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公民德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论公民德性](https://www.shukui.net/cover/3/30782559.jpg)
- 张宜海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0421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公民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公民德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1章 公民德性研究的缘起、价值和思路5
1.1 公民德性研究的缘起5
1.1.1 德性之知与德性之行的背离8
1.1.2 传统德性与现代社会的不契合缺乏公认的理论解释10
1.1.3 公认的道德判断和评价标准有待完善12
1.1.4 社会的经济本位和个人的金钱本位导致道德价值观混乱14
1.1.5 接受道德规范的情感基础不牢17
1.2 公民德性研究的价值19
1.2.1 弥补公民德性研究的不足20
1.2.2 解析德性之知与德性之行背离的原因21
1.2.3 弥合新旧价值体系转变中道德价值观的分裂23
1.2.4 揭示公民德性对人的发展的价值24
1.2.5 为公民追求善和幸福生活提供思路25
1.2.6 为社会转型期公民德性建设提供参考27
1.3 公民德性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思路28
1.3.1 公民德性研究的基本框架28
1.3.2 公民德性研究的思路30
第2章 德性概念43
2.1 西方的德性概念43
2.1.1 品质说: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概念44
2.1.2 力量说:斯宾诺莎的德性概念46
2.1.3 意志论:康德的德性概念47
2.1.4 良心说:黑格尔的德性论48
2.1.5 义务说:西季威克的德性概念51
2.1.6 内在利益说:麦金太尔的德性概念52
2.2 我国的德性概念55
2.2.1 德性55
2.2.2 道德57
2.2.3 美德60
2.2.4 德行62
2.3 德性概念的理解63
2.3.1 德性存在:人的关系63
2.3.2 德性目标:人的发展78
2.3.3 德性追求:真善美89
第3章 中西德性研究比较95
3.1 德性研究的中外比较95
3.1.1 孔子、孟子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德性思想97
3.1.2 董仲舒与亚里士多德、阿奎那的德性思想125
3.1.3 国内外近现代学者的德性研究138
3.2 中西德性理论的差异是不同文化的反映152
3.2.1 儒学与宗教:中西德性理论差异的主要文化背景153
3.2.2 文化的一元与多元对德性理论的影响154
3.2.3 中西文化的重人与重物对德性的影响156
3.2.4 向内用力与向外用力对德性的影响158
3.2.5 重德与重智对德性伦理的影响159
第4章 公民德性概念、层次161
4.1 公民概念161
4.1.1 社会学视阂下的公民概念162
4.1.2 宪法视阈下的公民概念167
4.1.3 公民与国民、人民、臣民的不同171
4.2 公民德性概念173
4.2.1 公民德性概念173
4.2.2 公民德性的基本意蕴175
4.3 公民德性概念的进一步理解178
4.3.1 公民德性是特定国家和时代背景下的概念178
4.3.2 公民德性的界定主要在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框架内进行179
4.3.3 公民德性主要是一种实践性品质180
4.4 公民德性的层次182
4.4.1 人的德性和公民德性182
4.4.2 人的道德德性和公民道德德性的三种状态183
第5章 公民德性的类型187
5.1 公民道德德性189
5.1.1 公共信任190
5.1.2 宽容精神194
5.2 公民理智德性197
5.2.1 理性精神198
5.2.2 公民意识208
5.3 公民实践德性230
5.3.1 公民参与231
5.3.2 权利主张244
5.3.3 理性自利262
5.3.4 勇于创新273
5.3.5 遵守规则279
5.4 公民道德德性、理智德性和实践德性的关系283
5.4.1 道德德性是理智选择的基础,体现于德性实践284
5.4.2 理智德性是实践德性的要求,蕴含着道德德性的精神285
5.4.3 实践德性是道德德性与理智德性的统一286
第6章 公民德性与人的科学发展289
6.1 人的发展是古今中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290
6.2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人的发展思想的精华292
6.2.1 广度:人的全面发展292
6.2.2 深度:人的充分发展294
6.2.3 个性:人的自由发展295
6.3 人的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直接继续296
6.3.1 人的科学发展:方向的正确性297
6.3.2 人的科学发展:内容的完整性298
6.3.3 人的科学发展:方法的科学性298
6.3.4 人的科学发展:过程的连续性299
6.4 公民德性的完善就是人的科学发展300
6.4.1 德性对人的发展具有绝对价值300
6.4.2 公民德性的完善就是人的科学发展301
6.4.3 德性完善和人的科学发展受客观条件的制约301
第7章 德性伦理的现状思考与公民德性培养303
7.1 德性伦理现状的思考304
7.1.1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305
7.1.2 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312
7.1.3 对传统伦理文化的反思314
7.1.4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面临的挑战317
7.1.5 质疑经济状况与道德之间的相关性318
7.1.6 德育要走出两个误区320
7.2 当前中国公民德性的培养321
7.2.1 加强公民教育321
7.2.2 化公民德性之知为德性之行323
7.2.3 提升社会公德建设效果324
7.2.4 培育公民国家意识326
7.2.5 增强公民权利意识329
7.2.6 促进公民参与331
结语347
参考文献351
致谢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