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荒漠化治理的制度分析与绩效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荒漠化治理的制度分析与绩效评价](https://www.shukui.net/cover/3/30748579.jpg)
- 樊胜岳,张卉,乌日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1595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沙漠化-沙漠治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荒漠化治理的制度分析与绩效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1章 荒漠化的人为成因与治理错位5
一、荒漠化的概念5
二、荒漠化的成因8
三、当前荒漠化驱动力解释面临的困境11
(一)已有的沙漠化驱动力理论研究11
(二)对沙漠化驱动力的解释11
(三)难以解释的沙漠化逆转现实13
四、制度因素的引入及其作用15
第2章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21
一、1949—1978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21
(一)三次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大变革21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24
二、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27
(一)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7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28
(三)农户的行为对沙质荒漠化的影响29
三、现行土地使用权分配制度下生态补偿政策对荒漠化治理的作用30
(一)我国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情况31
(二)生态补偿政策对荒漠化治理的作用33
(三)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5
第3章 草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37
一、草地使用权制度改革37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草地使用权制度改革37
(二)改革开放后的草地使用权制度改革38
二、草地使用权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影响41
(一)研究区概况和调查方法41
(二)草地使用权制度对牧民经济收入的影响43
(三)草地使用权制度对草地退化的影响46
(四)从个案分析看全国草地产权制度对草地生态保护的影响51
三、导致牧户草原长期过度放牧的原因52
(一)甘肃省肃南县概况及草地退化情况52
(二)肃南县草地过度放牧的原因分析53
第4章 荒漠生态治理政策在农户中的响应61
一、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武川县概况62
二、近年来实施的生态治理政策的主要内容63
三、生态治理政策在农户中的响应64
(一)退耕还林64
(二)禁牧68
(三)生态移民69
四、对四子王旗和武川县现行生态治理政策的思考71
(一)退耕还林71
(二)禁牧72
(三)生态移民73
第5章 基于农户的生态治理政策绩效评价75
一、生态建设过程中的行为主体分析76
(一)生态治理工程中的政府76
(二)生态治理工程中的农户77
(三)从政府和农户角度评价生态治理政策的不同80
二、生态治理政策绩效评价的步骤与方法81
(一)生态治理政策绩效评价组织方法82
(二)定性分析方法83
(三)定量分析方法93
三、生态治理政策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95
(一)生态治理政策评价的原则95
(二)评价体系的确定95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97
四、达茂旗生态治理政策绩效评价99
(一)生态治理政策出台前的生态状况99
(二)生态治理政策主要涉及内容和措施102
第6章 荒漠化地区生态管理的理论基础109
一、生态系统的经济属性109
(一)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110
(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113
二、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和生态退化119
(一)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119
(二)生态环境的外部性121
(三)生态系统服务的衰减124
(四)生态系统及其服务改变的原因128
三、生态系统资源配置的产权理论131
(一)产权与外部性132
(二)产权与激励135
(三)产权的界定137
四、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制度144
(一)生态系统服务公共品的供给制度144
(二)生态管理制度146
第7章 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151
一、政府主导的生态治理152
(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152
(二)大规模生态建设工程155
二、市场主导型的生态治理158
三、农村社区生态自主治理的制度162
(一)环境社区治理问题的提出162
(二)社区生态环境治理的独特优势164
(三)社区治理的有效性与传统社区的瓦解167
第8章 市场化的生态治理制度构建173
一、市场化的生态治理制度的基本框架173
(一)构建市场化生态治理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173
(二)市场化的生态治理行为主体分析175
(三)生态治理新制度的构建方法178
二、农户的生态产品供给180
三、企业生态产品的需求量——生态定额的确定183
(一)生态足迹的概念183
(二)生态足迹指数计算中的生物生产面积类型及其均衡化处理184
(三)生态足迹指数的计算与分析184
(四)企业生态定额的确定187
四、市场化生态治理制度构建——以退耕还林补偿制度为例188
(一)生态市场的建立过程188
(二)生态市场的定价191
五、生态市场的投资评价分析195
(一)期权概念的介绍195
(二)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196
(三)生态购买的投资评价196
六、构建生态市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97
(一)对退耕的产权保证197
(二)农户的生活保证197
(三)退耕还林还草的检验标准198
(四)经济林和草场的收益权归属198
第9章 荒漠化治理对策路径的选择——以石羊河流域凉州区为例199
一、问题的提出199
二、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与评价201
(一)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201
(二)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202
三、石羊河流域人地系统现存的主要问题204
(一)EES系统的协调度评价204
(二)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210
(三)社会经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213
四、生态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216
(一)葡萄种植+葡萄加工生态产业链模式217
(二)果树+苜蓿生态产业链模式217
(三)畜牧业+种植业产业链模式218
(四)畜牧业+绿色蔬菜产业链模式219
(五)面粉+饲料加工产业链模式220
(六)蔬菜贮运和加工产业链模式220
(七)调味品产业链模式220
(八)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模式221
(九)玉米化工产业链模式222
(十)亚麻纺织产业链模式222
五、生态经济区域模式的动态模拟224
(一)对已有生态经济规划参数的模拟224
(二)路径优化对发展生态经济的效果预测229
六、发展生态经济的保障体系239
(一)组织机构的建立和政府的职能239
(二)投资与融资能力建设242
(三)建立水资源合理使用的调配制度243
参考文献245
后记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