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劳动关系 社会和谐发展的风向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劳动关系 社会和谐发展的风向标
  • 谭泓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725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劳动关系-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劳动关系 社会和谐发展的风向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研究的意义1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3

(一)从国外研究状况看4

(二)从国内研究状况看5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观点8

四、研究的方法13

(一)利用系统延伸与动态考察的研究方法13

(二)利用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13

(三)利用实证案例调研的方法14

(四)利用比较借鉴的研究方法14

第二章 构建和谐社会中劳动关系面临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15

一、劳动关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15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特征15

(二)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17

二、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20

三、劳动关系紧张、劳资矛盾突出的成因分析23

(一)劳资力量不对等,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是造成劳动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24

(二)劳动法制建设、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25

(三)政府的干预不力,观念和体制难以适应劳动关系的变化26

(四)社会文化道德对劳动关系调整不足,经营者忽视社会责任28

(五)对劳动关系问题的理论研究落后于现实的需要29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意义31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现实劳动关系的紧迫需要32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工作32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3

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遵循原则33

(一)应坚持促进经营者、劳动者双方力量均衡的立法原则34

(二)应坚持政府宏观协调、加强干预的原则34

(三)应坚持平等协商、劳资两利、共同促进的原则35

第三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本质属性的探讨37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劳动关系面临的根本性问题37

二、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理应是以共同富裕为基础的“和谐”41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路径45

第四章 世界各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借鉴51

一、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与劳动关系调节模式51

(一)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52

(二)不同发展阶段的劳动关系的调节模式54

(三)不同国家特点的劳动关系调节模式55

二、再读亚当·斯密:“经济人”、“道德人”、“制度人”假设的反思56

三、凯恩斯学派就业理论政策主张对我国就业问题的启示59

(一)凯恩斯学派就业理论的政策主张60

(二)凯恩斯学派就业理论对我国就业问题的借鉴60

四、英、法政府对劳动关系干预策略的思考63

(一)政府的角色决定着对劳动关系的干预责任63

(二)政府的角色决定着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干预策略65

(三)英、法政府劳动关系干预责任、干预策略的借鉴思考67

五、日本劳资关系调节机制对我国的启示68

(一)日本劳资关系调节机制的特点69

(二)日本劳资关系调节机制对我国的启示71

六、韩国企业文化建设对和谐劳动关系的推动74

(一)韩国企业文化形成的背景与特征74

(二)韩国企业文化对和谐劳动关系形成的促进与制约76

七、三方合作、劳资两利、效率公平兼顾:新加坡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启示79

(一)劳、资、政三方融洽的合作关系成为新加坡劳动关系最为突出的特征79

(二)新加坡劳动关系协调机构组成与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80

(三)新加坡劳动关系协调模式对我国的借鉴83

第五章 充分发挥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主体作用86

一、加强劳动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性工作89

(一)从劳动关系立法主体角度,应更加重视劳、资、政三方的法律主体职责91

(二)从劳动关系立法主旨角度,应更加重视劳动者的“权利优位”原则92

(三)从劳动立法要素组成角度,应更加重视劳动法律法制建设的规范性94

(四)从劳动立法体制建设角度应加快制定并积极落实与《劳动法》相配套的各项法律95

(五)从劳动立法的发展趋向角度,应重视逐步与国际劳工标准的接轨97

二、高度重视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98

(一)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成效与问题99

(二)积极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及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103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建设106

(四)鼓励民众创业是推动就业问题解决的重要举措113

三、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容忽视的问题118

(一)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影响着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119

(二)农民工权益受损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121

(三)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经济社会和谐发展123

四、建立更加公正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课题127

(一)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不公正现状,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公正128

(二)造成企业工资分配不公,影响社会和谐的原因探悉130

(三)建立更加公正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对策建议132

五、加强社会保障事业建设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环节134

(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回顾135

(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138

(三)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对策建议140

六、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紧迫任务144

(一)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影响着劳动关系与社会的和谐稳定145

(二)我国安全生产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145

(三)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147

第六章 充分发挥各类企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主体作用150

一、重视国企改革中劳动者利益的保护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150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渊源与内涵151

(二)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劳动关系和谐的意义152

(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54

二、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156

(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劳动关系的变化156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分析159

(三)对国企改革中劳动者利益问题进行客观分析161

(四)国企改革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对策建议162

三、强化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突出要求164

(一)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总体状况与存在问题165

(二)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属性特征分析167

(三)强化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169

四、尊重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外资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173

(一)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特征分析174

(二)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问题现状分析175

(三)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问题成因分析177

(四)外商投资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178

第七章 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主体作用181

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会组织181

(一)工会组织的概念181

(二)工会组织的多元理论流派182

二、伴随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工会组织改革过程的回顾183

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我国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86

四、行政性工会向群众性工会的转变是工会改革的根本189

(一)工会行政化产生的渊源190

(二)工会行政化阻碍着工会维权职责的发挥191

(三)强化工会维权职责,弱化行政色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探析192

五、加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形成194

(一)建立健全劳动者生产生活状况调查与劳动关系矛盾预警机制,使劳动关系非和谐因素防患于未然195

(二)建立健全三方协商机制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促使劳动关系规范化196

(三)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与劳动仲裁制度建设,使劳动关系问题解决制度化、法制化197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形成197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98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形成的重要措施200

(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工会沟通、倡导、教育职能的发挥201

第八章 不断提高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和综合素质204

一、劳动者的概念与基本特征204

二、社会转型期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205

三、当前劳动者综合素质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208

四、不断提高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与综合素质212

第九章 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形成的具体手段与措施217

一、完善三方协调机制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措施217

(一)建立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217

(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角色特征与作用发挥218

(三)当前我国三方协调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221

(四)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对策建议223

二、积极推进集体谈判制度落实,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形成225

(一)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的法律特征阐述226

(二)我国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历史回顾227

(三)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的薄弱影响着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228

(四)促进集体谈判体制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230

三、在多元化所有制形式中充分发挥职工民主参与作用232

(一)职工代表大会——职工民主参与的最重要途径233

(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现代企业职工民主参与的重要制度237

(三)厂务公开制度——职工民主参与的重要方式239

(四)职工持股会制度——职工民主参与的新模式242

四、改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拓宽劳动纠纷调解与仲裁渠道245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245

(二)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246

(三)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49

(四)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251

附录1:青岛市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成效、经验及前瞻254

附录2:泰安市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程”的调研261

附录3:城市女农民工:一个亟须社会关注和援助的困难群体271

附录4:菏泽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279

附录5:济南市私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调研289

附录6:德棉集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启示302

主要参考文献307

后记3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