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 2013年调查问卷分析·南方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奎元总顾问,王伟光总主编;王延中,丁赛本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6519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 2013年调查问卷分析·南方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贵州凯里市问卷调查分析报告1
第一节 凯里市城乡受访者基本情况1
第二节 凯里市城乡受访者个人及家庭经济生活2
一 城乡受访家庭收入2
二 城乡受访家庭支出5
三 就业情况7
四 受访者个人及家庭生产生活条件8
五 家庭生活水平及其变迁12
第三节 凯里市民族文化与教育14
一 城乡受访者受教育状况14
二 民族语言与文字掌握状况15
三 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18
四 对当地语言、文化和教育政策的评价22
第四节 凯里市民族关系与身份认同23
一 民族交往24
二 民族认同26
第五节 凯里市城乡受访者的社会生活27
一 城乡公共设施状况27
二 城乡受访者对政府政策及其工作的评价29
三 城乡受访者的生活压力评价33
四 城乡受访者的安全感评价34
五 城乡受访者的公平感35
六 全面小康社会信心度37
本章小结39
一 经济生活方面39
二 教育与文化方面39
三 社会交往、民族身份与民族认同方面40
四 社会生活方面40
第二章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41
第一节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乡受访者基本状况41
一 镇宁布依族苗族县简介41
二 城乡受访者的基本情况42
第二节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乡受访者的个人和家庭经济生活43
一 土地拥有情况43
二 城乡受访者的就业状况44
三 城乡受访者个人与家庭的收入与支出47
四 城乡受访家庭的生活条件53
第三节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与教育57
一 民族语言与文字57
二 民族传统61
三 民族文化的保护62
第四节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关系与身份认同63
一 民族间交往63
二 地域间交往64
三 民族身份认同66
四 对民族关系的评价67
第五节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乡受访者的社会生活67
一 公共生活与社会保障67
二 城乡受访者对生活和社会变化的看法71
三 城乡受访者生活压力状况73
四 城乡受访者安全感和公平感74
第六节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乡受访者的政策评价76
一 扶贫政策76
二 民族政策77
三 政府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评价79
本章小结79
第三章 三都水族自治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82
第一节 三都水族自治县城乡受访者基本情况82
第二节 三都水族自治县城乡受访者个人和家庭经济84
一 家庭土地拥有情况84
二 收入与支出85
三 家庭耐用消费品87
四 城乡受访者的就业情况88
五 家庭生活条件94
六 生活水平评价98
第三节 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文化100
一 民族文化发展现状101
二 民族文化保护工作102
三 民族文化传承信心102
四 民族文化发展交流途径103
第四节 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关系与身份认同103
一 民族间普通交往104
二 民族间深层交往104
三 民族身份认同情况105
四 民族间关系的评价106
五 对外来人员的评价107
六 对民族冲突的主观评价108
第五节 三都水族自治县城乡受访者的社会生活109
一 社会保障和公共生活109
二 生活压力评价110
三 安全感体会现状111
四 公平性感受程度112
五 各种利益冲突状况的感受113
六 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114
第六节 三都水族自治县城乡受访者的政策评价115
一 民族计划生育政策115
二 民族高考加分政策116
三 民族双语教育效果116
四 民族特殊优惠政策117
五 当地政府执行民族政策的效果117
六 扶贫政策评价118
本章小结119
一 调查得到的正向结论119
二 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120
三 对策建议121
第四章 贵州省台江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123
第一节 台江县城乡受访者基本情况123
第二节 台江县城乡受访者个人和家庭基本经济生活125
一 土地拥有及收入消费状况125
二 家庭住房条件及社区设施概况126
第三节 台江县城乡受访者的就业128
一 城乡受访者的就业地域、类型及渠道128
二 失业、辞职人群分析130
第四节 台江县民族文化与教育131
一 民族语言与文字131
二 传统文化现状、传承与政府工作评价135
三 民族意识与民族身份136
第五节 台江县城乡受访者的社会生活137
一 公共设施建设137
二 社会保障138
三 社会交往142
四 受访者的社会评价145
第六节 台江县城乡受访者的政策评价149
一 扶贫政策评价149
二 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及高考加分政策评价150
本章小结152
第五章 云南省丽江市问卷调查分析报告155
第一节 丽江市城乡受访者基本情况155
一 丽江市概况155
二 受访者基本情况157
第二节 丽江市受访者个人和家庭经济生活157
一 土地拥有情况与退耕还林158
二 受访者个人和家庭收入159
三 受访者个人和家庭支出161
四 家庭生活条件164
五 丽江市城乡受访者的就业情况169
第三节 丽江市民族文化与教育171
一 民族语言文字172
二 双语教育及其评价174
三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174
四 宗教信仰177
第四节 丽江市民族关系和身份认同178
一 民族关系178
二 民族认同183
第五节 丽江市城乡受访者的社会生活184
一 公共设施状况184
二 城乡社会保障186
三 社会感受评价188
第六节 丽江市城乡受访者的政策评价192
一 民族政策的评价192
二 扶贫政策的评价193
三 对当地政府工作的评价194
本章小结196
第六章 云南省大理市问卷调查分析报告197
第一节 大理市城乡受访者基本概况197
第二节 城乡受访者个人和家庭经济生活200
一 受访者个人和家庭的收入与支出200
二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204
三 居住条件205
四 土地拥有情况210
五 城乡受访者的就业210
第三节 大理市民族文化与教育213
一 民族语言和文字213
二 民族/民俗传统文化216
三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219
第四节 民族关系和身份认同221
一 民族交往和民族关系评价221
二 地域间的交往223
第五节 大理市城乡受访者的社会生活224
一 公共基础设施224
二 城乡受访者的社会生活227
三 社会发展评价232
四 城乡社会保障234
第六节 大理市城乡受访者的政策评价237
本章小结241
第七章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244
第一节 盈江县城乡受访者基本情况244
第二节 盈江县城乡受访者个人和家庭经济生活247
一 土地拥有情况247
二 受访者个人和家庭收入与支出247
三 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情况249
四 住房情况250
五 人口流动与就业情况253
第三节 盈江县民族文化与教育256
一 语言与文字256
二 双语教育257
三 传统民族文化258
第四节 盈江县民族关系及身份认同262
一 民族关系262
二 身份认同264
第五节 盈江县城乡受访者的社会生活265
一 公共基础设施与居民公益活动265
二 地区发展中的主观态度267
三 社会保障269
四 受访者的生活与感受272
第六节 盈江县城乡受访者的政策评价276
一 扶贫政策评价276
二 民族政策评价277
三 退耕还林与农村住房政策评价278
四 地方政府工作评价279
本章小结281
第八章 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283
第一节 沧源佤族自治县城乡受访者基本情况283
第二节 沧源县城乡受访者个人和家庭经济生活285
一 家庭土地拥有情况285
二 个人和家庭的收入与消费286
三 居住条件288
四 城乡受访者的就业292
五 未就业情况296
第三节 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与教育297
一 民族语言文字297
二 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300
三 民族文化传承信心与途径302
四 双语教育304
第四节 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关系与身份认同305
一 民族交往305
二 地域间的交往307
三 民族关系评价309
四 民族身份认同310
第五节 沧源佤族自治县城乡受访者的社会生活312
一 城乡受访者的公共生活312
二 公共基础设施314
三 社会保障316
四 社会发展与生活信心319
五 社会安全与和谐322
第六节 沧源佤族自治县城乡受访者的政策评价326
一 扶贫政策326
二 民族政策327
三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移民搬迁329
四 政府工作评价331
本章小结332
一 已取得的成就332
二 目前存在的问题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