、实验法的基本程序253
四、实验的设计254
五、自变数作用的识别方法259
六、建立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方法260
第十一章 隐蔽法262
第一节 文献法262
一、文献法的意义与特点262
二、文献的分类264
三、文献搜集的步骤265
四、内容分析266
五、历史文献研究269
六、现实文献研究271
第二节 痕迹法273
一、什么是痕迹法273
二、磨损测量法274
三、累积测量法274
第十二章 网络法277
第一节 网络调查的设计277
一、网络调查的主要类型277
二、网络调查问卷设计279
三、网络调查实施中的监控280
第二节 网络调查的常用方法281
一、网页调查法281
二、电子邮件调查法282
三、网络讨论法283
四、网络电话法284
五、网络观察法285
第三节 网络调查的特点285
一、网络调查的优势285
二、网络调查面临的问题286
第四节 网络调查的误差287
一、涵盖误差287
二、抽样误差288
三、无回复误差289
四、测量误差290
第四编 终程方法295
第十三章 描述法295
第一节 描述法的意义与层次295
一、什么是描述法295
二、描述法操作项目295
三、描述法的层次结构297
第二节 描述的定量方法300
一、统计表的资料显示300
二、定类尺度的描述302
三、定距尺度的初步描述303
四、集中趋势描述304
五、离中趋势描述308
六、区间估计310
第三节 描述的定性方法311
一、印象描述311
二、概观描述313
三、类型描述315
第十四章 解释法317
第一节 解释法的意义与层级317
一、解释的特性317
二、解释的层次318
第二节 解释的定量方法321
一、相关分析321
二、回归分析323
三、因径分析326
第三节 解释的定性方法328
一、因果分析328
二、功能分析332
三、意向分析334
四、发生分析335
五、总体解释335
六、区位分析336
第十五章 预测法338
第一节 预测法的意义与新方法论338
一、预测法的意义与发展338
二、研究未来社会的新方法论340
第二节 预测的原则与方法342
一、预测原则342
二、预测方法342
第三节 预测水平与特性346
一、预测水平346
二、预测的特性346
第十六章 规范法349
第一节 规范法的意义与作用349
一、价值有涉349
二、规范法的作用与困境350
三、社会政策研究351
第二节 价值定向353
第三节 政策设计356
第十七章 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361
第一节 SPSS统计分析软件包及其使用362
一、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362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63
三、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365
四、因子分析366
第二节 Stata统计分析软件包及其使用368
一、Stata的功能与数据管理368
二、统计分析示例369
第三节 SAS统计分析软件包及其使用371
一、SAS软件包概述371
二、SAS的数据输入与基本操作372
三、SAS应用的实例373
第四节 Eviews统计软件包及其使用374
一、工作文件的创建374
二、数据处理与基本回归模型375
三、应用实例376
第五节 HLM统计分析软件包及其使用378
一、多层线性模型的优点379
二、多层线性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领域379
三、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实例380
第六节 Pajek网络分析软件及其应用382
一、Pajek的功能与数据对象382
二、Pajek软件的实际应用383
第十八章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386
第一节 单视角法386
第二节 复视角法389
第三节 全视角法390
附表一 随机数表393
附表二 正态分布概率表399
附表三 Z体验表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