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随州金鸡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随州金鸡岭
  •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1612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新石器时代文化-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随州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随州金鸡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工作经过1

第一节 自然环境1

一 地理环境1

二 遗址微地貌特征1

第二节 工作经过3

一 工作背景3

二 目的与方法4

三 调查、发掘、整理工作经过4

第二章 文化堆积与层位关系9

第一节 文化堆积9

一 第二象限区9

二 第一象限区16

三 第四象限区17

四 第三象限区18

第二节 层位关系19

第三章 遗迹22

第一节 概况22

第二节 生产生活类遗迹22

一 房址22

(一)红烧土房基22

(二)非红烧土房基29

二 灶33

三 窑址33

(一)长方形馒头窑33

(二)长条形分室窑34

(三)圆形窑35

四 烧土层堆积38

(一)单纯红烧土堆积39

(二)烧土加黑色灰烬层堆积39

(三)红烧土加灰烬层堆积45

五 灰土层堆积47

六 黄沙层堆积52

七 黄土层堆积52

八 黏土堆积54

九 灰坑56

(一)圆形(含椭圆形)灰坑56

(二)长方形灰坑59

(三)不规则形灰坑60

十 灰沟68

十一 柱洞74

第三节 墓葬类遗迹75

一 长方形土坑墓75

(一)仰身直肢葬75

(二)仰身曲肢葬83

二 瓮棺葬83

第四章 遗物95

第一节 陶器95

一 概述95

二 容器100

(一)鼎100

(二)罐112

(三)尊形器131

(四)锅131

(五)甑131

(六)盆136

(七)缸143

(八)瓮148

(九)壶153

(十)盂形器154

(十一)豆154

(十二)盘159

(十三)碟163

(十四)碗163

(十五)钵166

(十六)器盖172

(十七)杯179

(十八)鬶189

(十九)盉190

(二十)鬲190

(二十一)擂钵192

(二十二)器座193

(二十三)支座195

(二十四)臼195

三 工具197

(一)拍197

(二)模198

(三)纺轮198

(四)网坠205

四 艺术品206

(一)陶球206

(二)陶环207

(三)陶塑动物207

五 其他209

(一)板状器209

(二)磨制陶片209

(三)刻划符号209

第二节 石器211

一 生产工具212

(一)石斧212

(二)石锛218

(三)石凿223

(四)石刀225

(五)石镰228

(六)石铲228

二 加工工具229

(一)研磨器230

(二)石砧231

(三)石杵231

(四)砺石232

三 狩猎工具232

(一)石球232

(二)石饼235

(三)石箭镞236

(四)叶形器239

四 其他240

(一)磨制石片240

(二)石环240

(三)佩饰241

(四)石琮242

(五)石坯(半成品)242

第三节 玉器与孔雀石247

(一)玉器247

(二)孔雀石247

第五章 文化与分期248

第一节 遗址文化划分248

一 屈家岭文化遗物248

(一)陶质陶色与制陶248

(二)陶器纹饰249

(三)陶器组合249

(四)石器250

二 石家河文化遗物250

(一)陶质陶色与制陶250

(二)陶器纹饰251

(三)陶器组合251

(四)石器252

第二节 文化分期252

一 屈家岭文化分期252

二 石家河文化分期257

第六章 文化特征与文化因素分析262

第一节 文化特征及其演变262

一 屈家岭文化第一期262

二 屈家岭文化第二期263

三 屈家岭文化第三期264

四 石家河文化第一期264

五 石家河文化第二期266

六 石家河文化第三期267

第二节 文化因素分析268

一 屈家岭文化第一期268

二 屈家岭文化第二期268

三 屈家岭文化第三期268

四 石家河文化第一期269

五 石家河文化第二期269

六 石家河文化第三期270

第七章 聚落结构与环境变迁271

第一节 屈家岭文化时期的聚落结构271

第二节 石家河文化时期的聚落结构274

第三节 环境变迁与人地关系状况278

附表280

附表一 金鸡岭遗址出土石器岩性与重量登记表280

附表二 金鸡岭遗址主要遗迹登记表284

附表三 金鸡岭遗址柱洞统计表298

附表四 典型单位陶系统计表303

附录 金鸡岭遗址植硅体分析鉴定报告307

后记3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