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孙子兵法党政干部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孙子兵法党政干部读本](https://www.shukui.net/cover/3/30797562.jpg)
- 姚有志,李文庆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37235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9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12页
- 主题词:兵法-中国-春秋时代;孙子兵法-译文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孙子兵法党政干部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孙子兵法》原文、译文及主要思想观点1
第一篇 计篇1
一、原文1
二、白话今译4
三、英译文5
四、主要思想观点7
五、现代启示聚焦11
第二篇 作战篇12
一、原文12
二、白话今译14
三、英译文15
四、主要思想观点17
五、现代启示聚焦20
第三篇 谋攻篇22
一、原文22
二、白话今译24
三、英译文25
四、主要思想观点27
五、现代启示聚焦30
第四篇 形篇31
一、原文31
二、白话今译33
三、英译文34
四、主要思想观点36
五、现代启示聚焦38
第五篇 势篇40
一、原文40
二、白话今译43
三、英译文44
四、主要思想观点46
五、现代启示聚焦48
第六篇 虚实篇50
一、原文50
二、白话今译53
三、英译文55
四、主要思想观点58
五、现代启示聚焦61
第七篇 军争篇62
一、原文62
二、白话今译65
三、英译文67
四、主要思想观点69
五、现代启示聚焦72
第八篇 九变篇73
一、原文73
二、白话今译75
三、英译文76
四、主要思想观点77
五、现代启示聚焦80
第九篇 行军篇81
一、原文81
二、白话今译87
三、英译文88
四、主要思想观点91
五、现代启示聚焦93
第十篇 地形篇95
一、原文95
二、白话今译98
三、英译文100
四、主要思想观点102
五、现代启示聚焦104
第十一篇 九地篇106
一、原文106
二、白话今译114
三、英译文116
四、主要思想观点121
五、现代启示聚焦122
第十二篇 火攻篇123
一、原文123
二、白话今译125
三、英译文126
四、主要思想观点127
五、现代启示聚焦128
第十三篇 用间篇130
一、原文130
二、白话今译133
三、英译文134
四、主要思想观点136
五、现代启示聚焦137
附一:第一至七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有关资料138
第一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1989.5.22~25)138
第二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1990.10.16~19)140
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1992.4.11~14)143
8.与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部分中外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李瑞环)145
9.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开幕词(姜春云)147
10.在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刘华清)150
11.在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洪学智)156
12.在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期间讲话要点(蒋顺学)158
13.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闭幕词(高锐)160
第四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1998.10.19 ~21)162
1.第四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开幕词(刘精松)162
2.在第四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迟浩田)165
3.第四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闭幕词(蒋顺学)169
第五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2000.10.16~18)171
1.第五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开幕词(李际均)171
2.第五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闭幕词(戴怡芳)173
第六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2004.11.2~5)175
1.在第六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张万年)175
2.给第六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的贺信(赵南起)177
3.第六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开幕词(李际均)178
4.在第六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葛东升)180
第七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2006.5.30~6.1)184
1.在第七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赵南起)184
2.第七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开幕词(郑申侠)187
3.在第七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习近平)189
4.第七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总结发言(葛东升)192
附二:主要参考文献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