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
  • 周及徐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 ISBN:754092657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5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6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绪论1

1.1 国内关于汉藏语比较的研究1

1.2 海外的研究3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及方法7

1.4 历史学、考古学、遗传学的史前史探索和问题11

1.4.1不存在的“鸿沟”11

1.4.2 印欧人何时出现在中亚东部12

1.4.3 考古学发现和疑问16

1.4.4当代遗传学发现和人类史17

1.5 汉语和印欧语关系的假设19

2.1 历史比较法22

第二部分 方法和材料22

2.2 汉—印欧语比较的理论依据23

2.2.1 语音对应规律23

2.2.2 拉斯克的发现24

2.2.3 语音对应规律的确立24

2.2.4语音规律在汉—印欧语比较中的意义25

2.3 汉—印欧语比较的实际依据25

2.3.1 上古汉语的音节构成26

2.3.2 印欧语的词根音节27

2.3.3 汉—印欧语比较的基本方法28

2.4 汉—印欧语比较的相关方法29

2.4.1内部构拟29

2.4.2 外部构拟31

2.4.3.1 因声求义35

2.4.3.2 双声说的优势35

2.4.3 同源词音义系联35

2.4.3.3 高本汉的贡献40

2.4.3.4 系联的语音原则42

2.4.3.5 系联的语义原则42

2.4.4 语义学比较法42

2.4.5 归纳法42

2.4.6 实证法43

2.5.1 汉语方面44

2.5.2 印欧语方面44

2.5 比较材料的来源44

2.6 比较材料的选用48

2.6.1选择基本词汇48

2.6.2 寻找同族词对应49

2.6.3 寻找同音词对应50

2.6.4 搜集多种语言的词汇对应51

2.7 比较材料的鉴别——借词问题53

第三部分 上古汉语和原始印欧语语音体系55

一 上古汉语语音体系55

3.1 上古汉语的单声母系统55

表2:高本汉的上古汉语单声母系统56

表目56

表1:王力的上古汉语声母系统56

表3:李方桂的上古汉语声母系统57

表4:上古汉语单声母系统及其演变60

3.2.1单声母T、P、K等+r的复声母61

3.2 上古汉语的复声母系统61

表6:上古汉语带-r-的复声母及其演变62

表5:李方桂的知、庄组声母62

3.2.2 Pl-、Kl-型复声母62

3.2.3 P·l-、K·l-型复声母63

表7:上古汉语的Pl-、Kl-型复声母及其演变63

表9:李方桂的sT-、sK-、sP型复声母64

表8:上古汉语P·l-、K·l-型复声母及其演变64

3.2.4 sC-、sCl-、sCr-型的复声母64

表10:包拟古的sC-复声母65

表11:上古汉语sC-型复声母及其演变65

3.2.5 带*-j-的复声母66

表12:上古汉语*sP型复声母及其演变66

表13:李方桂的照三系声母、日邪母及演变67

表14:郑张尚芳的照三系声母、邪母及演变67

表15:中古书?-、船?-两母的来源68

3.2.6 sN-,sL-型的复声母69

表16:各家对鼻流音复声母的构拟69

表17:郑张尚芳的上古汉语复式鼻流音系统70

3.3 上古汉语的韵母系统71

表18:上古汉语sN-、sL-型复声母71

表20:各家上古汉语元音系统对比72

3.3.1 基本元音72

表19:王力古韵29部72

3.3.2 介音的取消73

表21:郑张尚芳的上古韵部等类及演变75

3.3.3 填补空格76

3.3.4 前上古汉语韵部试拟77

表22:郑张尚芳上古汉语韵母系统77

表23:前上古汉语韵母系统78

表24:王力的上古汉语声调和韵尾79

3.3.5 上古汉语的韵尾和声调79

表25:李方桂的上古汉语声调和韵尾80

表26:郑张尚芳的上古汉语声调和韵尾系统81

表27:前上古汉语的韵尾系统84

表28:古代汉语的韵尾和声调系统及演变85

3.4.1印欧语系语言88

二 原始印欧语及其语音体系88

3.4.2 原始印欧语的故乡和年代94

3.4.3印欧语系语言之间的关系97

3.4.4 古印欧语辅音系统及其与上古汉语的比较99

表29:古希腊语辅音系统99

表30:古拉丁语辅音系统100

表31:原始日耳曼语辅音系统100

表32:梵语辅音系统101

表33:印欧语塞音体系的对应关系102

3.4.5 原始印欧语与上古汉语词首辅音丛的比较107

3.4.6印欧语和上古汉语的词尾辅音和辅音丛109

3.4.7 原始印欧语的元音系统及其与上古汉语的比较110

表34:古印欧语的元音系统111

4.1 声母与印欧语的对应关系113

第四部分 上古汉语和印欧语的语音对应113

表35:上古汉语和印欧语词首辅音的对应114

4.2 韵母和声调与印欧语的对应关系118

表36:上古汉语韵母和声调与原始印欧语的对应119

4.2.1 平声120

4.2.2 上声121

4.2.3 去声121

4.2.4 入声122

4.3 词根主元音的对应关系122

表37:上古汉语与原始印欧语词根主元音的对应123

第五部分 上古汉语和印欧语词汇对应125

5.1 体例的说明125

5.2 上古汉语和印欧语词汇对应126

1.上古汉语之部127

2.上古汉语职部144

3.上古汉语幽部152

4.上古汉语觉部160

5.上古汉语宵药部164

6.上古汉语侯部185

7.上古汉语屋部220

8.上古汉语鱼部236

9.上古汉语铎部274

10.上古汉语蒸部291

11.上古汉语侵部293

12.上古汉语缉部302

13.上古汉语谈部307

14.上古汉语叶部315

15.上古汉语冬部329

16.上古汉语东部335

17.上古汉语阳部355

18.上古汉语耕部366

19.上古汉语真部385

20.上古汉语文部389

21.上古汉语元部394

22.上古汉语歌部445

23.上古汉语月部466

24.上古汉语微部492

25.上古汉语物部504

26.上古汉语脂部509

27.上古汉语质部526

28.上古汉语支部533

29.上古汉语锡部557

第六部分 汉语和印欧语对应关系词分析561

6.1 同音词的对应561

6.2 词缀的对应573

6.2.1 前缀的对应574

6.2.1.1*lj-574

6.2.1.2 *Kw-576

6.2.1.4 *i-和*il-578

6.2.1.3 *dj-和*t-578

6.2.1.5*s-579

6.2.2 后缀和词尾的对应582

6.2.2.1 *-d/*-te582

6.2.2.2 *-s和*-t尾583

6.3 汉语和印欧语基本词汇的对应585

6.4 汉语和印欧语文化词汇的对应590

6.4.1 生产工具和技术591

6.4.2 农作物和动物(家畜)594

6.4.3时间和方位596

6.4.4 生活用具598

6.4.5 亲属称谓598

6.4.6 战争599

6.4.7 宗教和文学603

6.4.8 书写和文字606

第七部分 结果和讨论608

7.1 论证的结果608

7.1.1 词汇证据608

7.1.2 音系的证据609

7.1.3 形态的证据609

7.2 本书主要新观点610

7.3 研究的意义611

7.3.1 语言比较611

7.3.2 语言类型612

7.3.3历史语言学研究方法613

7.3.4 汉语史研究613

7.3.5 与遗传学研究615

7.3.6 与史前史研究616

附图617

对应词索引621

中文索引(IndexofChineseCharacters)621

英文索引(IndexofEnglishWords)636

主要参考文献645

热门推荐